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到東極島旅遊攻略

  東極島,屬於浙江省舟山市,中國大陸最東的島嶼之一。位於東徑122.4°,北緯30.1°之間,東極諸島遠離舟山本島,距沈家門45公里,擁有大小28個島嶼和108個岩礁。島外12海里就是公海。也是舟山群島最東側的島嶼。不僅有濃厚、古樸的漁家特色,更有那美不勝收的風光,它幾乎包攬了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碧海、島礁、海味。且氣候宜人,水質清澈,是少有的純潔之地。電影《後會無期》的重要拍攝地點。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東極島旅遊景點特色

  漁民畫

  東極漁民畫起源於80年代未,近20年來,已形成創作群體,陸續培養漁民畫 作者200餘人,其中重點作者近20名,參加全國、省、市 、區各項展覽30餘次;多年來,共有100餘作品赴各國展出或被收藏 購買,有36件作品在全國、省、市頻頻獲獎和發表;已有 1300餘件作品走向市場,成為賓館、酒店、辦公室和居家裝飾品, 200餘件作品成為我鎮對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受到各界人士的喜愛和 好評。

  東極漁民畫作為漁鄉風情的美麗畫卷,洋溢現代氣息的民間繪畫,它 以大海為背景,以漁民的生產、生活為題材,表現手法既沒有傳統民 間美術的平實中庸,也不受學院既定規範的約束,有著大海自由隨意 和純情流露,天真可愛,詩意盎然的鮮明個性,無論是豐富的題材, 還是鮮明的地方特色或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都有其獨特漁民藝術之 典範、海洋文化中的一塊品牌、民間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 東極漁民畫人才輩出,大江後浪推前浪。在90年代較有代表性的作者 有張定康、翁孟昌、張美娣、任林龍等,二十年代後又冒出了樑銀娣、 吳小飛、胡張蘭、王亞珍、藤惠芬等優秀領頭雁作者,如今又湧現出 張惠萍、郭玲娜等新人新作在相繼追逐,成為普陀漁民畫創作人才中 的一支創作主力軍隊伍,為東極“民間繪畫創作基地”和“漁民畫藝 術社群”的不斷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 極的貢獻。

  廟子湖

  財伯公廟、東極漁民畫展廳、財伯公塑像、東海游擊隊烈士紀念碑、東翔廳觀潮

  戰士第二故鄉、海疆衛士門、東海第一哨、極戀區***直升飛機場、《極戀》拍攝址***。

  .位於中街山列島的中部,是普陀區東極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沈家門鎮45.7公里。陸域面積2.64平方公里,最高點炮臺崗海拔136.5米,海岸線長11.73公里,島呈東南-西北走向,長3.6公里,寬1.5公里,海岸線曲折,多灣嶴,灣岬相間,岬角狹長。  ....廟子湖島四周海水清澈,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是發展水產養殖的良好海域,廟子湖海域是舟山漁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街山漁場的中心所在。調查表明,有經濟魚類近200種、蝦類經濟種35種、蟹類經濟種近35種、海洋貝類經濟種25種、藻類經濟種30種。  ....旅遊資源有奇峰異石、觀海垂釣、捕魚嚐鮮、海灘拾貝等。廟子湖島的漁民畫以層次分明、海洋氣息和漁腥風味濃郁而著稱。山清水秀的廟子湖島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丹青之士來島創作。  ....廟子湖島相傳在清朝前期已有居民。清中期海寇蔡牽等擾海後,人跡不至。海寇平後,又有漁民上島從事漁業生產。相傳當時福建漁民最先來此島,見島上有一小廟,廟下有一水池。福建漁民稱廟為"廟子",稱水池為"湖",故名島為廟子湖。1934年成立東極鄉,以廟子湖為駐地。1935年6月改為廟子湖鄉,後與青浜、黃興鄉合併為東極鄉。1953年11月13日,廟子湖解放,成立東極鄉人民政府。1954年為東極區公所駐地,廟子湖復為鄉。1958年10月為東極公社廟子湖大隊,1962年改為廟子湖公社。1984年復為廟子湖鄉。1992年設東極鎮。  ....島上現有3個行政村,5個自然村。2000年有居民992戶,3113人。

  青浜島

  親臨海上布達拉宮、小灣洞***二戰紀念區***、百步石塘、青浜漁村老街等。

  西福山睡佛是位於青浜島東南約1.2KM的無人島嶼。儼如一尊大佛橫臥海面緩緩浮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保佑出海漁民的平安歸港。

  青浜島位於舟山群島,隸屬普陀區東極鎮。在沈家門鎮東北47.5公里處,西近廟子湖島。略呈長形,南北走向,長2.45公里,寬0.8公里,陸域面積1.41平方公里,灘地面積2.3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5公里,最高點黃胖老山海拔131.6米。該島草青花盛,春夏季一片蔥綠,且四周海域海水靛青,當地人又稱海邊為浜,故名青浜島。在清朝時已有人居住,從事海上捕魚和開荒種植活動。20世紀50~80年代曾置青浜鄉。現有青南、青東、青嶴、沙灣4個行政村,2000年有居民1169戶,3736人,大部分居民從事漁業生產。  青浜村漁農業戶871戶。島嶼土壤主要有棕紅泥沙土,棕黃礫泥和礫石灘塗等3個土種。植物總面積為58.3平方公里,覆蓋率為41.3%,主要植被為白茅草叢,黑松林,坡地旱地作物。維管植物約300種,島上的濱海及海島特有植物有海桐、日本野桐、濱柃、柃木、濱海前湖、芙蓉菊、小葉蠟子樹、海蘿蔔等。島嶼淡水缺乏,全島現有林業用地0.533平方公里,有耕地1.87平方公里,均為水土保護林,森林覆蓋率為13.3%,島上喬木全部是幼林,立地條件差,樹木矮化,無積蓄。

  1986年,被為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沙浦在青浜島東南部,沙浦灣由長達150米沙灘,青浜島沙浦度假酒店專案可以利用石屋、沙灘、礁石、港灣、海鮮的等自然資源,深入挖掘傳統的漁家文化,把青浜島沙浦灣建設成為集吃、住、玩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基地。

  作為舟山十大旅遊區之一的“東海極地生態旅遊區”,東極當地的物質文化遺產-----石屋民居,已被有關專家評估為國家優質資源,最典型的要屬青濱島的石屋,這些石屋已經成為東極響亮的品牌—“極地民居”。開發青浜島沙浦灣鄉村度假酒店可充分利用民居石屋群,把青浜島沙浦灣開發為集觀光遊覽、休閒度假、餐飲娛樂、海釣運動、影視拍攝於一體的石屋度假酒店。建設週期為三年。

  東福山

  在東海東極列島的最東端,有一個被當地漁民戲稱為“風的故鄉、雨的溫床、霧的王國、浪的搖籃”的荒蕪之地,一個面積僅有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50人的偏遠小島。這裡,是歌曲“戰士第二故鄉”的發源地——東福山島。從大陸到東福山,要走兩天、換三次船、靠四個島。從大交通變成皮卡車,大輪渡變成小漁船,小風浪也變成了大風浪。

  遙望海上布達拉宮、西福山臥佛、海上盆景、東極石屋群、白雲廟、東海第一哨、象鼻峰、林彪保島山洞、遺址兩島對峙、海島奇石等。

  還可在島上參加漁家樂:拉蟹籠,海釣。

  象鼻峰僅於東福山東端,是極地風光的一處奇觀。當船駛臨界峰海角,仰望峰頂,

  猶如大象長鼻調皮地伸長到大海,戲弄潮水。氣勢極為壯觀。

  位於東福山西側山坡,經有關專家考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說的"福如東海"就是現東福山島,

  山坡有一奇石,能與海天佛國普陀山的"天下第一石"媲美,號稱天下第一福石.

  傳說到此地的人都能增福增壽。

  財伯公

  財伯公原名“陳財伯”,是福建的一個漁民由於在海上捕魚風浪大船翻了之後他便漂到了“東極島”上,也就是東極第一個上島的人。因為在東極島上能感覺到海上的風浪,所以一到颱風天氣他就在島上點燃一堆火把提醒大陸上的人不要過來。時間長了大陸上的漁民都以為這個島上有神仙在為他指路,於是就按照火堆的指示打漁以後再也沒有碰到過風浪。突然有一天,漁民發現島上的神仙不靈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火了。於是他們把船往火堆的方向開去,尋找這位神仙。開了很久便發現了四個島***中街山列島,也就是東極***,在“廟子湖”島上找到了這位老人。當時他已經死了,身上的衣服都破了。在他的身邊有一堆灰燼,於是大家明白了,原來不是神仙。而是陳財伯在幫助大家,以致最後快死了的時候都沒有忘記過大陸上的漁民。 後來人們為他修了一座廟***也就是現在的財伯公廟***來紀念他的大愛精神。

  遊客們乘船快東極的時候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一個雕像在山頂手裡舉著火把,這個人就是財伯公,也就是人們口中的“自由男神像”。

  黃興島

  黃興島隸屬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東極鎮。黃興島曾名黃星島,位於沈家門鎮東北42.9公里處,東近廟子湖島。呈長形,南北走向,長3.4公里,寬1.45公里,陸域面積2.44平方公里,均為丘陵。海岸線長11.6公里,均為基岸。最高點為北部平崗山,海拔207.1米。因島表層大部為黃土,從東南海面遠望一片黃色。據當地群眾傳說,最早來此定居的黃姓祖先盼望島上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故名。

  東極島旅遊特色體驗

  沐浴第一縷陽光

  作為舟山群島最東面的列島,東極島距沈家門漁港約45公里,擁有大小28個島嶼和108個岩礁,是舟山群島中海山風光和漁家風情最典型的島嶼,主要有東福山島,廟子湖島和青浜島三個景區。根據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的測定,祖國大陸居人島新世紀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縷曙光,日出時間為2001年1月1日6時42分,照射點即為東極島東福山島的最東面。從那時起,這個並不是很有名的小島,開始成為很多人心中的浪漫之地。

  據說,世傳秦時的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下東海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之藥,駐足地便是這裡,東福山由此得名。這個曾經被當地漁民戲稱為“風的故鄉、雨的溫床、霧的王國、浪的搖籃”的荒蕪之地,雖然面積僅有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50人,卻是三個島嶼中最美,也擁有景觀最多的一個。由於東福山是東極島最高的一座山,面臨大海,懸崖、巖峰眾多,周圍海水清澈,主峰又常有白雲籠罩,山、水、雲、石融為一體,構成了該島奇特的自然景象。

  沒去過東福山,不算到過東極島,如當地人所言,如果你沒去看一場日出,那就不算到過東福山。在這裡,不妨早早地起床,然後隨便找一處靠近海岸的地方,迎著鹹鹹的海風,來等待一場最浪漫的日出。當太陽一點一點地躍於海平面之上,渾身被祖國大地上第一縷日光的溫暖所包圍的時候,不管是拿起相機,與心愛的人記錄下這浪漫美好的瞬間;抑或遙望西福山臥佛、海上盆景、東海第一哨等景色,欣賞著海天交乳的剎那不可言傳的美,都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這裡幾乎包攬了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碧海、島礁、海味,海面一年四季變化有常,靜勝杭州西湖,一馬平川;怒比錢塘秋潮,驚濤裂岸。每年春、夏,島頂上雲霧飄繞,而海岸邊卻是陽光普照,蔚為奇觀。東福山島也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些沙灘洋房,可礁石與海水的組合、錯綜的房屋、重疊的山路、閒散的漁民、還有遠處的風車,都將在第一縷陽光中,讓人看見浪漫的色彩。

  2

  體驗獨特的“石屋住宿”

  近現代的文人墨客各領風騷,為東極島留下了許多傳世佳句。而智慧的先民們,更為東極島留下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作為舟山十大旅遊區之一的“東海極地生態旅遊區”,東極島當地的物質文化遺產——石屋民居,已被有關專家評估為國家優質資源。這些石屋甚至被賦予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極地民居。

  東極島上充滿著漁家風情,門前掛上墨綠色的漁網。一直以來,島上的百姓們住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聰穎的人們就地取材,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是採用島上原有的石頭砌成,石房、石牆和石板路,構成了一個石頭世界。大概是怕大風將屋頂的瓦颳走,瓦上面都壓著一排排的石頭。漁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當初為了抵抗颱風而建的石屋如今竟成為了東極人民最有特色的一道風景線,石屋幫助漁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颱風季節的同時,也賺足遊人的驚訝和讚歎:遠遠望去,石砌的房屋鱗次櫛比,蔚為壯觀。穿梭於石屋群之中,觀看著這特別的建築,你會被古人驚人的智慧所震撼。青瓦石牆隨著縱橫交錯的穿村巷道和石階而高低起伏,幾縷炊煙,幾縷斜陽,一派原始淳樸的山鄉風貌令人心馳神往。

  樸素而又牢固的石屋獨具山鄉民居原始之美。而居住其間,更能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石屋冬天雖然寒冷,7、8月的盛夏卻絕對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在石屋中吃一頓漁家的特色晚餐,聽巷陌中傳來的幾聲雞鳴犬吠,當指尖滑過牆壁上稀稀疏疏的綠苔,東極島遙遠的過去彷彿就呈現在眼前。日落之時,找一方石凳靜靜地坐在巷口,看出海捕魚的船家伴著落日紛紛歸來,感受著一天中少有的熱鬧,好像就撥開歷史的塵埃,一眼看穿漁民歲歲年年的生活場景。遠遠望去,岸邊幾塊礁石在海浪的拍打與滋潤下,襯著落日的餘輝猶如一盆盛開的牡丹。喧囂的碼頭上,漁船和歸來的人們披著一層金黃的餘暉,呈現出別樣柔和的色彩。看著此情此景,你也許會不無羨慕地頓悟道:原來世世代代島上漁民的生活雖然清苦,卻也這樣與世無爭,自在悠閒。

  觀海上“布達拉宮”

  東極景觀中的青浜島,略呈長形,南北走向,長2.45公里,寬0.8公里,陸域面積1.41平方公里。島上草青花盛,春夏季一片蔥綠,加上四周海域海水靛青,當地人又稱海邊為浜,這個島便被稱為青浜島。青浜島在清朝時已有人居住,從事海上捕魚和開荒種植活動。因島上漁民的建築沿勢而造,層層疊疊,駕舟遠望,呈現出似布達拉宮又似海市蜃樓的壯觀景象,青浜便有“海上布達拉宮”之稱,是遊人到東極島遊玩不可錯過的一大景觀。

  站在金海岸沙灘上或船上,一抬頭就能望見海上布達拉宮的全貌。只見島上海派建築沿勢而造,排列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在綠樹碧水藍天的輝映下顯得如夢似幻。隨著船徐徐前行,你可以看到島上草青花盛,海水靛青,山崖突出在海中,海又環抱著山崖,海風捲著白浪,撞擊著礁石,宛如蔚藍海面上盛開的白色花朵。雖然和真正的布達拉宮比起來,它們一個是顯赫的古代王宮,一個是淳樸的當代民居;一個是揚名天下的世界文化遺產,一個是名不見經傳的東海漁家。它沒有真正的布達拉宮的雄偉,但其矗立於海上的獨特地理位置和石砌建築的別樣的風情,卻呈現出一種精緻的美,讓看過它的遊客讚賞有加。

  青浜島上的漁民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如今依舊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漁民生活。在這裡看不見鋼筋水泥和紅磚砌的高樓,漫山遍野的山石也是青浜人最好的建材。遠觀過海上布達拉宮的全貌,不妨踏上小島,在小灣洞***二戰紀念區***、百步石塘、青浜漁村老街等地方信步走走。在這裡你也許不會留宿,但你一定要親自踏上這裡的石階梯,近距離感受下海上布達拉宮縱橫交錯的魅力。不用刻意去尋找什麼,一個拐角,一座老房子,一朵從石縫中盛放的花,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因為高,這裡也是看海的好去處。從海上布達拉宮往來時的海上極目遠眺,又是一番別樣風情。

  來一次純正的漁民垂釣

  在東極島,就算你沉醉在美不勝收的山海風光中無法自拔,也千萬不能錯過濃厚、古樸的漁家風情。不管你是不是垂釣愛好者,如果時間充裕,就一定要體驗一把純正的漁民生活,在廟子湖島自己垂釣一次。不僅可以暫時停下匆匆的腳步,讓疲憊的身體放鬆一下,就連午飯,也可以品嚐到自己的勞動果實了。

  作為全國乙級漁港的廟子湖漁港,廟子湖島有著“青浜廟子湖,菩薩穿籠褲”的美麗傳說。相傳,廟子湖島在清朝前期已有居民,從那時開始,人們就過著打魚為生的生活,因此,這裡的漁村氛圍古樸濃厚,漁民的垂釣技術更是十分精湛。而現在,廟子湖不僅是東極鎮鎮府所在地,在東極島的幾個島嶼中最大,居民最多,同時也是東極旅遊的集散地。東極輪碼頭,直升機場,石碼頭酒吧及一些住宿賓館都在這個島上。廟子湖海岸線,和多灣嶴,灣岬相間,岬角狹長,也是垂釣的絕佳場所。於藍天白雲下,看著美景,吹著海風,一個小水桶,一根小竹竿,一包蚯蚓就是一下午。如果你對自己的技術不放心,熱情的當地漁民會毫不吝嗇地手把手傳授經驗。

  與別處不同的是,在這裡垂釣,幸運的話你還可以時不時地看到海鷗在天空中飛過。東極的碧海藍天無疑吸引著每一隻飛過的海上使者,而在垂釣之時還能體驗到與海鷗共舞的美好時光,則是再愜意不過了。也許對於很多人的童年時期來說,垂釣最快樂的就是在魚兒上鉤的那一剎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中被諸多瑣碎煩心事纏身,大概更享受垂釣所帶來的獨處時光,更樂意摘下整天戴著的面具,讓溼漉漉的心情晒晒太陽,珍惜這難得的片刻寧靜,任思緒飛揚。

  傍晚,沐浴著夕陽的餘暉,拎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不管收穫是多是少,相信最終仍會滿意而歸。走到碼頭,把自己釣到的魚交給餐廳的師傅去做,再點上一桌漁民們剛捕上的新鮮海鮮,和來自各地的小夥伴們圍在一桌聽著海浪,吹著海風,喝著啤酒,你一言我一語天南地北地閒聊,拋下往日裡的一切煩惱,只剩下夏夜裡的歡聲笑語。讓人不禁覺得,最美好的時光,亦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