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貧血有什麼原因

  嬰兒貧血在現在物質豐富的社會也是有存在的,你知道貧血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嗎?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嬰兒貧血的原因,供大家學習借鑑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嬰兒貧血的原因

  1***一是生成不足:包括造血物質如鐵、葉酸、VtB12缺乏導致的營養性貧血和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2***二是破壞過多:其中一種是紅細胞內在缺陷造成的先天性遺傳性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亦稱蠶豆病***和地中海貧血,另一種是紅細胞外在因素導致的非遺傳性貧血如新生兒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感染性貧血等;

  3***三是丟失過多造成的失血性貧血。如急性大出血、慢性消化道炎症、寄生蟲病。

  兒童期貧血多數是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或由於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瀉、反覆感染使得鐵和Vt12、葉酸的吸收障礙等均可引起營養性貧血。

  嬰兒貧血的種類

  A、缺鐵性貧血:

  由體內缺鐵影響血紅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較普遍的問題,尤見於嬰幼兒及生育年齡婦女。據統計,我國近40%的學齡兒童和托幼兒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缺鐵的主要原因有:

  1、人體內鐵的需求量增加而攝入量相對不足

  嬰幼兒生長速度很快,正常嬰幼兒出生後5個月體重增加1倍,1歲時增加2倍。嬰幼兒在4—6個月後,體內儲存的鐵已經消耗漸盡,如僅以含鐵量少的母乳餵養,可導致缺鐵性貧血。育齡婦女由於妊娠、哺乳,需鐵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亂,鐵的攝入和吸收不佳,也極易導致貧血。

  2、鐵吸收性障礙慢性貧血

  動物性食品中的血紅色素鐵可以直接以卟啉鐵的形式被人體吸收,吸收率較高非血紅色素鐵的吸收取決於胃腸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種因素可阻礙鐵的吸收。

  B、營養性巨幼紅血球性貧血:

  由於各種因素影響維生素B12及葉酸的攝入與吸收造成營養素巨幼紅血球性貧血。維生素B12和葉酸都在核酸代謝中起輔酶的作用,若缺乏則導致代謝障礙,從而影響原始紅血球的成熟。常發生於未加或者少加輔助食品、單純以母乳餵養或澱粉餵養的嬰兒,或反覆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的小兒。

  維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性紅血球性貧血和神經系統的損害;葉酸缺乏除引起巨幼性紅血球性貧血外,還有舌炎、口炎性腹瀉等。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措施

  鐵劑治療

  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其種類很多,一般以口服無機鹽是最經濟、方便和有效的方法。二價鐵比三價鐵容易吸收,故多采用,常用的有乳酸亞鐵,含鐵量為20%,此量可達到吸收的最高限度,超過此量吸收下降,反而增加對胃粘膜的刺激,劑量過大可產生中毒現象。服藥最好在兩餐之間,既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又利於吸收。應避免與大量牛奶同時服用,因牛奶含磷較高,可影響鐵的吸收。

  維生素C可使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使其易於溶解,好使小腸中pH增高,仍可保持鐵於溶解狀態。例如,將維生素C60mg加入米飯中,可使鐵的吸收增加3倍。故於服用鐵劑的同時,最好服用維生素C。若於服鐵劑前4小時服用維生素C,則無此種作用。

  對於極少數反應強烈的小兒,建議選用鐵劑的時候考慮副作用小的。鐵之緣片含有阿膠和蛋白鋅,讓補鐵、生血加營養三效合一,能更好更快的提高血紅蛋白的量,促進貧血患者恢復。

  對於不能耐受口服鐵劑、腹瀉嚴重而貧血又較重的病兒,方考慮用鐵劑注射。常用的鐵注射劑有:右旋糖酐鐵,每ml含鐵50mg,肌注;含糖氧化鐵,每ml含鐵20mg,靜脈注射。肌肉注射鐵劑區域性可產生疼痛及蕁麻疹,還可見發熱、關節痛、頭痛或區域性淋巴結腫大等。靜脈注射鐵劑還可發生栓塞性靜脈炎。注射鐵劑的治療效應並不比口服快,故須慎用。

  鐵劑治療一般須繼續應用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達到正常水平後至少6~8周。因缺鐵性貧血,不只血紅蛋白減少,儲存鐵也全部用完。由於小兒不斷生長髮育,血容量不斷擴充,而飲食中不能滿足鐵的需要,治療目的不應只糾正缺鐵性貧血,並應儲藏足夠的鐵,以備後用。維生素B12、葉酸或肝精對於治療缺鐵性貧血無效,不可濫用。

  去因治療

  多數發病的原因是飲食不當,故必須改善飲食,合理餵養。有些輕症病人僅憑改善飲食即可治癒。在改善飲食時,首先應根據小兒的年齡給以合適的食物。由於患兒消化能力較差,更換和新增輔食必須小心。一般在藥物治療開始數天後,臨床症狀好轉地,逐漸新增輔食,以免由於增加食物過急而造成消化不良。1歲左右的嬰兒可加蛋類、菜泥、肝和肉末等。幼兒與兒童必須糾正偏食,給予富含鐵質、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

  對於因服用大量鮮牛奶而致的慢性腸道失血,應將牛奶的量減至每日500ml以下,或改用奶粉、蒸發奶或代乳口。對腸道畸形、鉤蟲病等在貧血糾正後應行外科手術或驅蟲。

  由於發病緩慢,機體代償能力強,一般不需要輸血。理度貧血或合併嚴重感染或急需外科手術者,才是輸血的適應證。對於血紅蛋白的30g/L以下者,應立即進行輸血,

  輸血

  但必須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或輸入濃縮的紅細胞,每次2~3ml/kg。輸血速度過快、量過大,可引致心力衰竭。若心力衰竭嚴重,可用換血法,以濃縮的紅細胞代替全血,一般不需要洋在黃治療。

  治療後的反應服用鐵劑12~24小時後,細胞內含鐵的酶開始恢復,首先出現臨床症狀好轉,煩躁等精神症狀減輕,食慾增進。36~48小時後,骨髓出現紅細胞系統增生現象。網織紅細胞於用藥48~72小時後開支上長,4~11日達高峰。此時血紅蛋白迅速上升,一般於治療3~4周後貧血被糾正。心臟雜音於2~3周後減輕或消失,脾臟逐漸縮小。用藥1~3月,儲存鐵達到正常值。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