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飼養哺乳母豬
哺乳母豬的飼養是母豬整個繁殖週期中的最後一個生產環節。此階段飼養的好與壞,不僅影響著仔豬成活率和斷奶體重,而且對母豬下一個繁殖週期的生產有著顯著影響。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哺乳母豬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哺乳母豬飼養方法
1、提高飼糧濃度。
哺乳母豬採食量受飼糧濃度的影響。提高哺乳母豬採食量,並非一味追求增加喂料數量,而是在哺乳母豬的飼糧中增加能量供應,提高飼糧中的營養物質。這樣即使採食量略有下降,但能量的攝入卻有增加,是解決採食量不足而不能滿足其維持和生產全部需要的重要措施。哺乳母豬飼糧營養水平,每千克應含消化能13—14兆焦、粗蛋白18%、粗脂肪6%、鈣0·8%、磷0·7%、賴氨酸0·8%。
2、新增脂肪。
通過給哺乳母豬日糧中新增脂肪或植物油類來提高哺乳母豬能量攝入,尤其對處於熱應激狀態下的哺乳母豬,可明顯減少熱應激所導致的採食量下降幅度,還可縮短其斷奶後的休情期。在發達國家已較普遍採用,有的國家已新增到佔日糧的8%—20%,效果良好。
3、提高飼糧適口性。
炒大豆從香味,脂肪角度來說,都優於豆餅。農戶採用炒大豆飼餵哺乳母豬的方法值得提倡。大規模母豬場,可在日糧中新增適量的香味素,對增加採食量,提高飼料報酬和降低飼料成本都有明顯作用。此外,發酵飼料比普通飼料,溼拌料比干粉料,既可改善適口性,又能提高採食量和飼料利用率。
4、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
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影響豬的採食量。哺乳母豬的環境溫度以16—25℃為宜。但近幾年的夏季,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時間較長,哺乳母豬受熱應激刺激,採食量明顯減少,泌乳量下降,加劇營養供應不足,影響仔豬生長髮育和母豬較多失重,斷奶後的休情期也隨著延長。因此,應為其創造一個“冬暖夏涼”的舒適環境,以提高採食量。
5、產前產後的飼養要點。
要堅持“低妊娠,高泌乳”的飼養原則。走出妊娠期高能量,自由採食,越肥越好的誤區。否則,既易發生難產,哺乳期的採食量也很難提高上去。妊娠後期的飼料營養水平,以每千克含消化能11—12兆焦,粗蛋白13—14%、鈣0·7%、磷0·5%、賴氨酸0·8%為宜,適當控制採食量。母豬產仔當天較為疲勞,處於休眠狀態,大都沒有食慾,只喂些麥麩、低鹽溫水即可。飢餓1天,對提高採食量有益無害。分娩後3天內應控制採食量,每頭每天喂料2千克左右為宜,以後每天增加1千克左右,7天后自由採食,敝開供應,少給勤添,日喂3—4次,有條件的可增喂1頓夜食。
6、及時做好產後常見病的防治。
凡產後患的疾病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採食量。最主要的疾病有產後不食、吃“頂食”,傷食、消化不良、便祕、難產、流產、胎產不下、產後癱瘓、乳房炎等。要及時防治,恢復食慾。
7、因豬“定量”。
在確保飼料品質的前提下,根據哺乳母豬的體重,胎次、帶仔多少等具體情況,因豬投料。一般體重100—150千克,初產帶仔8—10頭的母豬,因軀體繼續發育和分泌乳汁都需要消耗較多的營養物質,每天每頭採食風乾配合料不應低於5千克;體重150—200千克,二產母豬,每頭每天供應給風乾配合料5·5—6千克;體重200千克左右,三產以上的母豬,隨著體重,窩產仔數的增加和泌乳量的提高,母豬常常有飢餓感,採食量達到繁殖週期最高峰,每頭每天採食風乾配合料6—6·5千克。個別體重在300千克以上,帶仔15頭左右的哺乳母豬的採食量還要更多些。上述各類母豬每天每頭還應餵給青綠多汁飼料2·5千克左右,斷奶前3天停喂青飼料。
哺乳母豬飼養管理
一、哺乳母豬飼養
妊娠母豬臨產前5-7天轉入產房,要逐漸更換哺乳期飼料,哺乳期飼料是精料型為主,每日2千克,日喂2次,自由飲水。母豬產前1-2天減料***可減30-50%***,如果是母豬膘情不好,則不但不減料,還應加喂富含蛋白質的一些催乳料。產仔當天不喂料,只飲水,最好餵給豆餅麥麩湯***加少許食鹽***。第二天日喂2次,給料量2.5千克。產仔第三天開始日增加料量0.5千克,產後1週日給料量5千克,並根據母豬體況及帶仔頭數適當增減料量,日喂3-4次,自由飲水。母豬斷奶前3天減料至3-4千克,並控制飲水,以免斷奶後發生乳房。有些母豬因妊娠期營養不良,產後無奶或奶量不足,可餵給小米粥、豆漿、線麻籽小豆腐、胎衣湯、小魚蝦湯、煮海帶肉湯等催奶。對膘情好而奶量少的母豬,除喂催乳飼料外,同時應用藥物催奶。如當歸、王不留行、漏蘆、通草各30克,水煎配小麥麩喂,每天一次,連喂3天。也可用催乳靈10片,一次內服。
二、哺乳母豬的管理
哺乳母豬實行單欄飼養。母豬產後2-3天,可到舍外運動場自由活動,對恢復體力,促進消化和泌乳是有利的。產房要保持安靜、溫暖、乾燥、衛生、空氣新鮮。產欄和過道,每2-3天消毒一次,防止發生子宮炎、乳房炎、仔豬下痢等疾病。哺乳母豬日糧結構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要頻變、驟變飼料品種,不喂發黴變質和有毒飼料,以免造成母豬中毒和乳質改變而引起仔豬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