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遊的論文

  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則側重於前期對專案使用價值進行打造,並在旅遊經濟視角下來提升該旅遊專案對遊客所帶來的效用。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茶文化旅遊分析

  摘要:近年來,在全球一體化的程序中,低碳經濟成為引領當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帶領下,我國的經濟也在逐漸實現轉型,而這種轉型對環境安全而言也是一個好訊息。隨著低碳經濟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加入到這種新型的發展模式中來。旅遊業作為嗅覺最靈敏的行業領導者之一,自然也率先引入了低碳概念。隨著人們出行觀念的改變,低碳旅遊已然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首選。在茶文化旅遊中,低碳經濟的引入也更加契合茶文化發展的模式。本文首先對低碳經濟的理論進行了大體的概述,接著對基於低碳經濟視角的茶文化旅遊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夠改變當下茶文化旅遊存在的不良現象。

  關鍵詞:低碳經濟;茶文化;旅遊

  當下,旅遊成為人們放鬆身心的最佳方式之一。每逢節假日,與家人朋友外出遊玩也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旅遊業的發展也為我國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而與之前的傳統旅遊方式相比,現在的人們卻願意選擇更節能環保的方式。作為節能減排的代言人,低碳經濟模式的發展引領了一股新的旅遊風潮,在低碳經濟理念下,旅遊業變得越來越綠色環保。而低碳旅遊的發展對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大有裨益。茶文化旅遊業的興起為人們提供了生態化的旅遊樂國,它不僅能夠讓人們看到恬靜的茶園景色,也能夠加深人們對於茶文化的瞭解。因而,在此背景下,分析低碳視角下的茶文化旅遊將會為經濟旅遊模式注入一股新鮮血液。

  1低碳經濟與旅遊的關係

  1.1低碳經濟概述

  20世紀九十年代,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低碳經濟首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與之前只顧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相比,低碳經濟將環境保護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低碳經濟的主旨是低排放、低汙染、低耗能,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更好的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能夠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更能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土壤。在全民上下高度關注的背景下,低碳經濟的重要性也由思想意識高度上升到國家的政治高度。低碳經濟模式的實施也展示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態度,表明了我國在環境保護上的決心。可見,低碳經濟不僅是某個人的事情,或者某個組織的事情,它更應該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所達成的共識。在全球化經濟融為一體的背景下,低碳經濟的發展也能夠改變某些國家對這方面認識的不足,提高他們對資源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的意識。

  1.2低碳經濟對旅遊業的影響

  在低碳經濟的影響下,旅遊業也迅速的改變了之前的發展模式,朝著更加綠色、更加生態的發展模式前進。在有限的全球資源下,如何製造可再生的能源,實現經濟的可迴圈利用也成為時代關注的重點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自己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人們也更注重提高自己精神上的幸福指數。因此,節能環保的低碳經濟理念也為構建合理的生態旅遊產業鏈,優化旅遊產業結構做出了不少貢獻。而將低碳經濟引入到旅遊業中,也必將為旅遊業帶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2基於低碳經濟視角的茶文化旅遊

  茶文化旅遊是在當地茶葉資源以及茶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整合當地的特色產業,為人們打造的一個更為貼心和環保的茶旅遊方式。相比於其他行業,茶文化旅遊本身就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能夠給人們帶來更為自然的生態環境,而在低碳經濟發展理念下,茶文化旅遊也開始著手籌建新的發展專案,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中國,飲茶不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活動,更是促進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無論是在重要的商業密會還是在老百姓的家中,都有以茶會友的習慣。可見,茶文化早已經深入到我國人民的心中,與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以茶葉為主線,結合其他產業共同發展,不僅能夠大大的增加當地的經濟,更能促進當地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促進茶文化的弘揚。而茶葉生長的環境大都溫度適宜,環境優美,這些先天性的條件也為茶文化旅遊奠定了可行性基礎。同時,茶文化的內涵也為當地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這都為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文化條件。

  2.1合理配置:科學設計茶文化旅遊的路線

  對於旅遊業而言,旅遊路線的規劃往往直接決定著旅行的舒適度。因而,茶文化旅遊專案以及路線的規劃,絕對不能一概而論。為了制定合理的路線,我們只有深入地瞭解每個城市茶文化的特點,才能夠利用這些優勢打造專屬的特色。中國地大物博,與茶有關的城市也有不少。而由於地理環境以及土壤環境的不同,茶葉的味道也各有千秋。為了凸顯當地茶城的特色,我們一定要對當地的茶文化旅遊路線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的配置。在設計茶文化旅遊路線之前,我們要對茶城進行全面而又系統的調查,包括地理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風土人情。其次,我們要將這些內容進行合理的搭配,並進行進一步的修飾和刪減,當然,這其中涵蓋著可能對茶文化旅遊造成汙染的專案,也包括了可能破壞當地茶文化特色的因素。剔除了這些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專案之後,我們才能打造一條低碳環保的茶文化旅遊路線。而適度的開發機制也是維持茶文化旅遊城市長久發展的前提。因而,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對茶文化旅遊區的開放程度進行慎重的考量,並不斷地進行修正和測試,才能夠促進茶文化旅遊路線的優化升級。

  2.2主打特色:開發低碳的茶文化旅遊產品

  在旅遊中,旅遊產品的開發至關重要。茶葉作為茶文化旅遊的標配,成為了帶動茶文化旅遊經濟發展的必需品。與茶葉有關的藥品和保健品業已經成為旅遊業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當然,在研發與茶葉相關的新產品中,我們一定要將綠色安全、低碳環保放在首位。因此,在產品的生產環節,我們也要對產業鏈進行嚴格的把關。同時,在包裝銷售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資源的浪費問題,特別是包裝紙的運用。踐行低碳節能的發展理念,使用迴圈可再生的材料作為茶葉包裝,突顯旅遊產品的茶文化特色。當然,同花哨卻毫不實用的包裝紙相比,人們更願意購買環保實用的材料。所以,綠色節能的茶葉包裝更能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茶文化低碳旅遊模式下,有的城市還開發了茶文化生態遊、茶文化健身遊的專案,這些專案符合了低碳茶文化旅遊的主題,能夠吸引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遊客前來遊玩。在低碳經濟的概念下,有的茶城還將當地的茶葉製成低碳茶餅,不僅方便收藏,更能夠吸引遊客的興趣。可見,開發低碳的茶文化旅遊產品不僅能夠增加當地的專屬茶文化特色,更能為遊客量身定製專屬的旅遊路線,為他們留下愉悅環保的旅遊體驗。

  2.3保護底蘊:深入挖掘茶城的文化內涵

  旅遊中真正打動人內心的絕不僅僅是美食的誘惑以及別外洞天的美景,在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之後,茶城如果想要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就必須深入挖掘歷史所賜予的文化優勢。例如:在我國少數民族文化之中,與色彩絢麗的服飾相比,更讓人心之所向的是一段段唯美的愛情故事。可見,文化內涵能夠為這個城市建造堅不可摧的城牆。這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而這些不僅能夠牽動人最敏感的神經末梢,更能為我們帶來精神上以及心靈上的鼓舞。民族文化特色是強烈的印記,而少數民族自然的生活狀態也能夠增加茶文化旅遊的魅力,讓茶文化旅遊低碳的主題表現得更為明顯。深入挖掘茶文化也能夠讓本地悠久的茶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讓這些塵封起來的傳統文化重新被人們熟知,這對於文化本身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僑香風情,文化聖海,人們在獲得了低碳生活的感受之後,更獲得了心靈上的低碳享受。

  2.4貼心服務:營造輕鬆自由的旅遊體驗

  傳統旅遊之所以被人所詬病正是因為大量的被迫消費。強制性的消費行為不僅造成了人們心理上的不適,也使得旅遊的質量大大的下降。因而,基於低碳經濟下的茶文化旅遊一定要改變傳統高消費給人帶來的感受。在低碳經濟的引導下,茶文化旅遊應該是輕鬆自由的,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美好的低碳體驗外,其他任何不好的印象都不能留下。而貼心的服務不僅能夠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旅遊體驗,讓遊客沉浸在自然的茶園美景之中,更讓人們不受強制消費的迫害,有了欣賞美景的心情。

  2.5立足創新:打造茶城文明的茶文化品牌

  旅遊是城市對外宣傳的平臺之一,在當前的社會媒體中,僅靠電視以及網路等新媒體往往不能夠讓人們全面的瞭解當地的茶文化,只有親身進入到當地,受到當地文化的薰陶,才能夠在不經意之間發現茶文化的韻味。在茶文化旅遊中,茶城應該注重打造自身的專屬茶文化品牌。例如:加強對茶葉質量的監測,打造家喻戶曉的茶葉品牌;注重茶葉食品的開發,為人們獻上風味獨特的茶餐飲。這些不可替代的茶文化特色都能夠為茶城不斷積累名氣,也為茶城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通過一個品牌瞭解一座城市,這才是茶文化旅遊對於這座城市最慷慨的回禮。而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低碳經濟模式的基礎之上,才能讓人們得到最舒服、最自在的體驗,才能夠讓每個人成為城市的發言人。這種力量要比廣告強得多,通過親身經歷建立的信賴提升城市形象,從而讓茶鄉的知名度愈來愈高。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低碳經濟的引領之下,茶文化旅遊如果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應該深入的挖掘當地茶文化的內涵,構建合理的旅遊路線,搭配自由輕鬆的旅遊體驗,並在其中建立具有形象力的茶文化品牌,才能夠使茶城的形象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吳雅玲.低碳經濟視角下的旅遊產品開發[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0-12.

  [2]李琴.低碳經濟背景下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遊開發模式研究[J].福建茶葉,2016***7***:126-127.

  [3]鄭曉曦,吳肇慶.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茶文化旅遊的基本策略[J].福建茶葉,2016***7***:137-138.

  [4]張耀武,龔永新.低碳經濟背景下的茶文化旅遊[J].旅遊研究,2011***2***:39-42.

  [5]楊正懷.基於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中國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4***:19-20.

  2

  我國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分析

  摘要:就茶文化的內涵而言,其中主要包含行為文化板塊和思想文化板塊。另外,對我國茶文化旅遊資源進行開發,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向遊客展現本土茶文化的行為要件和思想要件。需要指出的是,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將有助於提升旅遊專案的市場差異度。開發思路包括:界定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市場定位、突出人文元素在開發中的市場差異化、建立同業協會和公共基金助推商業化、針對性制訂茶文化旅遊資源戰略規劃等四個方面。

  關鍵詞: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思路

  與茶文化旅遊專案市場化運營不同,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則側重於前期對專案使用價值進行打造,並在旅遊經濟視角下來提升該旅遊專案對遊客所帶來的效用。因此,這就為我國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提出了要求。就茶文化的內涵而言,主要包含行為文化板塊和思想文化板塊。茶文化中的行為文化板塊,主要以藝術表現手段來展示與茶有關的文化資訊。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板塊,則主要以行為文化為載體,關注從載體背後所呈現出的思想文化元素。這就意味著,對我國茶文化旅遊資源進行開發,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向遊客展現本土茶文化的行為要件和思想要件,並側重思考思想要件的展示路徑。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將有助於提升旅遊專案的市場差異度。

  1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所呈現出的要求

  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要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歸納:

  1.1自然資源開發的要求

  茶文化資源必然需要建立在茶葉這一物質基礎上,所以自然資源開發則成為第一步。對茶文化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可以向遊客提供生態茶園參觀專案,使遊客獲得深刻的內心情感體驗。但由於茶葉種植在高山或高寒地區,這就為自然資源開發帶來幾個要求:第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較高;第二,道路規劃需要與生態茶園的區位和承載力相聯絡;第三,可整合散落的茶園資源,形成規模化的趨勢。

  1.2人文資源開發的要求

  人文資源構成了茶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自然資源不同,人文資源的開發將有助於增強遊客的體驗感,而這種體驗感又是通過與當地人的人際互動中來獲取的。如,參與到當地人對茶文化進行藝術性的詮釋中來。又如,體現農家茶文化的特色。因此,人文資源開發所呈現出的要求包括:第一,將分散的人文資源存在方式,形成相對聚攏的態勢;第二,分類建立起當地茶文化人文資源的開發模式。再者,對人文資源進行開發需要引入全域旅遊的形態。

  1.3產業資源開發的要求

  所謂“產業”可以界定為,相互關聯行業之間所形成的集合。顯而易見,在進行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時,需要當地多個行業的共同支撐,如商品零售行業、餐飲住宿行業、茶葉生產行業等。這就決定了在開發過程中還需要將上述關聯行業整合進旅遊專案之中,從而滿足遊客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2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與市場銜接的問題探討

  2.1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結構性問題

  該問題的提出與當前正在開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聯絡,那麼如何建立起與市場需求結構相適應的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路徑呢。這裡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便是,茶文化旅遊產品主要向域內還是域外消費者提供。若是對域內消費者提供,那麼相同的茶文化背景必然會對自然資源開發的要求更高;而若是向域外消費者提供,那麼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都需要進行著力打造。可見,建立不同的市場定位,仍需要與自身的開發能力相聯絡。

  2.2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商業化問題

  商業化的本質便是建立起旅遊產品的交換模式,但從本文所討論的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主題而言,該專案在運營中存在著顯著的外部性,而這將弱化開發主體未來的收益回報率。另外,在全域旅遊型別下來開展旅遊服務,便使得當地居民參與到了茶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中來,所以未來對輔助資金的供給便成為必然。由此,以上所存在的商業化問題需要在市場運營之前得到解決,不然將抑制旅遊市場各經濟主體之間的合作意願。

  2.3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可持續問題

  在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需要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裡的可持續包括這樣幾個要義:第一,實施循序漸進的開發步驟,使得邊開發邊運營;第二,維繫現有茶園生態積載量,做到不破壞和及時修復。可見,從各地所反饋的資訊中可知,關於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可持續問題,仍未能引起大眾的重視。

  3關於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路徑思考

  結合以上的闡述,這裡從三個環節來對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路徑進行思考:

  3.1理清市場定位

  上文已經提到,對產品提供的目標消費者進行不同的定位,將直接決定著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重點和著力點,這也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與此同時,對於產品不同的市場定位又將影響到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力度和資金投入量,而對於那些深處高山和高寒地區的茶葉產地而言,顯著的資金需求瓶頸將嚴重製約他們的旅遊專案開發進度,若是在專案開發中平均使力,那麼將影響到重點環節的打造。可見,首先需要根據自身的開發實力理清市場定位。

  3.2開展市場調研

  目前,具備條件的域外不少地區都在打造茶文化旅遊專案,並在對外宣傳上也根據自身的區位名稱和文化典故進行了商業化包裝。但從不少遊客所反饋的資訊中可知,由於急功近利的心態驅使得產品開發的許多方面還不甚完善。為此,在減少資源開發的重複率,以及努力建立起本地區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特色,有必要在開發之前開展市場調研工作。市場調研的內容包括:第一,對同類型產品的運營進行實地考察;第二,對遊客消費偏好資訊進行蒐集;第三,認真剖析業內相關產品開發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3.3發揮比較優勢

  建立起旅遊產品的市場差異性,這是旅遊資源開發中永恆的主題。通過市場調研之後,應為建立起差異化資源開發提供思路。另外,充分發揮域內茶文化旅遊資源的比較優勢,則是實現產品市場差異性的關鍵之所在。而且,這裡的比較優勢可以為自然資源,也可以為人文資源,還可以為行業關聯性等多個方面。

  4實施策略根據以上所述,實施策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界定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市場定位

  界定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市場定位,需要以自身的資源開發能力和資金供給狀況為依據,同時還需要以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的修建情況為參考。以身處高山地區的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專案為例,由於在開發中這裡存在著不少顯著的限制性因素,所以在市場定位中應主要聚焦域內遊客。但即使定位於域內遊客,也需要在動態視角下對旅遊專案拓展進行長遠規劃,並通過完善旅遊產品供給體系,來將域外遊客納入其中。

  4.2突出人文元素在開發中的市場差異化

  從市場調研中可以感知到,似乎自然資源已難以形成顯著的市場差異化,這種自然景觀式的開發模式極易模仿與複製,所以需要突出當地的人文元素。茶文化旅遊資源中的人文文化,主要從飲食和藝術層面對茶的利用和表現而存在著,而且存在的載體則是當地的村落和農戶。這就意味著,在突出人文元素的旅遊資源開發下,需要在全域旅遊產業打造模式下將當地的村落和農戶組織起來,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展示平臺。

  4.3建立同業協會和公共基金助推商業化

  在運營茶文化旅遊專案時,應充分發揮民間組織對市場經濟主體的協調作用,政府部門則起到最終的裁定和制度供給的職能。為此,這裡需要建立同業協會制度,如茶文化家庭旅遊服務業協會、生態茶園觀光業協會等。通過以協會為單位來進行關聯行業之間的銜接,就能較好的滿足旅遊專案在打造中的內控要求。以行業協會建立公共基金專案,則能起到扶持弱勢成員的作用,這種具有共濟會特徵的公共基金符合農業村落環境的傳統。

  4.4針對性制訂茶文化旅遊資源戰略規劃

  確保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態勢,這裡就需要針對性的制訂茶文化旅遊資源戰略規劃。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市場需求結構環節;第二,市場目標遊客的拓展環節;第三,資金融通環節等。總之,需要以提升資源開發質量為目的,來制訂茶文化旅遊資源戰略規劃。

  5實證討論

  下面以湖南湘西地區的少數民族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為例,進行實證討論:

  5.1引入觀光農業、生態農業要素

  受到湖南湘西地區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鳳凰縣的農業生產仍然延續著傳統農耕的作業方式。這一現實似乎成為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阻礙,但卻成為發展當地鄉村旅遊專案的重要元素。

  5.2引入鄉土風韻的旅遊飾品要素

  伴隨著近年來苗族民間藝術家在世界舞臺展露歌喉,人們對苗家服飾已有了充分了解;並且,漂亮的服飾也引起了諸多消費者的興趣。從旅遊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包括服飾在內的飾品雖然統稱為旅遊附屬產品,卻作為實物形態宣示了遊客所到之處的見證。

  6小結

  本文認為,與茶文化旅遊專案市場化運營不同,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則側重於前期對專案使用價值進行打造,並在旅遊經濟視角下來提升該旅遊專案對遊客所帶來的效用。就茶文化的內涵而言,其中主要包含行為文化板塊和思想文化板塊,還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向遊客展現本土茶文化的行為要件和思想要件。需要指出的是,茶文化的思想要件將有助於提升旅遊專案的市場差異度。開發思路包括:界定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市場定位、突出人文元素在開發中的市場差異化、建立同業協會和公共基金助推商業化、針對性制訂茶文化旅遊資源戰略規劃等四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武美虹.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策略探討[J].工程技術***文摘版***•建築,2016***37***:331-331.

  [2]宋亞超.基於文化安全視角下的鄉村旅遊資源開發研究[J].社會科學***全文版***,2016***4***:287-287.

  [3]石銳.川西地區鄉村旅遊專案規劃及景觀設計研究[J].世界華商經濟年鑑:理論版2011***3***:22-23.

  [4]趙承華.鄉村旅遊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J].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