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種植效益分析

  無花果種植前景廣闊,所以種植無花果有著很高的經濟效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無花果種植效益,一起來看看。

  無花果種植效益

  第一年 產量100-200公斤

  10元/公斤,產值 1000-2000元/畝

  第二年 產量300-400公斤

  10元/公斤,產值 3000-4000元/畝

  第三年 產量500-800公斤

  10元/公斤,產值 5000-8000元/畝

  第四年 產量1000-1500公斤

  10元/公斤,產值 10000-15000元/畝

  第五年 產量1500-2000公斤

  10元/公斤,產值15000- 20000元/畝

  無花果種植前景

  無花果具有廣泛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在我國已有千餘年栽培歷史。但從前大量栽培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基本上處於宅旁園地零星種植的狀況。近年國內外研究證實,無花果不僅味美可口,口感奇特。營養豐富。而且其果、莖、根、葉均含有多種有益於身體康健的微量元素。還富含食療保健、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的事物,具有顯著的抑瘤抗癌功能。

  因而被譽為21世紀人類康健的“守護神”。目前世界無花果產量約為250萬噸,人均0.04公斤,而我國產量不足3萬噸,人均0.025公斤,因此無花果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此。國內外都十分重視無花果的研究開發工作。其系列產品已身價倍增。無花果鮮果及其果汁飲料、果脯、果醬、果酒等系列產品產業化後,不僅動員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工業的發展,還勢必帶動無花果種植業的同步發展,前途廣闊。

        無花果種植​技術

  一、栽培價值

  無花果別名奶漿果。果實柔軟味甜,具特異風味,富含易為人體吸收的果糖和葡萄糖,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也比較高,且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幫助消化,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果品。同時中醫認為,無花果果實性味甘、平,具開胃、潤腸、消炎、解毒、催乳、止痢和治痔疾等多種功效。民間應用偏方甚多,常以枝、葉、根、果入藥。近年經對小鼠實驗,無花果還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成熟的無花果不耐貯運,但可加工成蜜餞、果醬、果乾和糖水罐頭等多種產品。

  無花果繁殖容易,管理簡單,結果早而病蟲害少,枝葉光潔,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吸附和抗禦能力,能消除汙染,淨化空氣,根系耐較重鹽鹼***一般可達0.3%~0.4%***。因此,家前屋後、廠礦周圍,特別是廣大的沿海灘塗地區,發展無花果生產極有前途。

  二、主要種類和品種

  無花果屬於桑科無花果屬,作為果樹栽培的只有無花果一種***FicuScarica***。按其正常結實是否需經授粉以及花的型別,可分4個類群或變種。多數栽培品種屬於其中的普通無花果類群,在隱頭花序中只有雌花,不需授粉能單性結實。依果實成熟採收期又可劃分為秋果專用型、夏果專用型和夏秋果兼用型三類。 我國目前所栽品種基本上引自歐美和日本,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栽培品種,有布蘭瑞克、棕色土耳其、加州黑、蓬萊柿、瑪斯義陶芬、阿爾巴尼亞1號、新洋88和綠抗1號等多種。華北地區冬季氣溫較低,無花果容易受凍,引種時要注意品種的適應性。

  三、生長結果習性

  無花果為亞熱帶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在適宜條件下長壽者也可長成大樹。無花果報系發達,抗旱耐鹽,好氧忌漬。枝條生長快,分枝少,每年僅枝端數芽向上、向外延伸。新梢上除基部數節外,每個葉腋間多數能形成2~3個芽,其中一個圓大者為花芽。進入結果期後,除徒長枝外,幾乎樹冠中所有的新梢都能成為結果枝。故栽植後2~3年即可開始結果,7~10年可進入盛果期。

  花芽進一步分化發育,就成為特有的花序託果實。花序託果實肉質囊狀,頂端有一小孔,為周圍鱗片所掩閉。花序託內壁上排列有數以千計的小花,成一隱頭花序,故外觀只見果而不見花。小花不需授粉能單性結實。食用部分實際上是由花序託和由花序託所裹生的多數小果共同肥大而成的聚花果。

  果實發育期50~60天。新梢中、下部的果實在長江流域於當年秋季成熟,稱為秋果。新梢上部分發育較遲的果實,多不及成熟,遇寒即皺縮脫落。新梢先端數節上的花芽在秋末分化,外覆鱗片,在冬暖地區能安全越冬,次春天暖後繼續分化發育即成為夏果。正常成熟的夏果,一般品質較好。品種間依夏果、秋果形成的能力而屬於不同的型別。

  四、栽培技術特點

  1.繁殖和栽植 無花果枝條極易生根,也易發生根櫱,繁殖苗木時扦插、壓條和分株等方法都可應用。生產上大量繁殖苗木都用扦插法,成活率極高。長江流域應用硬枝扦插在3月中下旬進行。凡節間短、枝粗在1釐米~1.5釐米的枝條都可用作插穗,每個插穗帶2~3芽。具體操作技術可參照葡萄。扦插地忌連作,以免線蟲的傳播為害。如冬季利用塑料大棚進行營養袋育苗,可提早成苗。

  建園時要根據不同要求和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品種。如作制

  罐加工用的應選黃色品種,冬季氣溫低***零下15度右***的地方應選抗寒品種,灘塗地應選抗鹽品種,以鮮果應市的應選大果型品種等。園地忌連作。

  栽植距離一般3米~4米,土質好或氣候溫暖的地區樹冠大,可把株行距擴大到5米~7米。栽植時間長江流域秋植、春植均可。秋植應較早,春植宜在3月中、下旬。沿海灘塗地宜秋植,淮北地區宜春植。

  2.整形修剪和肥水管理 一般情況下,無花果樹冠內枝條不密集,適於培養有中心乾的無層形或多主枝自然開心形的樹形,也可直接從地面分枝形成叢生灌木狀的樹冠。整形時,對苗木在40釐米~50釐米高處定幹,以後全樹保留4~6個主枝,中心幹有或無均可。各主枝間保持一定的間距,主枝每年剪留40釐米~60釐米,其上再按適當間隔配臵2~3個副主枝,擴大結果面。

  樹形完成後,每年只疏除無用徒長枝、密生枝、下垂枝和乾枯枝,儘量多保留壯枝結果。收秋果為主的品種,因結果部位多在當年生新梢的中下部,對枝條可適度短截。夏果品種的花芽多著生在枝條頂部,冬季不宜短截健壯枝條,以免影響產量。對分枝少或結果部位逐年外移的無花果樹,冬季可適當重短截,以促發新枝。部分枝條可剪留基部2~3個葉芽。

  無花果枝條組織疏鬆,剪口癒合緩慢,冬剪後常使剪口下~段枝條幹枯,影響剪口芽的生長。故凡大的剪鋸口應塗抹接蠟或其他保護劑,小枝則可適當提高短截部位。

  無花果基肥在落葉前後結合冬耕施入。追肥以在新梢迅速生長前及花托果實急速膨大期分期施用為好。無花果對水分要求不嚴,雨季應注意排澇,沿海地區在臺風季節最好在株分設立支柱防護。

  3.越冬防護 無花果性喜溫暖稍乾燥的氣候,抗寒力低,溫帶地區栽培時枝幹常易遭凍,尤其是5年生以下的幼樹,冬季遇

  一16度—-18度的低溫時,有全株凍死的危險。淮北地區越冬時宜在樹幹基部培土防凍,高約35釐米,春季解凍後再將培土除去。對大的枝幹可包草保護越冬。樹齡增大後,越冬能力即逐漸增強。一旦植株受凍,應及時剪除受凍枝條,發芽後注意選擇新枝代替。有時即使地上部全部被凍死,次春往往仍能從培土的根頸部位萌發出強大枝條,形成新樹冠。

  五、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無花果的病蟲害較少。常見造成較大的危害的,有桑天牛、根結線蟲和果實炭疽病等。桑天牛的防治可參照蘋果部分,採用毒籤堵塞。防治根結線蟲目前主要是避免老園連作和對苗木進行檢疫消毒,有條件時也可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對果實炭疽病應在夏秋季果實發病前及早噴布200倍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加以防治,後者施藥的安全間隔期***最後一次施藥距收穫的天數***7~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