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泡腳排毒

  熱水泡腳就是足浴,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泡腳排毒方法

  1:針對虛弱型肥胖

  藥材:艾葉、川穹、防風各10g 桂枝、生薑、羌活各15g

  製作:所有藥材同樣需要先用1L涼水浸泡15分鐘,之後再加入1L水放在火上熬煮。藥材比較多可以用一層薄紗布包裹起來,方便熬煮結束後取湯汁。大火煮至沸騰後改小火,繼續熬煮1個小時後取出藥材包,將湯汁倒入足浴盆中,水高淹沒過腳踝即可。保持水溫在40度左右,堅持泡浴半小時左右。

  功效:改善體質、促進代謝

  虛弱型肥胖的女生通常食慾不振吃得很少,但卻依舊膨脹臃腫。外表看上去與水腫很相似,但這類女生大多容易生病體質虛弱。因此在藥方中選用的都是促進代謝和補氣的藥材,足底在泡浴過程中會吸收藥材的精華,以此幫助這類女生改善虛弱狀況,振奮食慾促進代謝。此方可以隔天泡一次,泡腳過程出汗也不要吹風,避免受寒。

  2:針對水腫型肥胖

  藥材:桐木15g、楠木15g、葛根10g

  製作:將三種藥材放入1L的涼水中浸泡15分鐘,藥材不要衝洗避免藥效成分流失。浸泡結束後再在藥材中加入1L水,然後開始加熱熬煮,沸騰後改小火繼續煎熬半小時。用兩層紗布過濾藥湯後,把藥湯倒入足浴桶中,加40度左右熱水至沒過足三裡穴***膝蓋***為最佳。睡前泡浴20-30分鐘,足浴過程應保持水溫在能使背部持續發汗為佳。

  功效:利水祛溼、減緩水腫

  水腫型肥胖的女生大多數腿部浮腫比較嚴重,尤其是足底部位,這裡距離心臟供血位置最遠,迴圈不佳就會導致區域性毛細血管和組織浮腫。用熱水泡腳就是為了加速腿部血液迴圈,因此要覆蓋到足三裡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如果是水腫較為嚴重的女生,這個足浴配方應堅持每天睡前泡一次,情況改善後可以改為2-3天一次,堅持1個月水腫現象就會得到很好改善。

  3:針對消化型肥胖

  藥材:乾薑、桑枝各5g 山楂、酸棗仁各15g

  製作:將藥材放在1L涼水中浸泡15分鐘,用紗布包裹一層後再加入1L水進行熬煮,沸騰後改小火繼續煎煮半小時即可倒出湯汁。消化型肥胖的MM通常都有消化不良、腸胃發脹等毛病,腰腹部肥胖也是最為明顯的,足浴時水高超過腳踝,水溫在40度左右,泡浴時間為40分鐘。

  功效:促進消化、滋養脾胃

  脾胃運作不佳是導致消化不良的根本原因,長期脾胃虛弱會引起身體營養缺乏但同時又腰腹肥胖嚴重,體內無法吸收營養並且毒素也無法順暢排出。因此這類女生想要瘦身,必須要先將消化問題解決,保養好脾胃才是擁有好身材的前提。此方泡腳可以每天泡一次,時間也不一定要在睡前,但不要選擇飯後1小時內,避免出現腸胃供血不足。

  腳上養生按摩穴位

  1、竅陰穴:治療偏頭痛

  足少陽膽經,此穴在四腳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距趾甲根腳一分處。主治往來寒熱、口苦、肋痛、偏頭痛、瘰癧***老鼠倉***、瘧疾,股、膝、小腿外側、四腳趾等處疼痛、運動性障礙等。

  2、厲兌穴:通調腸胃

  專家說,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點壓該穴,有清熱利溼、通調腸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漸漸增大,以有疼痛感為好,2分鐘為好,以後用相同的方法掐壓另一隻腳上的厲兌穴。

  3、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意為照射,海,象徵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壓此穴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按壓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

  4、大敦穴:清醒頭腦

  足厥陰肝經,此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的外側趾背上。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5、豐隆穴:祛溼化痰

  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溼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痠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6、隱白穴:健脾回陽

  足太陰脾經,此穴在大腳趾內側,距指甲跟腳一分處。主治舌本強、食則嘔,善意、倦怠乏力、身體困重、食不下、脘腹脹痛、大便溏洩、下肢內側腫痛或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黃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狀物壓迫此穴,或是以拇指與食指捏住腳趾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

  7、湧泉穴:滋陰降火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8、內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祕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9、太溪穴:補養腎臟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痠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10、至陰穴:清熱散風

  至陰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趾外側,趾甲角外約一分處。溼熱過盛易引起小便黃臊臭、尿頻、尿急、尿澀痛。點按去火點至陰穴,可在15點到17點,此時是膀胱經最旺盛的時候,用大拇指按壓此處,並堅持1~2分鐘,然後再換另一隻腳,每日2次。有清熱散風、通利下焦的作用,對尿黃澀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