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有哪些食材

  中醫認為,寒冷的冬季裡,生命活動會由盛轉衰,是“補冬”的好時候,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冬季進補食材,一起來了解吧!

  冬季進補食材:

  1、當歸:活血祛寒

  18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食用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家譽為“血中聖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並非只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面板感染、血虛腸燥便祕、虛寒腹痛等,都可一試。

  2、紅糖:化瘀散寒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癒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3、枸杞:養肝明目

  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乾冷的冬季,眼睛易乾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症狀。

  4、大棗:補中益氣

  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所以,大棗也是冬天可以進補的食材之一。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迴圈,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裡炒黑後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裡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5、白蘿蔔:去火化痰

  白蘿蔔也能作為冬天進補的食材?是的,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白蘿蔔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髒”,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蔔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蔔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乾、疼痛的症狀,可把白蘿蔔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冬季進補2款湯 讓你整個冬季滋補

  冬季進補湯一、冬瓜排骨湯

  材料:排骨,冬瓜,精鹽、味精、蔥花、胡椒麵

  功效:排骨屬葷,能濃厚滋補,冬瓜屬素,能清淡養顏。

  做法:首先,把排骨剁成小塊,再放入開水鍋內焯一下。接著,冬瓜去皮切小塊;將湯鍋置火上,放入開水、排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直至熟爛。最後,把冬瓜放入湯內燉熟,加入精鹽、味精、蔥花、胡椒麵進行調味。

  冬季進補湯二、瑤柱鴨肉湯

  材料:鴨子半隻,瑤柱六顆,六隻冬菇,瘦肉四兩。

  功效:鴨肉味鮮,其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瑤柱是海產食物,具有滋陰入腎的功效,再配以瘦肉,冬菇,使湯更加清甜而溫補。

  做法:首先,將鴨肉洗淨切塊,而瑤柱和冬菇先浸透,接著將所有材料一齊放入煲內,加六至七碗水,煲四個鐘點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