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的保健養生祕笈有哪些

  健康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的重要,不管是男性健康還是女性健康,或是老人健康,想要健康,養生最重要。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簡易的保健養生祕笈

  1.鳴鼓:

  以手掌緊壓住雙耳數秒,然後迅速脫離,此法可振動耳膜,減緩耳窩退化;閒時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論揉、挑、彈各種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頭痛、暈車等諸多不適,體質虛弱者常按摩耳朵,還可防止感冒。

  2.叩齒:

  齒對齒輕叩,或牙齒空咬,可防止牙齦退化、牙周病等口腔問題;此法還可促進臉頰肌肉活動,使臉頰豐潤,防止雙頰下垂。

  3.揉眼:

  自尋手部柔軟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進眼周血液迴圈,可明目、醒腦,還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

  常以兩手食指摩擦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進嗅覺靈敏,減少鼻過敏或呼吸道感染機會。

  5.吞津:

  閉口做漱口狀數回,然後吞下口水。人的唾液未接觸空氣氧化時,並不會發生異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唾液中含有許多消化酵素與營養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6.踩腳尖:

  右腳跟踩左腳尖,左腳跟踩右腳尖,交替數回。

  7.梳頭:

  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數十至百下,具有按摩頭皮、醒腦開竅的功效,對視力,聽力也很有幫助。

  8.拍肩:

  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9.轉腰:

  右手順彎腰之勢向左腳尖伸展,起身,換左手向右腳尖伸展,輪替數回。

  10.轉頸、聳肩:

  肩頸部有脊椎及許多通往頭部的重要血管,常轉動頸部,聳聳肩膀,幫助肌肉活絡,年老時發生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11.乾擦:

  用手掌或乾毛巾在臉部抹擦數回,胳膊等裸露處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迴圈,面板潤澤。

  12.握拳:

  雙手緊握後放鬆,反覆數回,直立或坐姿時均可進行。

  秋季女性養生湯

  1、百部人蔘燉羊胎盤

  羊胎盤1個、光雄鴨1只、百部20克、人蔘、貝母、桔梗各15克、生薑3片。

  將各藥洗淨,用布包裹好。羊胎盤、宰洗淨的雄鴨分別“汆水”後,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蓋隔水燉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3~4人用。宜一週2~3次飲用。

  2、霸王花南北杏煲豬肺

  霸王花60克,南、北杏各10克,陳皮1/4個,蜜棗5個,豬肺1對,生薑3片。

  霸王花、南北杏、陳皮、蜜棗浸透,陳皮去瓤,蜜棗去核。豬肺衝淨,並“汆水”,颳去白苔,洗淨,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用。

  3、白朮砂仁陳皮煲豬肚

  豬肚1個、生薑3片、白朮30克、砂仁、陳皮各5克。

  各藥物洗淨,陳皮去瓤。豬肚衝淨,颳去白膜,翻轉用生粉反覆揉擦,洗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兩個半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或略加胡椒粉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或者,陳皮稍浸泡,去瓤。紫豆蔻、春砂仁打碎。鯽魚宰洗淨,去鱗、鰓、髒雜,洗淨,把紫豆蔻春砂仁填入魚腹中,或用線縫好,置油鑊微火稍煎片刻,濺入少許清水。一起與陳皮、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調入胡椒粉、鹽便可,為3~4人用。

  4、石斛花膠燉羊胎盤

  石斛15克、花膠40克、羊胎盤1個、生薑3片。

  石斛、羊胎盤洗淨,花膠浸泡1小時,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切段狀。羊胎盤置姜和陳皮的沸水中滾片刻,再洗淨。各藥食材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冷開水1000毫升***4碗量***,加蓋隔水燉3小時。進服時方調入適量食鹽。此量可供3~4人用。作滋補調理宜每週兩次。

  秋季女性養生原則

  1、養肺先要寧心神

  養肺首先要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的萬物蕭條。

  通俗地說,心平氣和是養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緒變化表現最顯現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穩不僅增加肺的負擔,同時也會使身體裡的氣外洩,這與“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調養很重要。

  2、起居有度適秋涼

  秋季天高氣爽,應早臥早起,這樣有益於“秋收”。進入深秋以後,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

  因而著衣要隨天氣變化而增減,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睡覺要護住胸背,因為五臟的腧穴都彙集於背部,如果邪風侵入,容易中風。

  3、秋補宜滋陰潤燥

  中國民間自古就有“貼秋膘”的習俗,每至立秋,家家戶戶就開始“食肉進補”。對此,在飲食調養方面,要按照《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也就是說,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以防秋燥傷陰。

  可食用銀耳、甘蔗、燕窩、阿膠、梨、芝麻、藕、菠菜、烏骨雞、豬肺、豆漿、鴨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時常脘腹脹滿、大便洩瀉,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藥膳,因為它們性偏涼,應先調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復後,再少吃一點滋陰食品和藥膳。

  4、飲食應少辛增酸

  秋季養生飲食還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說,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醫認為,肺火太盛會損傷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還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火的侵入。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