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鼻炎穴位法

  鼻炎是最常見的日常疾病,但是,想治好鼻炎卻不簡單,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一起來看一看吧。

  

  1、上迎香***鼻通***

  上迎香,經外穴名。出《銀海精微》。別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脣溝上端處。布有篩前神經,滑車下神經,眶下神經分支和麵動、靜脈。

  主治疾病: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息肉,爛弦火眼,感冒頭痛等。沿皮刺0.5-1寸。

  2、印堂穴

  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疾病:健腦醒神,安神定志,明目開竅。適用於前頭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壓等病症。按壓有酸脹感。

  3、百會穴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主治疾病: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4、迎香穴

  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脣溝中***。

  主治疾病: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適用於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症。區域性按壓有脹感。鼻子不聞香臭,經按壓有“通氣”感。

  5、合谷穴

  合谷穴位置可以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主治疾病:凡是顏面上的病,項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6、風池穴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應該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俯臥、俯伏的取穴姿勢,以方便施者準確取穴並能順利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風池穴位於人體的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或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主治疾病: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痠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雷火灸治鼻炎的方法

  雷火灸以經絡學說為原理,現代醫學為依據,採用純中藥配方。在古代雷火神灸實按灸的基礎上,改變其用法與配方創新發展而成的治療法。灸療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其熱效應激發經氣,使區域性面板機理開放,藥物透達相應穴位內,起到疏經活絡、 活血利竅、改善周圍組織血液迴圈的作用。其燃燒時的物理因子和藥化因子,與腧穴的特殊作用、經絡的特殊途徑相結合,產生的一種“綜合效應”。

  操作方法

  一、器械準備

  雷火灸:主要由等藥材製成的灸柱。

  二、詳細操作步驟

  1、灸上星穴至素髎穴。距離面板2釐米上下來回灸10次後,用手按一下,共灸60次,上下1個來回為1次。

  2、灸印堂穴至左、右側迎香穴。距離面板2釐米,印堂至左、右印香來回各灸60次,上下來回為1次,每灸10次用手掌平按一下。

  3、灸前額部。距離面板3釐米用橫向左右來回灸整個前額部,共計60次。

  4、灸印堂穴、睛明穴、雙側迎香穴、上星穴。用雀啄法***距離面板l釐米***,每穴28次,每灸7次後用手按揉一下***12歲以下的患者每穴灸21次,仍每灸7次用手指按揉一下***。

  5、灸耳部。距離耳部前後面2釐米,灸至皮膚髮紅,深部組織發熱為度,每灸10次後用手壓一下,每面用旋轉法灸40圈後,距離耳心2釐米用雀啄法灸***用左手拉耳輪中部處向外拉,使耳道口暴露開大***,28次,每灸7次後用手壓一下。

  6、灸雙鼻孔。用雀啄法距離鼻孔2釐米。讓病人頭部後仰,用左手指下壓上脣,灸28次,每灸7次停頓5秒後再灸。同時患者做深呼吸嗅雷火灸的熱力和藥味。

  7、灸合谷穴。用雀啄法距離雙手合谷穴1釐米各灸21次,每灸7次用手指壓一下。

  8、患病時間10年以上者,可用灸法1、2、4再作1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