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飼養貝子鳥

  貝子鳥叫聲很好聽,這是許多愛鳥朋友飼養它的原因。貝子鳥的飼養有什麼技巧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貝子鳥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貝子鳥飼養方法

  首先,貝子鳥是比較活波的種類,飼養者首先培養與它的感情,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小鳥好一點,大鳥時間要長一點。彼此熟悉是飼養貝子鳥的先決條件。

  接著,主飼料;玉米份3份,綠豆粉或黃豆粉2份,花生粉或核桃份1份,熟蛋黃4份,多維葡萄糖粉少許,以上原料充分混合晾乾或入冰箱儲存,每日充足供給。每日供小蟲幾條,水果或青菜。平時老三樣就行,隔天給黃瓜,蟲一天最多2只,知了一週一次就行。

  最後,貝子鳥比較喜歡水浴,選擇天氣較好的時候,籠內放以小水盆,鳥會自己水浴。有時間遛遛鳥,對鳥有好處。

  貝子鳥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3-5月,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有時也在土崖和石隙中營巢。巢呈杯狀,外壁主要由苔蘚、松蘿構成,常混雜有地衣和細草莖,內壁為細纖維和獸類絨毛,巢內墊有兔毛、鼠毛、豬毛、牛毛和鳥類羽毛。巢距地高1-8m,巢的洞口2-7cm,內徑6-11cm,深11-38cm。雌雄鳥共同營巢,雌鳥為主,每個巢10-11天即可築好。第一窩最早在5月初即有開始產卵的,多數在5月中下旬;第二窩多在6月末7月初開始產卵,有時邊築巢邊產卵。每窩產卵8-10枚,卵呈卵圓形或橢圓形,白色,密佈以紅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卵的大小平均為15-×12mm,卵重平均0.93g,每天產卵1枚,卵多在清晨產出,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也有在產出最後一枚卵後隔1天才開始孵卵的。孵卵由雌鳥承擔,白天坐巢時間7-8小時,夜間在巢內過夜。白天離巢時還用毛將卵蓋住,有時也見雄鳥銜蟲進巢飼餵正在孵卵的雌鳥,孵化期13-14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7-18天,6月中旬幼鳥即可離巢,出巢後常結群在巢附近活動幾天,親鳥仍給以餵食,隨後幼鳥自行啄食。

  貝子鳥的挑選

  首先是鳥的長相。

  鳥的體形大,長***腿長,尾長,脖子長***,頭臉寬、***腦門要寬,兩隻眼睛要離的遠***,眼睛要大,外衝,要有神。嘴頭子要長,細直,儘量不要短嘴的和水嘴的。短嘴的有木匠的可能,容易釺籠條,水嘴的多有喜歡藏東西的毛病。細長嘴型的鳥比較靈。眼大,外衝,有奔兒頭,***薄,在立鳳頭的時候高T黑脯大,要有很大的黑叉***北京叫八字***,毛質幹、淨、緊貼身體,腹毛白淨緊收。還有幾點不經常注意到的:仔細觀察鳥的眼睛上的毛,會發現,多數的鳥是細短毛,有極少的鳥是較長的毛,且向上方茲出來,這樣的鳥往往性大,一旦叫起來口衝。

  上面的是客觀評價有生存優勢的鳥的標準,再加上人為的審美觀點:比如膀點大而白,尾呈直棍狀,站腔高挺等等,這就是在挑選生鳥時的基本標準了。

  然後是鳥的神態和姿態。

  在大拍子裡的數十個鳥裡,有忙著吃食的,有亂飛亂撞的,有縮在角落裡的。我認為聰明的鳥多數十蜷縮在角落裡,但一定要瞪圓了眼睛四處檢視,好象隨時都要起飛,又不時的搶食幾口。此時可將該鳥抓出,在單籠裡再觀察。一般來講,當該鳥抓在籠梆上時,有很多不同的表現,體質強勁的性大的鳥在扒梆的時候多是身體水平,甚至頭微微向下,毛收的很緊,除了爪子以外,身體的其它地方都不會貼在籠條上,並不時的晃動腦袋左顧右盼的。當人離的較遠時,要注意鳥是不是有翻跟頭的傾向。養過紅子的人都知道什麼叫抻脖擰槓,這樣的鳥神態漂亮,還有一點要注意,鳥鳴叫實際上是全身都在用力,就象唱美聲的人,一定要有底氣.養過畫眉的人都知道畫眉在鳴叫的時候尾部向下勾緊,並不時的因用力而上下晃動.所以說,我們要挑選尾巴靈活有力的鳥,這樣的鳥日後叫衝的可能性更大.山雀類的鳥換食我覺得用花生渣子好一點,一旦進入籠子人工飼養,就一定要注意蟲子的量,尤其是剛剛進籠的鳥,對於新的食物還沒有適應食物配比的相對穩定。當然了,有的人習慣使用蟲子換食也可以,個人手法的習慣而已。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反覆,就是蟲子的量一定要漫漫的遞減,而不能時多時少。

  還要說明一點,新鳥剛剛進籠,體質虛弱甚至嚴重虧膘,很多的人覺得要把食調的特別的高才能迅速圓膘。其實這個是錯誤的,這樣做死鳥會更多的。這時的食一定要軟,在這個時期 保命是關鍵膘是要在適應了人工食物之後 一點一點的圓上來的,而過硬的食物反到會使得鳥適應不了,而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反而不能吸收。尤其是油料的多少很關鍵,如果你的賣鳥人,那麼我建議你要多加油料,這樣可以使鳥在嚴重虧膘的狀態下還能夠保持比較活躍的神態.但這隻能維持幾天,然後在有人把鳥買回之後,就很難再調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