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網肉雞的飼養方法是什麼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原出於野生的原雞,最初的馴化作為家禽目的是為人們提供各種特色的蛋、肉等食品,為人們提供廉價優質的動物蛋白。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籠網肉雞的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籠網肉雞的飼養方法

  1、採取分階段擴群籠養,即飼養期前21d小區域集中育雛,節約供暖費用,21d後逐步擴群。

  2、改進籠底材料和結構,使肉仔雞胸囊腫發生率大大降低,使胸囊腫發生率低於7.5%。

  3、育雛期雞籠前網下半部設計為“梨形”,通過調節擋板,使之適應於商品肉雞全程飼養的採食需要。

  4、根據籠養肉雞營養需要,研究設計相應的飼料配方,滿足在高密度籠養條件下生長髮育的需要。飼料配方的維生素比地面平養標準平均提高20%,適應籠養肉雞需要。

  5、籠養肉雞雞舍必須是無窗的全密閉雞舍,用排風扇將舍內空氣排出,新鮮空氣則由進氣口進入舍內。雞舍內採用人工光照而不是自然光照。當氣溫高時,應對雞舍安裝溼簾降溫,而在寒冷季節,可採用人工加溫或利用雞自身的熱量,以保持舍內溫度在舒適範圍之內。

  6、採用3層重疊籠養全程規模化飼養商品肉雞,即從育雛第1天直到出欄都在籠內飼養,提高飼養密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雞舍以及土地利用率,同時又方便飼養管理。

  籠網肉雞的管理

  一 消毒

  雛雞進場前5天徹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鹼等有腐蝕性的消毒液,防止裝置損壞,然後用甲醛燻蒸,並將門窗封嚴,24小時後開窗通風,此時進出雞舍的人員一定要嚴格消毒,以免破壞消毒效果,對料槽、飲水器清洗消毒,雛雞到場後,每天清掃地面,減少灰塵和雞絨毛對呼吸道的刺激,以後每隔一天要對全場帶雞消毒,可選幾種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時要避開疫苗接種期24小時以上。

  二 溫度

  立體養殖上、中、下三層雞籠有溫差,而且室外溫度越低,溫差就越大。育雛一般都在最高層,因為最高層溫度最高,這樣有利於節約熱能。雛雞進場芝第一天,溫度控制在33~34℃為宜,也可根據雛雞狀態調節溫度。溫度適宜時,雞群分佈均勻,活潑好動,食慾旺盛;當溫度變低時,縮頸弓背,向熱源集中。互相擠壓,身體發抖;當溫度過高時,飲水量增加,食慾減少,呼吸加快,頸部羽毛有水浸樣。在第一週,溫度降至30~C,以後每週下降2℃,立體養殖密度大,要比平養溫度低1~2~C,應避免造成熱應激而買食量下降。

  三 分群

  立體養殖肉雞多采用整體育雛,當雛雞密度過大時要適時分群,確保雛雞體重均勻,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齡,分群過早,由於體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籠縫隙中鑽出,還會造成空間浪費,從而浪費能源。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齡,分群時採取“留弱不留強”的原則,體重大的健雛放在下層,弱雛留下。夏季由於溫度高可適當提前分籠,冬季由於雞籠上下層溫差大,可適當推遲分籠時間,並且下層籠中多放一隻,以減少上下層的溫差。

  四 通風

  養殖成功的關鍵在於通風,合理的通風,能排除有害氣體、控制溫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腸桿菌病等病的發生,立體養殖單位雞舍面積的密度大,所以通風更重要,雛雞進場後24小時內由於整體育雛空間大,可以不通風,隨著雞齡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風量,調整進風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陰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適時不斷調整,達到舍內空氣無異味、不刺眼、不缺氧、較舒適的感覺,給雞隻創造良好的生長空間,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疫病的發生。

  五 裝置使用

  大、中型養雞場都具有先進的裝置,但光有先進的裝置,不一定能養好雞,隨著規模化、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殖失敗也屢見不鮮,其關鍵在於人和裝置的有機結合,操作員不但要熟悉裝置的原理,還要勤觀察,因為溫控器與雞舍內溫度的數值有一定的誤差,要把這個誤差值調到最小,這樣才能使雞舍的溫度調到雞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另外,操作員一定要熟練掌握裝置的使用方法及雞在各階段的飼養程式,並能及時發現和維修裝置出現的故障,一旦裝置使用不當或裝置出現故障,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六 飲水

  雞苗進舍後確保2小時內能飲到水,對部分弱苗,可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讓其飲水,目的是讓雛雞儘快學會喝水。另外自動飲水器的高度要適中,滴頭太低,雛雞就會站在滴頭的接水杯中而弄溼,滴頭太高,弱雛飲不上水;另外還要適當調整飲水線上的減壓閥,壓力太大,雛雞害怕會躲開,也浪費水資源,壓力太小,末端的雛雞飲水量就有可能達不到標準。隨著雞齡增大,適當增加水壓。雛雞第一次飲水應用25℃溫開水,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飲水器要經常沖洗,整個育雛期,飲水不能間斷,從育雛的第二天開始,飲水中加入防雛雞白痢的藥物。

  七 開食及飼餵

  雛雞入舍後一定要先飲水,後喂料,這樣做有利於雛雞的消化,飲水後2~3小時,再將飼料放入開食盤中,供雛雞啄食,立體養殖平均25只雛雞一個小食槽,一定要少喂勤添,以防止飼料汙染和黴變,開食槽一般用七天左右,然後換成長條槽,長條槽面積大,吃到最後時,飼料少了雛雞採食速度開始減慢,所以要勤用毛刷把飼料掃到離雞近的一面,利於雛雞吃料,也防止飼料黴變。最初10天,每天喂6~8次,為了使雛雞有一個良好的食效,在馬上吃光但尚未吃光時給料最佳。雛雞前三天嚴格按飼養標準定時、定量給料,防止肉雞生長速度太快,造成免疫器官發育不完整,以至於雞的後期抗病能力差,出欄前三天,可自由採食。

  八 光照

  立體養殖雞舍採用人工光照,便於控制光照時間,育雛前七天,一般採用24小時光照,以後逐漸滴為22小時,目的是讓雛雞習慣黑暗環境,不至於因突然停電造成雞群驚慌而發生擠壓傷亡,而後在出欄前一週逐漸增至24小時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