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操晚間操作建議

  簡易健身操 久坐和保持一個姿勢很容易對脊椎造成壓力,導致區域性肌肉疲勞,進而引發頸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肌肉勞損等。為此,北京國際俱樂部私人健身教練張強向大家推薦了一套從歐美流傳開來的辦公室健身操,可以從中體會到邊工作邊運動、修身、減壓的樂趣。下面是小編為您精心挑選白銀晚間操的資料,希望你喜歡。

  白銀簡介

  白銀市[1]是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處黃河上游,是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明朝洪武年間,官方曾在此設立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緣此而得名,又因銅礦儲量和開採在全國地位顯著,得“銅城”別名。白銀市轄白銀、平川兩區和靖遠、景泰、會寧三縣。市政府駐白銀區。海拔1275~3321米。黃河流經全市258千米,流域面積14710平方千米。南部為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區,北部為冷溫帶乾旱氣候區。年降水量110~352毫米,年蒸發量2101毫米。白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銅、煤、黏土、石灰石、石膏等,是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

  1、基本簡介

  白銀市,位於中國甘肅省中部,黃河上游。又稱銅城。轄白銀、平川2區和靖遠、景泰、會寧3縣,市政府駐白銀區。面積2.12萬平方千米,人口180萬。漢族為主,另有回、滿、藏、東鄉等少數民族。白銀地區礦產豐富,開採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白銀礦藏的開採,始於漢代,明朝洪武年間,官方曾在現市政府駐地設立辦礦機構“白銀廠”,有“日出鬥金”之說,白銀緣此而得名。又因銅礦儲量和開採在全國地位顯著,得“銅城”別名。1958年設市 ,1963 年撤市改為蘭州市白銀區,1985年恢復白銀市。礦產資源有銅、鉛、鋅、金、銀等金屬礦產及硫磺、煤炭、石膏、石灰石、芒硝、氟石等非金屬礦產,其中煤炭保有儲量在12億噸以上,石膏儲量 7000萬噸,石灰石儲量1 億多噸。地下水資源豐富,黃河流經市轄區,水能資源充足,大峽水電站位於白銀區和榆中縣交界的黃河大峽峽谷出口段上。黑瓜籽、白蘭瓜、髮菜、灘羊皮為土特產品。已成為全國矚目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並形成了電力、煤炭、稀土、化工、紡織、加工、建材等比較全面的工業體系。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次要地位。有黃河石林、紅軍長征會師園、永泰龜城、壽鹿山、鐵木山、哈思山等名勝。 2006年7月,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授予白銀“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範例獎”,獲獎評語是:“創新求變的白銀模式、在成功轉型中重塑城市的輝煌”。

  2、 歷史沿革

  夏、商、西周,境內為羌戎所居。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部分地域為月氏族所居。後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遷,部分地域為匈奴所居。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將數十萬眾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市境黃河以東入秦版圖。

  西漢元鼎三年,置***郡。設祖厲、鶉陰二縣隸***郡。是為境內建縣之始。祖歷縣故址在靖遠縣城西紅咀村,鶉陰縣故址在平川區旱坪川西。

  元鼎六年,景泰縣境內建媼圍縣,隸武威郡,故址即景泰縣蘆陽鎮東5華里吊溝故城。

  新莽時期,改祖厲縣為鄉禮縣。

  東西漢廢除鄉禮縣,仍稱祖厲縣。鶉陰、祖厲、媼圍三縣均隸武威郡。

  三國時,市境屬魏之武威郡。

  魏晉之際,鮮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牽屯、苑川遷居麥田。

  晉咸和四年,後趙石勒滅前趙,盡有關中隴右之地,置隴東郡。祖厲縣南遷,隸隴東郡。

  晉太元元年,前秦滅前涼,於鶉陰縣地置平涼郡,是為境內建郡之始。

  鮮卑乞伏司繁自麥田遷於度堅。晉義熙五年,西秦乞伏乾歸復徙都度堅山,即秦王位。其時,景泰縣境隸西秦秦興郡。平涼郡先後為後秦、南涼、大夏據有。

  宋元嘉五年,北魏強大,於***執夏主赫連昌,赫連定收集大夏餘部奔還平涼,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勝光。元嘉七年,北魏攻破夏平涼郡,仍置平涼郡,設鶉陰、陰密二縣隸之,郡治鶉陰。仍置隴東郡,祖厲縣隸之。西魏大統十三年,宇文泰為西魏相西巡,於鶉陰縣地置會州。是為境內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移會州州治於鳴沙,改會州為會寧防。次年,周武帝西巡,於祖厲縣故地置烏蘭縣並設烏蘭關。隋開皇元年,改會寧防為會寧鎮。十六年,會寧鎮改置會寧縣。大業二年,改會寧縣為涼川縣,並置會寧郡,郡治涼川,轄涼川、烏蘭二縣。

  白銀市

  唐武德二年,改會寧郡為西會州。改涼川縣為會寧縣。貞觀六年,廢鳴沙之會州,改西會州為會州。八年,以會州倉儲殷實,改為粟州。同年複稱會州,屬關內道,仍轄會寧、烏蘭二縣。

  唐開元四年,於祖厲縣故地別置涼川縣,遷會州州治於此。九年以黃河洪水威脅州城廢除。

  唐天寶元年,改會州為會寧郡。乾元元年,改會寧郡為會州。廣德元年會州陷於吐蕃。

  北宋初年,市境仍為吐蕃所據。雍熙二年,党項族李繼遷破會州,焚燬城郭。明道元年,西夏兵南下,吐蕃敗走,市境悉為西夏屬地。元豐四年,宋五路大軍攻夏,境內為宋、西夏爭戰的前沿陣地。

  元符二年,宋苗履進築會州城,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隸會州。並於西南百里築會州新寨名會川城。

  崇寧三年,於會州州治置敷文縣,隸涇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會州為金據有。市境黃河以東屬金,黃河以西隸西夏。

  金大定十二年,改會州州治敷川縣為保川縣。二十二年於西寧城置西寧縣,貞佑四年,升西寧縣為西寧州。興定四年西夏等閒佔領會州。元光二年,金將郭蝦蟆攻取會州。正大四年蒙古軍南下滅西夏,破西寧州。蒙古窩闊臺汗八年蒙古軍破會州城。市境悉為蒙古汗國屬地。

  元初,棄新會州,遷州治於西寧縣。至元七年並西寧縣入會州,轄市境黃河以東地。河西景泰縣地屬寧夏府路之應理州,後改隸甘肅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三月,改會州為會寧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設迭烈遜巡檢司,歸固原州管轄。洪武十年,降會寧州為會寧縣,縣治遷於今址,隸鞏昌府。正統二年,以故會州地置靖虜衛,隸陝西都司。改迭烈遜巡檢司隸靖虜衛。明中葉百餘年,市境黃河以西為蒙古韃靼部所居。萬曆二十六年,撫臣田樂用兵河西,韃靼各部遠徙。景泰縣境之大、小蘆塘,五佛寺,一條山鎖罕堡等地隸靖虜衛。紅水、永泰、寬溝、鎮虜等地屬臨洮府。

  清順治元年,改靖虜衛為靖遠衛。會寧縣、靖遠衛隸鞏昌府。景泰縣境之大蘆塘等地仍隸靖遠衛,紅水等地改隸蘭州府皋蘭縣。雍正八年,靖遠衛改稱靖遠縣。乾隆三年,靖遠縣改屬蘭州府。乾隆四年,皋蘭縣於寬溝設縣丞一員,領寬溝、永泰、紅水、正路四堡。乾隆二十二年,寬溝縣丞移駐紅水,稱紅水分縣。道光後復駐寬溝。同治十三年,左宗棠秦設海城分縣於打拉池。

  民國元年,裁撤海城分縣,劃打拉池仍隸靖遠。民國2年,紅水分縣升為紅水縣,與靖遠、會寧縣並隸蘭山道。民國16年,三縣直隸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民國22年,將靖遠縣北區大、小蘆塘及五佛寺、一條山、鎖罕堡、老龍灣等地劃歸紅水縣,成立景泰縣。

  1949年8月、9月,會寧、靖遠、景泰三縣相繼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會寧、靖遠隸定西專員公署,景泰縣隸武威專員公署。

  1956年1月,景泰縣劃歸定西專員公署。1956年6月,成立白銀市。

  白銀市

  1958年4月,國務院批准白銀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同時撤銷景泰縣併入皋蘭縣。1958年11月,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委託定西專員公署代管白銀市。1958年12月,撤銷皋蘭縣,石洞寺以北地區歸白銀市。

  1960年11月,靖遠縣劃歸白銀市。1961年12月,恢復皋蘭縣、景泰縣建制,均隸屬於白銀市。

  1962年11月,設立白銀市郊區。至此,白銀市共轄三縣一區。

  1963年10月23日,撤銷白銀市,靖遠縣劃歸原定西地區,景泰縣仍隸武威地區,白銀區、皋蘭縣隸屬蘭州市。

  1985年8月,恢復白銀市建制。由靖遠縣析置平川區。白銀市轄靖遠、會寧、景泰三縣及白銀、平川兩區。

  健美操

  是控制中年以後體重迅速發胖較好的健身專案。該運動具有“人為性”特點。健身操的運動形式是人們根據需要而人為地創造動作去進行練習。為了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健身操可以科學地通過改變身體姿勢、動作方向、動作路線、動作頻率、動作速度和動作的節奏進行調節。

  1、簡介

  健美操[1]是控制中年以後體重迅速發胖較好的健身專案。國內外流行的健美操大致分為6類:按不同年齡編制的系列健美操;按不同性別編制的男女健美操;按人數多少編制的單人、雙人和集體健美操;按塑造形體和改善體姿與體態的健美操;按鍛鍊身體各個部位的健美操;按以徒手或輕器械運動方式的健美操。綜上所述,健美操是融體操、音樂、舞蹈於一體的追求人體健康與美的運動專案,因此,健美操具有體育、舞蹈、音樂、美育等多種社會文化功能。通過健美操的鍛鍊達到改善體質、增進健康、塑造體型、控制體重、愉悅精神、陶冶情操等“三健”目的。社會封譽健美操的桂冠很多:健美操、健美舞、健身操、健身舞、健康舞、有氧操、有氧舞蹈、有氧運動等。

  2、 特點

  凡屬健美操一般具有5個特點:

  ①練習動作簡單易學能懂,適合於不同年齡層次;

  ②強調動作對稱且重複練習;③強調大幅度動作練習;

  ④集體練習為主;

  ⑤具有明快的節奏,形成動感和韻律風格。

  健美操可分為健身和競技兩大類。健身為主的健美操目的在於健身鍛鍊,而競技健美操目的在於根據規則進行訓練,最終為了參加比賽。男子健大操注重肩、胸、背、腹部的訓練;女子健美操注重上胸、腰、腹、臀部的訓練。青年男女健美操力度強、幅度大、消耗多、優美大方且富於時代特點,深受青年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