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教程人民大學版課後習題答案

  “新聞攝影記者首先是一個人,給予需要的人及時幫助是他首要的責任,新聞則是第二位的。”--《美國新聞攝影教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第一章 視知覺理論和視覺教養

  1.符號學的四對基本概念和關係是什麼?通過讀圖訓練討論和理解它們。

  符號學的四對基本概念和關係是:語言與言語、能指與所指、組合與系統***組合與聚合***、內涵與外延。

  -第二章 新聞攝影工作概論

  1.新聞攝影的內涵是怎樣的?它和紀實攝影有什麼不同?

  廣義的新聞攝影,泛指一切用攝影手段報道新聞的活動,包括用照相機拍攝照片、用攝影機拍攝新聞紀錄電影以及用攝像機拍攝電視新聞這三大類用影像報道新聞的手段。

  狹義的新聞攝影,則專指以照相機為拍攝工具,以攝影採訪為主要手段,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在報紙、雜誌和網路等媒體上刊載的新聞報道活動。

  在目前的中國攝影實踐中,許多人混淆了“紀實攝影”和“攝影的紀實性”這兩個概念。此外,“紀實攝影”常常因為發表媒介的侷限,而以專題的形式出現在報刊上,和新聞攝影中的專題報道、圖片故事形式類同。

  2.能夠釋出新聞攝影的媒介渠道有哪些?

  報紙,報紙是我國新聞攝影從業者的主要供職媒體,也是新聞攝影產品的主要釋出渠道之一,其中又以黨報和綜合性都市報為主。

  雜誌,依據內容範圍和觀點的不同,雜誌可以是週刊、半月刊或季刊。新聞類雜誌一般是週刊。

  新聞網站,網際網路的出現和數字技術在新聞攝影領域的普及,被很多攝影人看作是新聞攝影新的發展契機。

  通訊社,我國第一大通訊社新華社,主要通過專線向國內外媒體提供新聞圖片。

  圖片庫,是攝影圖片市場化的產物。

  媒介融合,成為新聞攝影發展的新空間。

  3.合格的新聞攝影人才有什麼素質要求?

  視覺教養,傳播意識,影像文化與影像傳播理論素養,數字技術、數字媒體與數字影像傳播的知識與技能,媒體教養,創新思維,自由而負責任,適應能力與生存能力

  4.拜訪你所在城市的一家媒體,調查其中的視覺工作者日常是如何工作的。 ***略***

  -第三章 真實是新聞攝影的生命

  1新聞攝影工作的特點是什麼?

  一、新聞性

  新聞價值決定拍攝內容,所謂新聞價值指的是社會對該新聞事實需要和關注的程度。在具體拍攝時可以從事件的重要程度、事件對人們的接近程度、事件的趣味性和知識性等去判斷和取捨,對新聞價值規律的掌握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新聞敏感性。只有從新聞價值規律出發,從生活出發,從讀者出發,才能在複雜的社會事件、現象中找到新聞線索,拍攝出具有價值的新聞圖片。

  在新聞傳播規律中,還有對新鮮性、時效性等要素的要求。新鮮性指的是報道的事實新、角度新。所發生的新聞在以前沒有或較少見到就是事實新。角度新體現在立意新和形式特別上。一般情況下,突發性新聞的時效性都是較高的。

  二、真實性

  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手段,必須遵守這個原則。新聞攝影的真實性還必須以攝影的紀實性為基礎,攝影的技術特性就是逼真、記錄。正是這種功能使攝影進入新聞領域,充分發揮著自己的獨特功能。但是紀實性畢竟只是技術屬性,它可以成為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基礎,但不能作為新聞報道的本質屬性,因為還有拍攝物件、拍攝手段、報道傳播方式等其他因素。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就是處理這些因素的關係問題。

  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具體內容包括:被拍事物必須真實,攝影照片中的人必須是事件的當事人,新聞攝影時間、空間、人物是三位一體的、新聞攝影作品的形象必須真實,文字說明必須準確。

  三、形象性

  新聞性與真實性都要通過形象性來體現,形象性的基本特徵就是瞬間性。任何事件都是由許多個瞬間組成的,一旦把某一個瞬間從過程中抓取出來,變為獨立的畫面,它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對事物本質的揭示會有很大的差別。有的瞬間能夠很好地表達主題,而有的會起相反的作用。其次是對拍攝視角的選擇,不同的視角所見事物的形態是不同的。因此對於瞬間的選擇是有規定的,這個瞬間應該是能夠真實反映真實,又具有鮮明的形象決定性的瞬間。“決定性瞬間”理論是由卡蒂爾·佈列鬆提出的,他出版了一本《決定性瞬間》的書,提出“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件裡,都有一個決定性時刻。這個時刻來臨,環境中的諸多因素會排列成最具意義的幾何形態。這個形態也最能顯示這樁事件的完整面貌。有時候,這種形態瞬間即逝。因此,當正在進行的事件中所有因素都是平衡狀態時,攝影家必須抓住這一時刻”。新聞照片是形象化的新聞,形象既要客觀真實,又要生動,決定性瞬間的確定是新聞攝影形象性的重點。

  2新聞攝影失真失實的表現有哪些?

  新聞失實的表現有多種:偽造新聞事實,盜用圖片,張冠李戴,篡改文字說明,導演擺佈、干預新聞現場,後期***等。

  3數字化時代,怎樣才能避免新聞攝影報道失真失實?

  造成新聞失實的原因多種多樣,維護新聞真實需要攝影記者、圖片編輯等媒體從業者在各個環節上高度負責。

  -第四章 新聞攝影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1.新聞攝影工作者為什麼不能一味以專業尺度衡量所有的新聞活動?

  在現實生活中,讀者評價新聞攝影活動道德與否,其實都是針對“應不應該”而言的。這就使得新聞攝影工作者不能一味以專業尺度衡量所有的新聞活動,必須正確處理與各種人和事之間的關係,遵循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並遵守法律。

  -第五章 涉及法律的相關問題

  1.和新聞攝影相關的侵權行為主要有哪些?

  新聞攝影與公民肖像權,肖像權的主要內容包括再現權和使用權。

  新聞攝影與公民隱私權。隱私權主要內容包括: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生活資訊保密權、個人通訊祕密權和個人隱私使用權。

  新聞攝影與名譽權。新聞攝影侵害民事主體名譽權的行為方式主要有誹謗、侮辱和宣揚他人隱私三種。

  新聞攝影的侵權行為可能發生在:隱身報道、授權和審查過程中,以及對作品著作權的保護上

  2.你認為下圖在報紙上刊載時,是否需要對左一得人物面部進行馬賽克處理?為什麼?

  需要。否則會侵犯其肖像權和名譽權

  3.以下是一則新聞攝影作品引發著作權糾紛的案例:

  請思考:***1***被告是否構成侵權事實?

  被告未經原作者同意即使用其作品,構成對原告著作權的侵害。

  ***2***原告應享有的著作權是否為“完整的著作權”?

  並非為“完整的著作權”,因為還有考慮被拍攝物件的肖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