春江花月夜的課堂學習

  《春江花月夜》由引子和主題、主題的六次變奏和尾聲組成。以下是有關春江花月夜課堂學習指導和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簡介《春江花月夜》

  這是一首中國古典樂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陽簫鼓》,後被改編成民族管絃樂曲。樂曲以優美流暢的旋律,巧妙細膩的器樂組合,形象地描繪了“夕陽”、“漁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盡情讚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全曲有十部分組成:引子與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臺、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欸乃歸舟、尾聲。

  二 、聆聽樂曲

  1. 聽樂曲引子請學生思考:

  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能聽出哪些樂器在演奏?引出課題《春江花月夜》。

  2.琵琶:彈撥樂器,木製,原稱“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紀由西域傳入內地,在樂隊中應用相當廣泛。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感受。

  3.學生隨音樂學唱全曲的主要旋律譜例:江 樓 鍾 鼓

  002

  ***1*** 聆聽感受全曲的主要旋律。

  結構特點一:魚咬尾

  提示學生注意前樂曲結尾的音與後句開頭的音是相同的,樂句間連鎖傳遞,環環相扣,使得旋律流暢,格調平和委婉。自然引出我國傳統音樂創作中的常用手法 “魚咬尾”。

  “魚咬尾”是我國傳統音樂的一種創作手法,其特點是前句旋律的尾音與後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種形式的重疊。

  ***2***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唱主要旋律兩遍,體會旋律的委婉平靜,優美如歌。

  4.學唱主題旋律

  5.完整欣賞《春江花月夜》

  月上東山:***第一變奏***

  1.音樂與第一段對比有何變化?***旋律如何走向等***

  2.請注意結尾音調

  優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協調的色彩,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在雲層中游移出沒的情景。

  花影層疊 ***第二變奏***

  1.這段音樂的旋律中最有特點的樂思是哪部分?為什麼?

  2.結尾有什麼特點?

  樂曲描寫了陣陣清風吹皺一江春水,蔥蔥花木掩映月色朦朧的畫面,岸邊簇簇鮮花倒映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麗的色彩。

  “花影層疊”與“月上東山”的收束句完全一樣,又與主題的收束基本相同; 而在收束前,它們的旋律都做了明顯的變奏,這種創作手法叫做“換頭合尾”。

  這一創作手法在後面的幾個段落音樂裡也被採用或者變化地採用。

  結構特點二、換頭合尾

  《春江花月夜》由引子和主題、主題的六次變奏和尾聲組成。儘管前面部分旋律多變,但每段結尾基本相同,將樂曲的多個畫面融為一體。這是中國傳統音樂常用的一種創作手法——換頭合尾。

  水深雲際 ***第三變奏***

  這是一段富於動態的音樂,是在主旋律的基礎上變化而成的。樂曲中二胡在低音區奏出渾厚的曲調,忽而琵琶在高音上彈出透明的泛音。刻畫了月光映入水中,水天一色、雲深不知處的壯觀景象,令人心曠神怡。

  漁歌唱晚 ***第四變奏***

  聽音樂、思考

  1.音樂給你什麼感覺?音樂主要表達些什麼?

  2.旋律中間使用了什麼頗具特色的打擊樂器?

  3.音樂前後兩部分有什麼變化?分別描繪了什麼情景?

  每一樂句的旋律都是寬—緊—寬,中間的弱起部分把漁翁豐收後搖櫓唱歌的悠閒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洄瀾拍岸 ***第五變奏***

  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與前面幾段音樂在情緒、力度、速度上有什麼不同?你認為表現了怎樣的畫面?

  琵琶用輪掃有力的彈奏,似漁舟破水。古箏劃奏,大鼓滾奏,似波濤拍岸,樂曲速度不斷加快,旋律氣勢磅礴。

  欸乃歸舟***第六變奏 高潮部分***

  音樂開始,樂隊奏出起伏不斷的旋律,那是對划船動作的描寫。箏始終模仿水聲由低而高劃奏,當加快速度、增強力度,把音樂推向高潮後,即轉慢速。生動地刻畫了歸舟破水的意境。

  隨音樂的進行稍作講解,並圍繞音樂情緒的轉換提問音樂要素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要求:欣賞全曲後談談對樂曲 《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體會。

  重點每聆聽一個段落後,強調“換頭合尾”的變奏手法

  樂曲的首段是“江樓鐘鼓”,也是引子部分與主題部分,這段音樂描繪了夕陽映照江面、晚風輕佛江水的景象。 “月上東山”,節奏平穩、舒展,琵琶的演奏委婉、典雅,在平靜的樂聲中表現月亮緩緩上升的動感。 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 、 橈鳴遠瀾、闕乃歸舟、尾聲。

  師生交流:音樂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音樂平和,悠遠,和諧,寧靜,是一種東方古典美。樂曲好像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冉冉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景色,一幕幕展現在人們面前,使人感覺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共處的一種人文景觀,一種超自然的人文精神。樂曲結構嚴密,它的主要旋律儘管有多種變化,但段落結尾句是一樣的,聽起來十分和諧。這樣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的內容。我國傳統音樂創作手法 “換頭合尾”很有特色。

  師:的確,從樂曲中我們領略到一種典型的東方古典美,這種美同樣浸潤在中國傳統的詩歌、繪畫、書法、舞蹈和山水、園林之中。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被聞一多先生譽為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三、總結 “換頭合尾”的變奏手法

  這是一首十分典雅、優美的樂曲,全曲的主要旋律柔美,舒展,在不同的音樂段落裡變化展現,從不同的側面充分展示它所蘊含的美質。在不同的段落中,這一主要主題往往改變它開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給人以新的享受,然後歸結到同一個結尾樂句:

  003

  這種 “換頭合尾”式的變化展開手法,體現了我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它使全曲氣勢連貫,融會統一,

  提示學生:音樂藝術的主體特徵是音樂情感表達的概括性和藝術表現的非具象性,欣賞樂曲時可以視聽結合,藉助畫面來感受音樂,但不宜機械地尋求標題與音樂之間的具體聯絡,不必拘泥於每段小標題所提示的具體景物,而應該從體味音樂作品自身的美和所蘊涵的情感入手,領略包容於其中的廣闊的文化內涵。

  四、欣賞1 欣賞配樂詩朗誦《春江花月夜》 體味詩韻

  春 江 花 月 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提問:詩歌的意境與樂曲表現的意境相同嗎?這兩部作品之間有沒有內在的聯絡?

  欣賞2

  繪畫 《春江花月夜》:感受畫的意境。

  提問:畫面與 《春江花月夜》的主題吻合嗎?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學生帶著問題仔細欣賞裝飾畫 《春江花月夜》。

  師生交流:畫的構圖很合理,色彩運用恰到好處,很和諧,黃色的月亮在藍色調的背景襯托之下愈發顯得明亮,倒影和小船隱約可見,幾座山頭有明有暗,通過明度上的對比拉開了畫面的空間距離,給人以更多的想象餘地。整個畫面表現出春江花月之夜的一種悠遠、朦朧、寧靜之美,與主題非常吻合。

  欣賞3

  古典舞 《春江花月夜》

  師:在我國古代,樂與舞是不分開的,樂就包括舞,現在相對分成兩個專業,但他們的密切關係是分不開的,舞蹈離不開音樂。樂曲憑藉聲音塑造聽覺形象,舞姿憑藉形體塑造視覺形象,二者合為一體,才構成了舞蹈藝術形式。悠遠婉轉的曲調令人心曠神怡,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又把我們帶入夢幻般的意境。

  提問:舞蹈的動作和情節與音樂的節奏和情緒和諧一致嗎?說說它們之間的關係。

  學生觀賞後回答:整個舞蹈的動作很美,很舒展,情節有趣,舞蹈動作的幅度、快慢與音樂的節奏、情緒和諧一致。當音樂起伏大時,動作的幅度也大;音樂歡快時,動作的節奏也快而輕巧;而音樂平靜時,舞蹈動作和情緒也較平和。音樂與舞蹈密不可分,舞蹈是音樂的一種表現方式。

  3.分組討論分析

  ***1***詩歌、美術、舞蹈的欣賞,對理解、體驗樂曲《春江花月夜》有幫助嗎?為什麼?

  ***2***《春江花月夜》的音樂與詩歌、美術、舞蹈藝術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有什麼共同特點?

  學生分組討論後同教師進行交流:

  通過欣賞詩歌、繪畫和舞蹈 《春江花月夜》,開闊了文化視野,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音樂與詩歌、繪畫、舞蹈雖屬不同的幾種藝術門類,但它們是姊妹藝術,彼此相通,互相交融,音樂中有濃濃的詩情畫意,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表現形式,舞蹈是 “看得見”的音樂,音樂是 “聽得見”的舞蹈,二者密不可分。音樂與詩歌、繪畫、舞蹈都是塑造藝術形象,訴諸於情感表達,表現出一種共同的美,就是悠遠、和諧、含蓄、寧靜的東方古典美,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美。

  師:《春江花月夜》是自然、歷史、人生之千古絕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典藝術中有無數珍品,他們既有各自獨特的風情又有共同的神韻,這就是悠遠、和諧、含蓄、寧靜的東方古典美,這充分表明,藝術既有千姿百態又有共同的文化內涵。我們要藉助其他藝術門類豐富我們的音樂素養,他們與音樂相融相襯,相互渲染,加深了我們對音樂的理解,同時加深了我們對包容於音樂中的廣闊文化內涵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