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表現和病因

  現在很多中老年人都面臨著冠心病的健康威脅,而中醫學對此也早有研究,並根據發病表現形象的命名為“胸痺”。冠心病怎麼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冠心病的內容吧。

  冠心病有哪些表現

  古人對於胸痺的研究比較深入,認識到胸前的疼痛感來自於心的問題。在書中本病以胸悶、心痛、短氣為主要證候特徵,相關的診斷也以此而推展開來。《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即首次將胸悶、心痛、短氣三症同時提出,表明張仲景對本病認識的深化。胸痺多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表現為胸骨後或左胸發作性悶痛,不適,甚至劇痛向左肩背沿手少陰心經循行部位放射,持續時間短暫。常由情志刺激、飲食過飽、感受寒冷、勞倦過度而誘發,亦可在安靜時或夜間無明顯誘因而發病。多伴有短氣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脈結代。多數患者休息或除去誘因後症狀可以緩解。

  胸痺的最主要表現就是心痛,而疼痛的性質以及位置在書中都有詳盡的記述,對於今天的診斷治療都有很大的幫助。胸痺心痛以胸骨後或心前區發作性悶痛為主,亦可表現為灼痛、絞痛、刺痛或隱痛、含糊不清的不適感等,持續時間多為數秒鐘至15分鐘之內。若疼痛劇烈,持續時間長達30分鐘以上,休息或服藥後仍不能緩解,伴有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脈結代,甚至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為真心痛的證候特徵。本病舌象、脈象表現多種多樣,但因臨床以氣虛、陽虛、血瘀、痰濁的病機為多,故以相應的舌象、脈象多見。

  冠心病的病因病機

  胸痺的病機總體可以概括為心陽不足與心脈痺阻。胸痺心痛病相當於西醫的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胸痺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當於西醫學的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死。

  年老體虛

  由於身體的氣血執行隨年齡有一個從勝到衰的過程,因此心痺的發病規律也有所體現。本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年過半百,腎氣漸衰。腎陽虛衰則不能鼓動五臟之陽,引起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血脈失於陽之溫煦、氣之鼓動,則氣血執行滯澀不暢,發為心痛。若腎陰虧虛,則不能滋養五臟之陰,陰虧則火旺,灼津為痰,痰熱上犯於心,心脈痺阻,則為心痛。

  飲食不當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是致病原因之一,但往往和體內的痰溼相結合成病。恣食肥甘厚味或經常飽餐過度,日久損傷脾胃,運化失司,釀溼生痰,上犯心胸,清陽不展,氣機不暢,心脈痺阻,遂成本病、或痰鬱化火,火熱又可煉液為痰,灼血為瘀,痰瘀交阻,痺阻心脈而成心痛。

  情志失調

  人的精神狀態,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情志也多與疾病有很深的聯絡。憂思傷脾,脾虛氣結,運化失司,津液不行輸布,聚而為痰,痰阻氣機,氣血執行不暢,心脈痺阻,發為胸痺心痛。或鬱怒傷肝,肝鬱氣滯,鬱久化火,灼津成痰,氣滯痰濁痺阻心脈,而成胸痺心痛。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心病源流》認為七情除“喜之氣能散外,餘皆足令心氣鬱結而為痛也”。由於肝氣通於心氣,肝氣滯則心氣澀,所以七情太過,是引發本病的常見原因。

  寒邪內侵

  身體的功能需要陽氣作用才能維持,而寒邪會阻遏心陽,對身體不利。素體陽虛,胸陽不振,陰寒之邪乘虛而人,寒凝氣滯,胸陽不展,血行不暢,而發本病。《飛素問·舉痛論》:“寒氣人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諸病源候論·心腹痛病諸候》曰:“心腹痛者,由腑臟虛弱,風寒客於其間故也。”《醫門法律·中寒門》雲: “胸痺心痛,然總因陽虛,故陰得乘之。”闡述了本病由陽虛感寒而發作,故天氣變化、驟遇寒涼而誘發胸痺心痛。

  冠心病的臨床診斷

  疾病的診斷以症狀表現為主,經檢查確定後方可以判斷為胸痺。左側胸膺或膻中處突發憋悶而痛,疼痛性質為灼痛、絞痛、刺痛或隱痛、含糊不清的不適感等,疼痛常可竄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卅手少陰、手厥陰經循行部位竄至中指或小指,常兼心悸。突然發病,時作時止,反覆發作。持續時間短暫,一般幾秒至數十分鐘,經休息或服藥後可迅速緩解。患者多見於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動,氣候變化,多飲暴食,勞累過度等而誘發。亦有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病者。

  對於檢查方面,目前可以選擇的手段也有很多。心電圖應列為必備的常規檢查,必要時可作動態心電圖、標測心電圖和心功能測定、運動試驗心電圖。休息時心電圖明顯心肌缺血,心電圖運動試驗陽性,有助於診斷。若疼痛劇烈,持續時間長,達30分鐘以上,含化***片後難以緩解,可見汗出肢冷,面色蒼白,脣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關節處,甚至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相當於急性心肌梗死,常合併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多為真心痛表現,應配合心電圖動態觀察及血清酶學、白細胞總數、血沉等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對於冠心病這種急重症,臨床治療一定要注意爭取時間——在聯絡醫院以及送醫途中都要注意採取急救措施,延緩心梗發作的速度以及受害範圍,為之後的搶救恢復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