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攝影曝光技巧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入夜後的世界依然美麗!除了可拍攝燦爛的星空外,尚有流雲、星軌、或燈火通明的夜景可以入鏡。如果想要拍出美麗的星軌,最佳的拍攝地點均離多光害的都市較遠處,像是高山、鄉村、海邊等偏僻的地方。所以,一般人拍攝星空、夜曝等題材時,大多選擇在郊區或山上進行;反之,高山星空夜曝也是登山愛好者時常拍攝的題材。
一般說來,星空攝影是指不使用赤道儀追星,而只用三腳架之固定長時間曝光拍攝者;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拍攝之星星會有軌跡移動之現象,俗稱星軌。
以超過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拍攝環境而言,最怕的就是強風和低溫。強風不僅常造成腳架晃動,有時甚至相機連同腳架都會被吹倒;而嚴酷的低溫,更令人在夜晚拍攝環境下難以久待。即使是夏天,山區夜晚的溫度也常在十度以下,冬天夜晚的氣溫更只有0度左右。強風加上低溫,使得在高山拍照更是辛苦,除了重要的保暖裝備、強健的抗寒決心和體力外,還要能適應高山的稀薄空氣和克服高山症發生。
既然在高山上拍夜景如此辛苦,為什麼還要千里迢迢、“忍辱負重”地上山去拍呢?原因無他,爬得越高,看得越遠,拍得越美!由於海拔高度決定大氣層的能見度,且爬得越高、人越少,星星的可見數量也越多;所以若想拍出令人讚歎的美景,還是得辛苦一些才行。
基本星象辨認能力
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位於北半球的我們仰望夜空時,除了北極星外,所有的星星都會明顯移動,因此拍攝前,必須先學會辨認北極星的位置。若將鏡頭中心點對準北極星進行長曝,拍出的星軌會成為同心圓;朝東或西方會拍出斜線狀的星軌,向正南拍則為看不見圓心的弧線。由於地球每小時自轉15度,所以曝光時間不同,就會影響星軌的長度。
相機須設定為B快門,並搭配快門線,才能準確掌握曝光時間並確保拍攝品質。由於曝光時間長,相機電池續航力、噪點等問題都要特別注意。鏡頭焦段以廣角鏡、標準鏡為佳;腳架須穩固,不宜過輕;此外,要特別注意雲臺的長時間承載能力是否足夠。
地形勘查與拍攝位置
夜間山區視線不佳,最好能事前於白天勘查好預定拍攝地點的地形、地貌,並決定夜間的拍攝方向及取景構圖。找好拍攝點後,設定腳架時須確定其穩固性,並視當地風力調整配重,增加其穩固性;而架設腳架處有時非平坦地面,如草坡、箭竹、雪地等,設定時須確定腳架是否確實觸地;若是在崖邊、岸邊等地面有高低落差之處拍攝,須特別注意自己的拍攝安全。山上氣候多變,應隨時注意溫溼度、氣候、風力等因素,並作好機身防潮、防低溫措施。如果天候狀況太惡劣,千萬不要勉強拍攝,記得山是永遠在那兒的。
同晨昏攝影技巧的構圖測試,先以盲拍的方式測試構圖。為節省曝光時間,可先將ISO值調至最高、光圈最大、手動對焦***MF***、B快門曝光,預先試拍幾張以取得最佳構圖,並可視拍攝地形準備補光器材***如頭燈、車燈、手電筒...等***,對前景作適當補光。另外,由於夜晚不易構圖,建議可使用水平儀幫助水平校正。
測試好構圖後,接下來就是實際拍攝。ISO值越低畫質越好,但相對的曝光時間也要拉長,高ISO值則不利於長時間曝光,易引起更多的噪點,建議設定在ISO100~200即可。光圈值的大小決定軌跡的粗細,一般我們以F5.6為基準進行拍攝;B快門曝光時間約在30分鐘以上即有漂亮的星軌。
避免其他光源的干擾
夜間長曝時,要隨時注意周遭環境,若有其他光源進入畫面,可用黑卡暫時遮擋鏡頭暫停曝光,但不能遮太久,以免星軌遭破壞無法連續。拍攝期間若有流雲飄過,也會遮擋住星光而干擾畫面;流雲太厚或是停留時間太長,影響也就越大。
使用NR功能
NR即為相機的“去噪點”功能。一般說來,拍攝時我建議關閉NR,因開啟NR時,相片拍攝時間有多長,則相機需要多一倍的時間去除噪點,此時相機完全不能做任何動作***包括預覽及相機操作***。若是單張拍攝且電力充足時,為求更好的畫質,可開啟NR功能;而連續拍攝數張不間斷的星軌時,就不容許有間斷的情況發生。
關閉防手震功能
防手震功能僅適用於手持相機拍攝時,但在以腳架配合長時間曝光拍攝時,必須關閉防手震功能。
月亮的影響
月亮對影像畫面的影像
拍攝星空時,月亮圓缺、明亮度等狀況,也會影響天空的亮度及地景補光值,天空太亮則星光失色,不利於拍攝星空及星軌。反之,月光也有補光的效果,若是不拍星軌,適當的月光可以山景、雲海、流雲等畫面增添一些顏色效果、縮短長曝時間,間接提高了相片畫質。此外,和太陽一樣,月亮也有月出及月沒時間,詳情可以上氣象局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