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輸液對人體的危害

  輸液輸液,一生病就輸液,其實這樣對身體健康只是解決了當前問題,卻帶來了久遠的健康問題。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供大家參考。

  

  1.空氣栓塞

  原因在於,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線不緊有漏縫。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紺紫和缺氧,並可導致猝死。這種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主要是由於輸液過程中的失誤造成的。

  2.“惡性”藥物不良反應

  近來媒體頻頻出現患者因為使用了中藥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還曾有媒體曝光某醫院在輸液瓶中發現黑色絮狀物。有醫生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終還是藥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靜脈滴注導致了這種不良反應的加劇,嚴重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黑醫院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其中,“欣弗”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刺五加註射液、茵梔黃注射液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讓人觸目驚心,揮之不去的痛。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當前有的村衛生所或醫院為了騙錢,“凡病皆吊瓶”的現象非常嚴重。哪怕是牙痛、傷風感冒等小病,也要掛“吊瓶”。專家調查發現,95%以上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觸目驚心的濫用輸液,不合理用藥已給人類帶來重大災難。

  3.肉芽腫危害

  最近,英國一名25天的新生兒因腸炎死亡,治療後期曾輸液數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發現了肉芽腫,這是由於大量輸液帶來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幾十年來,輸液過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徑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徑在2-50微米之間,肉眼看不見,會移動,不能在體內代謝的有害微粒進入血管,導致了各種輸液汙染病。隨輸液進入人體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有一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40升“吊瓶”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4.醫源性感染

  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面板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如果藥液在生產或儲藏過程中被汙染,或者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或者針刺部位的面板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輕則引起局部發炎,重則病原體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症,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醫療環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因此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不僅僅在於個人,更重要的是要加強醫療環境及裝置的管理。

  輸液速度心臟病人別超60滴/分

  一瓶藥輸上兩三個小時,考驗著很多人的耐性。因此,有些人索性學著護士轉動輸液管的撥輪,自己加快輸液的速度。不少人認為輸液速度快慢無所謂,快幾滴慢幾滴沒什麼關係,只要把藥滴進去就行,同樣的藥,本來需要2小時,現在可能只用1個半小時。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靜脈輸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齡、病情和藥物來決定。一般來說,成人輸液速度為每分鐘60~80滴,心臟病患者一般在60滴以下。嚴重的心肺疾病和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儘量不要打點滴,以免加重心肺負擔,非用不可時,應嚴格掌握用藥量小、滴注速度慢的原則。

  老年人和兒童心腎功能差,也要慢速滴注,否則會因短期內輸入大量液體使心臟負擔過重,導致心力衰竭。

  另外,不同的藥物滴入的速度也不一樣,比如高滲鹽水、含鉀藥物、升血壓藥物的滴入速度要慢。

  治療腦血栓常用的脈通,如果滴入過快,則會令心臟負擔過重,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輸液的不良反應

  細菌性熱源反應

  靜脈輸注的藥品和輸液器具由於未能把好質量關,以致在貯運、配製、使用等環節中被致熱物質所汙染,致熱源物質隨輸注的液體進入人體而產生熱源反應。

  臨床表現為發冷、寒戰、發熱、出汗、脈速、噁心嘔吐、面板蒼白、瞳孔散大等,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或休克症狀。熱源反應在臨床輸液中佔很大比例,而細菌性熱源反應是輸液熱源反應的主要原因。

  過敏反應

  靜脈輸注的部分液體中含中異性蛋白,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水解蛋白注射液以及某些易致敏的藥物如青黴素、頭孢菌素等,這些藥物一旦用於某些具有特殊過敏體質的患者,就會產生過敏反應。

  出現如心慌、氣急、脈搏加快、四肢厥冷、面板蒼白或發紺,全身出現皮疹、蕁麻疹、精神呆滯或煩躁不安,以及喉頭水腫、支氣管水腫與過敏性休克等症狀,搶救不及時甚至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