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飼養肉雞技術

  現代化肉雞養殖大棚建設由於其投資少見效快,而且養殖大棚利用率高,成為廣大肉雞養殖戶養雞場建設時的選擇,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消毒

  將地面的浮土壓實,用2%的燒鹼溶液進行噴灑,包括四周牆壁?未蓋塑料薄膜前。在大棚北面牆上開40×50釐米的窗戶,間隔為每5-10米一個,然後密封燻蒸,用量為每立方米30毫升福爾馬林、15克高錳酸鉀,燻蒸24小時後,開啟薄膜通風,排除甲醛及可能還有其他有毒氣體。

  二、溫度

  塑料大棚透光好,吸熱快,溫度高。棚內稍加熱,溫度就會升高到35℃。育雛時可用塑料薄膜將大棚隔成幾個小的空間,以利於控制溫度。1周齡應保持溫度在33-35℃,以後每週降低2-3℃,直到21℃左右。控制溫度時應注意:晴天光線直照在薄膜上,棚內溫度高,若溫度過高時,可用麥草編成墊子或簾子蓋在塑料薄膜上,以阻擋光線照射;防止爐火引燃墊料引起火災。

  三、通風

  大棚養雞另一個最重要的措施是通風。夏季通風較容易,可在塑料薄膜邊緣綁上木棍,製成活動的。通風時,將邊沿捲起即可。冬季由於外界氣溫低,需減少通風,腹水症的發生率較高。特別是在25日齡以後,要增加爐火的溫度,同時開啟窗子進行通風,必要時揭開塑料薄膜,但要注意防止溫度驟降。

  四、溼度

  大棚養雞一般採用地面墊料平養,而墊料又以刨花居多。北方地區夏季乾燥,棚內溼度小,易引發呼吸道病。冬天由於棚內生火,內外溫差大,熱氣到了棚頂,遇冷變成水滴降落到地面。棚內溼度大,易發生腿病及球蟲病。因此也可對20日齡前的雛雞在網上育雛。夏季應經常噴灑消毒藥水,帶雞消毒以增加溼度和降低溫度。在冬季太陽照不到塑料薄膜時,先將麥草簾子蓋在薄膜上,第二天太陽出來時,再取掉以減少水蒸氣,降低溼度,又利於光線照入,提高棚內溫度。冬季要勤換墊料。

  五、光照

  接雞第一天的光照時間為23小時,以防止突然斷電引起的應激。第2天至第6天光照時間為20-22小時。從第7日齡開始,每天晚上光照、控食4-5小時,黑暗4-5小時。從第3周齡開始,每天光照16-18小時,黑暗6-8小時,同時控食。從第29日齡放開飼餵,不再限食限光,這樣通過前期控制生長,後期再通過補償性的生長,並不影響出欄時的體重,並可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腹水症。

  六、藥物預防

  大棚養雞,前期要預防呼吸道病,因為雛雞需要65-70%的相對溼度,北方大棚一般都達不到這個水平。在7日齡接種新城疫疫苗後開始加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的藥物,如紅黴素、恩諾沙星等。後期要預防腹水症和大腸桿菌病。由於呼吸道粘膜易受損傷,保護屏障破壞,易引起大腸桿菌病,可在換料、轉群和接種疫苗時加電解多維以減少應激。同時在換料和轉群時投喂抗菌藥物,以防止應激引起大腸桿菌病的發生。做好ND、IBD、IB的免疫接種工作和防疫消毒工作。

  肉雞塑料養殖大棚建設技術:

  1:棚址的選擇

  棚址最好選擇地勢開闊、通風良好、靠近水源、土質無汙染、遠寓大道無噪音的地方。凡符合上述要求的,如田間地頭、村間空地、果園菜地、河灘荒坡等都可利用。這樣可以給肉雞提供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

  2:建築規格

  目前採用較多的是雙斜式大棚,棚長2-30m,寬7-8m,呈東西或南北走向,建設面積140-240平方米,可飼養肉雞1000-1500只。

  3:建棚用料

  塑料薄膜比棚長1m左右,比棚寬多2米左右。按棚長30m養1500只計算,需長4.5m左右的竹竿200根,長8m左右的竹竿20根,磚2500塊左右。另外,需準備適量的細繩、鐵絲、麥秸或草苫子。

  4:大棚組裝

  大棚兩端壘磚牆,一端山牆中間留門,兩側留通風孔,另一端山牆只留通氣孔或安裝窗戶,還要留1-2個煙爐筒孔以供育雛或加溫時使用。 在兩磚牆之間每隔2m埋植一排立柱,中間1根***與棚頂部同高***,左右兩側各2根***其中外部2根與棚外側同高***,共計5根,這樣縱向立柱共有5排。在每一排縱向立柱頂部用8m長竹竿連線其上就構成大棚縱向支架。然後用長4.5m的竹竿一組。對節綁牢,橫向每間隔30-40cm,圍綁在縱向立柱之上,構成大棚頂部的橫向支架。這樣,一個完整的大棚支架就建成了。塑料薄膜按長寬的規格事先粘好。蓋膜時選擇無風雨天氣,將膜直接搭在棚架上。然後在塑料薄膜上加蓋lo-20cm厚的麥秸或其他雜草***為了防止草下滑,可用塑料網罩住***。其上再加一層草苫子或油苫紙,縱橫加鐵絲埋地錨加以固定。棚頂部每隔3-4m安置一個直徑40-50cm可調節的排氣孔。棚的四周挖上排水溝,以利雨季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