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養殖的的技術和措施有哪些

  在養殖羊的時候方法措施總是有很多的,都有哪些方法技術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規模養羊10大關鍵措施

  一、強化飼養管理

  實施合理的飼養管理制度,能讓羊群健康生長髮育,保證羊有良好的體質,具備理想的抗病能力。如全面的營養,可防止代謝病的發生;細緻的管理,可防止普通病的發生;合理的輪牧,可防止寄生蟲病的發生;清潔的飲水,可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及時灌服健胃劑,能促進胃腸道消化機能,保持旺盛的食慾和較高的消化率。天氣乾燥寒冷時,加強圈舍保暖;天氣潮溼悶熱時,加強通風管理,都能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

  二、重視環境衛生

  傳統的養羊業管理粗放簡單,環境汙穢潮溼,這不但使蚊蠅等昆蟲大量繁衍,而且會滋生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還會汙染飼料和飲水,從而導致疫病發生和傳播。規模養羊要重視改善環境衛生條件,經常清掃地面,更換墊草,注意通風換氣,保持圈舍清潔、乾燥、衛生,糞便和汙物要堆積發酵。夏秋季節,每晚在圈舍及場區內噴灑3%~5%的敵敵畏溶液,可防止蚊蟲和羊鼻蠅侵害羊群。

  三、嚴格消毒制度

  羊舍地面、牆壁、圍欄等都要經常進行消毒,常用的工具如食槽、補料槽、水槽等也需要定期清洗消毒。一般情況下,1周~2周消毒1次,如果出現疫情,每週應消毒2次~3次。消毒劑可使用無腐蝕、無毒性的表面活性劑類,如新潔而滅、洗必泰、度米芬、百毒殺、畜禽安等。空圈消毒可選用殺菌效力更好的消毒劑,如10%的漂白粉、3%的來蘇爾、2%~4%的氫氧化鈉、4%的甲醛等。有些散養戶常讓羊飲死水和汙水,這是不可取的,養羊飲水要清潔,還須進行消毒處理,可選用容易分解的鹵素類,如漂白粉、次氯酸鈣等。

  四、制定免疫計劃

  羊常見傳染病較多,如炭疽病、口蹄疫、痘病、布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鏈球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傳染性膿包等,危害嚴重,尤其是梭菌感染引起的疫病,如快疫、黑疫、猝殂、腸毒血癥、羔羊痢疾等,常常引起急性猝死,發病後幾乎沒有治療時間。預防這些疫病都有相應的疫苗,免疫保護期大多在半年至1年,應根據當地的疫情特點,制定出合理的免疫接種計劃,按照程式定期進行免疫接種,不要盲目地亂接種,否則會誘發某些疾病。有疫情威脅時,要立即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五、定期用藥驅蟲

  羊群容易發生體內寄生蟲和體外寄生蟲,體內寄生蟲可內服藥物驅殺,體外寄生蟲可通過藥浴驅殺。內服藥主要有伊維菌素、硫雙二氯酚、吡喹酮、丙硫咪唑等,大群使用前,應先做好小群試驗,以防發生藥害和中毒;藥浴可選用0.1%~0.2%殺蟲脒、1%敵百蟲、速滅菊酯***每千克水加入80毫克~200毫克***、溴氰菊酯***每千克水加入50毫克~80毫克***、石硫合劑等。一般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1次體內外驅蟲,體內驅蟲後1天~3天將糞便發酵或消毒,以殺滅寄生蟲卵。

  六、預防飼料傷害

  高粱苗、玉米***2328,-1.00,-0.04%***苗含有氫氰酸,誤食後會引起氫氰酸中毒;葉菜類飼料和幼嫩的青飼料中含有較多硝酸鹽,在瘤胃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轉化成為亞硝酸鹽,若採食過量,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小萱草根、毒芹、鬧羊花、木賊草等都是有毒植物,羊採食後會引起中毒;棉田和果園附近的牧草容易被農藥汙染,羊採食後會引起農藥中毒。所有這些,在野外放牧時都需要高度重視。

  七、發黴變質的飼料、發芽的土豆、患黑斑病的甘薯都不能給羊群做飼料;棉子餅、菜子餅必須經過脫毒處理後才可以餵羊,且要限制飼餵量;羊圈運動區內不要種植夾竹桃,防止羊群誤食中毒;作物秸稈上的地膜要摘除乾淨,秸稈下部粗硬的部分和根鬚要儘量切掉不用;秋季不要用柔韌的秧蔓餵羊,陰雨天氣盡量將粗料切細。做好這些,能避免飼料因素引起的許多疾病。

  八、搞好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必不可少,可以為羊群的健康成長打造安全屏障。常用藥物主要有磺胺類,如新諾明、磺胺二甲嘧啶、磺胺脒等;四環素類,如金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硝基呋喃類,如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可拌飼料中或混入飲水中,磺胺類用量為0.1%~0.2%,四環素類用量為0.01%~0.03%,硝基呋喃類用量為0.01%~0.02%。抗菌藥物不能長期應用,防止產生抗藥性,引起中毒反應或影響瘤胃生理機能,一般連用5天~7天即可。預防用藥主要選擇氣候多變時、出現疫情時、疫病易發時,如斷尾、去勢、斷奶前後進行投喂。

  九、完善檢疫制度

  羊的檢疫制度需要完善,從生產到出售,應該經過出入場檢疫、收購檢疫、運輸檢疫、屠宰檢疫等,只有檢疫合格,才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規模養羊必須認真做好出入場檢疫,不從疫區購買羊只、飼料、用具,儘量採用自繁自養的飼養方法,新購進的羊必須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確認健康後方可進入場區,進場前要進行驅蟲、消毒、疫苗補種。平時要嚴格管理制度,禁止閒雜人員進入,必須入場的人員和車輛應進行消毒,未經處理的牛羊製品,不能帶進羊場。

  十、觀察日常行為

  平時要注意觀察羊群,對可疑羊進行細緻的檢查,及時挑出體徵異常的羊。觀察的主要內容有體態、眼神、被毛、採食、反芻、糞便、尿液等,檢查的主要內容有黏膜、結膜、舌苔、異味、體溫、脈搏、呼吸等。另外,羊鼻鏡是否溼潤,是羊健康與否的關鍵指徵,觀察或檢查時一定不能忽略。健康羊有3個生理常數需要記住:體溫為38℃~40℃,呼吸每分鐘18次~24次,脈搏每分鐘70次~80次,發現異常,應及時請專業獸醫進行診治。

  十一、及時處理病羊

  傳染病傳播迅速,危害嚴重,萬一出現疫情,應迅速隔離病羊,防止疫情擴散,隔離區內所有未經徹底消毒的東西都不能運出,與病羊有過接觸的羊要單獨圈養觀察。發生口蹄疫、羊痘等傳染病時,要及時報告獸醫管理機構,劃定疫區,隔離封鎖,儘快消滅疫情。病屍不能隨意拋棄、食用或進入市場,應根據疫病性質,採取焚燒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措施。

  提高母羊產羔數四措施

  一、抓好品種選育

  繁殖力是有遺傳性的,不同的品種繁殖力也不同。一年產兩胎或兩年產三胎,但大多品種一胎產2羔~3羔,個別的可達4羔~8羔。因此,要提高繁殖力,必須在雜交改良中引入多產的特性,或選擇多產的變異從根本上改良羊群的生產效能,同時要建立健全育種登記制度和良種繁殖體系。

  二、挑選優良種羊

  優秀種羊體況良好,精力充沛,頸短粗圓,體質結實,體軀呈長方形,胸深廣,背腰平直,臀部長寬並豐滿,睪丸大小適中、左右對稱,包皮開口處距陰囊基部較遠,精液品質好,凡單睪、隱睪及任何生殖器官畸形的羊只都不能作種用。而種母羊則應選個體大,體形緊湊,肌肉豐滿,面板有彈性,胸深廣,背腰平直,後腹部稍大,四肢正直,間距寬,生長髮育快,產肉率高,產羔多,乳房柔軟呈球形,泌乳效能好,神志靈敏,行動活潑,行走輕快,頭高昂,毛色有光澤。

  三、優化羊群結構

  母山羊一般不超過7歲~8歲,羊群整體結構比則以可繁母羊佔47%、後備母羊及當年出生羊佔50%、種公羊佔3%為好。另外,每年除調換一次種公羊以防止近親繁殖,還要加強老羊、病羊、弱羊和常年不孕羊的淘汰工作,以保證適齡羊佔羊群總數的70%以上,這樣才能穩產、高產。

  四、加強飼養管理

  1、春季:天氣較寒且多變,又是產羔季節,母羊負擔重,體質弱,在放牧時一定要控制好羊群,要求攔強等弱,少跑路,多吃草。

  2、夏季:天熱蚊蠅多,要抓早、晚兩頭放牧,給羊只創造涼爽的採食環境。儘量延長時間,讓羊多吃草。

  3、秋季:在放牧時要勤換草地,選擇有草籽的地方放牧,促使羊只多蓄積脂肪,為配種和越冬打好基礎。

  4、冬季:多數母羊正處於妊娠後期,加上氣候寒冷所以放牧要穩妥,運動量適當,有條件的場戶適當補充些優質乾草及精料。

  冬季山羊養殖抓“五要”

  一、要科學放牧

  冬季氣候寒冷,風雪頻繁,放牧時應選擇地勢較低和山巒環抱的向陽平灘地放牧,且不要遊走過遠,以便碰到天氣驟變時能及時返圈。同時冬季枯草期長,草場常感不足,應儘量節約牧地。牧羊時應選遠後近,先陰後陽,先高後低,先溝後平,晚出晚歸,慢走慢遊。如有條件,可在羊圈附近處留下些牧地,以便壞天氣時供放牧救急。

  二、要備足草料

  冬季野外供山羊採食的草料稀少,且枯枝衰草的能量和營養價值都很差,山羊越冬期如吃不好、吃不飽則極易造成掉膘。因此,備足越冬草料,冬季給山羊補料至關重要。草料貯備一般在夏秋進行,因此季節的牧草豐盛、營養價值也高。此外,還應貯備一些精料,以提高補飼效果。

  三、要適時整群

  羊群進入冬場前,最好進行整群。除老弱羊和營養太差的適當淘汰外,其餘按營養狀況組群,以便於放牧。同時,越冬期間常有母山羊產仔,應將產仔前母羊移入產羔室單獨護理。且初生羔羊經過一段時間吮乳、適時訓練後,要單純組織羔羊群,避免其隨大群山羊遠距離放牧,可專人負責讓羔羊群近距離放牧運動,迴圈後也要趕入羔羊圈,與成年羊群分開飼養。

  四、要防寒保暖

  對羊舍進行檢查,修補破漏,防止穿堂風和雨雪飄入,保證舍內溫暖乾燥。寒潮來時,應加厚墊草。此外,千萬不能在舍內燃火升溫,以防羊只因煙燻而患上肺炎。

  五、要搞好衛生防疫

  冬季要經常檢查圈舍,保持圈舍、墊料、飲水、草料的清潔衛生,必要時對圈舍進行徹底消毒。同時,養羊戶要學會預防和治療羊的主要疾病,並管理好羊,使它不與病羊接觸,抓好防疫工作。在初冬季節,羊身上易長羊蝨,一旦發現,可用菜籽油、煤油混合塗在患處,每天3—5次,連續3—4天即可。也可取生豬油100克、生薑150克混合搗爛塗擦羊體患處,1—2次即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