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血暖宮的中藥有

  氣血是支撐人體執行的兩大元素,那麼氣血不足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補氣血的中藥有哪些

  1、當歸

  中醫認為,當歸味甘而厚,甘入脾,厚養血,具有補血的功效。《本草正》記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補血中之聖藥也。”由此可見,當歸的補血效果可見一斑。

  2、黃芪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認為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黃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它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託毒生肌”。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

  3、阿膠

  《水經注》有“歲常煮膠,以貢天府”的記載,故有貢膠之稱。《本草綱目》更是稱其為“聖藥”,它與人蔘、鹿茸並稱中藥的“三寶”。據研究,阿膠主要是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合成的,含氮1***3%~16.54%,基本上是蛋白質。藥理實驗結果表明,阿膠能促進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生成,並能改善動物體內的鈣平衡,使血鈣升高。

  4、紅棗

  紅棗養胃健脾、補血安神;又能滋潤心肺、調和營衛、促生津液、通關開竅、助益十二經絡。對於貧血、面白、氣血不正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5、桂圓

  益心脾、補血氣。對氣虛不足、心血虧虛、心悸失眠有療效。如果是心脾氣血雙虧,面色無華,疲乏無力,沒有食慾,大便發溏,可以用桂圓和紅棗一起煮粥來補益。如果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容易感到恐懼,這是心血不足的表現,可以自制桂圓膏吃:桂圓肉500克,白糖500克,桂圓肉搗爛,和白糖攪勻,隔水蒸熟成膏狀,早晚一小勺用溫開水送服。

  暖宮中藥

  1、宮寒中醫偏方

  使用方法:制川烏、制草烏***2 味先煎***各5克,細辛***後下***3克,丹蔘、益母草各 20克。水煎服,月經乾淨後,連服3 劑。3個月經週期為1個療程。

  功效:溫宮散寒,治宮寒不孕,少腹冷痛,白帶清稀,面色蒼白,四肢發冷者。

  2、宮寒食療偏方

  材料:鹿鞭1只,罐頭蘑菇90克,帶皮豬肉1000克,海米30克,嫩母雞500克,乾貝30克,味精、料酒、胡椒粉、雞油、蔥、姜、精鹽、雞湯各適量。

  使用方法:將鹿鞭溫水泡透,用刀沿縱向剖開,將尿道尾用刀削掉,再用開水將外皮燙掉,放鍋內用開水煮1小時左右,用冷水洗淨,放鍋內,加雞清湯、乾貝、海米、淨嫩母雞,洗淨豬肉、蔥、姜共燉爛。將燉爛的鹿鞭取出切成斜片。鍋內注入雞湯,加入蘑菇***大的切四半,小的切兩半***,料酒、胡椒粉、鹽、鹿鞭片同燴,最後加味精,淋上雞油即成。此方具滋陰補陽、益腎暖宮之功效。治女子宮寒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