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敗血症的症狀介紹

  小兒敗血症的症狀有哪些?小兒的護理是媽媽們最緊要的事情,如果稍有差錯,脆弱的寶寶就會被疾病纏身,比如小兒敗血症,媽媽們來了解小兒敗血症的症狀有哪些吧,歡迎大家來到學習。

  小兒敗血症的症狀

  首先,平時小兒手足溫暖,敗血症時小兒手足發冷。如果寶寶患有新生兒敗血症,最易察覺的就是新生兒手足發涼,體溫在35.5℃以下。

  其次,各種反應都不如正常嬰兒那樣強烈,與健康寶寶不同的是敗血症的孩子常不哭鬧,或只哭幾聲就不哭了,而且哭聲低微。吃奶減少,吸吮無力,新生兒吃奶明顯減少,似乎不知飢餓,吮乳時間短且無力。

  再次,本來新生兒屈肌張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的活動,小手會緊緊抓住你的手指;而敗血症的孩子四肢及全身軟弱,你拉他的上肢,也無明顯的屈曲反應,你鬆手,他的上肢會自然墜落下來,手也不會抓緊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動。

  最後,新生兒敗血症患兒反應能力低下,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總是昏昏欲睡,正常新生兒在受到刺激時可做出適當反應,如驚醒、注視、微笑等。

  2、新生兒敗血症的常見原因

  2.1、新生兒的面板、粘膜薄嫩,容易破損;未癒合的臍部是細菌入侵的門戶;更主要的是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侷限,當細菌從面板、粘膜進入血液迴圈後,極易向全身擴散而致敗血症。

  2.2、媽媽懷孕期間患感染性疾病時,某些細菌及其毒素,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這種情況新生兒多於出生後48小時內發病。

  2.3、胎兒娩出時,由於母體羊膜早破、羊水汙染、產程延長、助產過程消毒不嚴等,均可增加感染機會,而致新生兒敗血症。

  2.4、新生兒反應能力低下,當有某些區域性感染時,未被及時發現,如:臍炎、口腔炎、面板小膿皰、膿頭痱子、眼瞼炎等,均可成為病灶,如不及時治療,則可發展為敗血症。

  什麼是小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是指發生在新生兒時期的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病原體侵入新生兒血液並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應。常見病原體為細菌,但也可為黴菌、病毒或原蟲等其他病原體。由於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免疫功能較差,病原體容易在全身擴散,病情進展較快。

  在目前來說,新生兒敗血症是新生兒期的重要疾病,其發生率佔活產兒的1‰-10‰,出生體重較輕,發病率越高,極低出生體重兒可達164‰。病死率13‰-50‰。本病早期診斷困難,易誤診。處理不及時,可導致敗血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

  小兒敗血症的感染途徑

  1、宮內感染

  如果母親在孕期感染了敗血症的話,那麼細菌會經過胎盤血行感染胎兒。

  2、產時感染

  在分娩過程中,如果生產時間較長,出現難產和胎膜早破等情況時,細菌可由產道上行進入羊膜腔,胎兒如果吸入了受汙染的羊水,會患上肺炎、胃腸炎、中耳炎等炎症,這些會進一步發展成敗血症。另外,在生產過程如果消毒措施沒做好,或助產不當、復甦損傷等都可能讓細菌有可乘之機,從面板、粘膜破損處進入血中,造成敗血症。

  3、產後感染

  產後感染是指寶寶出生後,細菌可從寶寶的面板、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徑侵入血迴圈,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感染途徑,一般寶寶的臍部是細菌最易侵入的門戶。

  小兒敗血症怎麼預防

  1、做好圍生期保健: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對有感染與發熱的母親,應用廣譜、通過胎盤屏障的抗生素。對有窒息的新生兒的復甦,儘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對難產及羊水汙染嚴重的新生兒可用抗生素治療。與新生兒接觸的人***包括產母、醫護人員等***均應先洗手,這是切斷感染途徑的重要方法。

  2、對高危兒加強監測:可能發生敗血症的高危新生兒,應嚴密監測。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

  3、做好面板黏膜護理:應特別注意保持口腔面板黏膜臍部的清潔,避免感染或損傷。不要“挑馬牙”,“割口腔脂肪墊”,不要用粗糙不潔的布巾擦洗新生兒口腔,以免損傷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應及時處理並應用適量抗生素預防感染,一旦發現面板化膿感染兒應立即與正常兒隔離,醫療器械應嚴格消毒處理,避免醫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