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膳食結構不合理

  調查結果:

  喜的是,我國城鄉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明顯改善。首先,居民膳食質量明顯提高。據調查,我國城鄉居民能量及蛋白質攝入得到基本滿足,肉、禽、蛋等動物性食物消費量明顯增加,優質蛋白比例上升。

  憂的是,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還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膳食結構不合理。據調查,城市居民禽肉類及油脂消費過多,穀類食物消費偏低,鈣、鐵、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是我國城鄉居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居民平均貧血患病率為15。2%,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鐵性貧血。我國是世界上缺乏維生素A的重災區,維生素A的缺乏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力,甚至可以影響兒童的生命安全。在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國人鈣的缺乏程度最嚴重,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城鄉鈣攝入量僅為391毫克,相當於推薦攝入量的41%。

  突出的問題是,與膳食營養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而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

  膳食結構問題大,吃油太多

  人體每天的能量來源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在總量合適的情況下,3種供能物質也有其合適比例。如果某一種物質比例過高或過低,對身體都是有害的。中國城市居民膳食結構有3方面的嚴重問題———肉油過多,米麵及雜糧偏少,奶豆過低。

  第一,畜肉類及油脂消費過多。中國人愛吃豬肉,而豬肉中的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遠遠高於禽肉。中國人炒菜愛放油,尤其是植物油,而植物油的熱量非常高。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每天植物油的攝入量是25克,而目前城鄉居民的平均攝入量是41克,其中北京居民每天的植物油攝入量竟高達83克。

  第二,穀類食物消費偏低。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為55%~65%,而據調查,城市居民穀類食物供能比僅為47%,明顯低於合理範圍,尤其是雜糧消費量銳減,再加上米麵加工越來越精,導致人們對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B1、B2等營養素的攝入嚴重不足。不少女孩子為了減肥,整天一點主食也不吃,這樣做會影響身體健康。

  第三,我國居民奶類、豆類製品攝入量也過低,其結果是城鄉居民鈣攝入量不足。2004年,我國居民年人均奶類消費量只有14千克,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不過60千克,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00千克左右。美國人從奶類食物中獲取的鈣佔鈣的總攝入量的52%,中國城市居民只佔11%,農村只有2%。如果中國人每天喝一杯奶,就能大大提高鈣的攝入量。

   政府應加強幹予

  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國民的營養與健康狀況進行干預。據專家介紹,最成功的飲食干預是二戰後日本在食物匱乏的情況下,通過立法,在中小學推行營養午餐,大大改善了日本青少年的營養和體質狀況。目前,越南也在推行“增高工程”,泰國在推行“牛奶工程”。美國政府每隔數年就會根據國民的營養與健康狀況修改和頒佈新的膳食金字塔,指導大眾健康飲食。

  目前,國家已經制定了相應的居民膳食與慢性病干預計劃,並將逐步推廣實施。如進行營養強化干預,像加碘鹽、加鐵醬油等。此外,目前在一些城市社群開展的慢性病干預措施也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最好的營養來源是天然食物。膳食干預的主導是推廣符合國情的科學膳食指南。中國營養學會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8條膳食原則: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3。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4。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5。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6。吃清淡少鹽的膳食;7。如飲酒應限量;8。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