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的傳說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了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而現在每逢臘八人們都煮粥喝,以表示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所以小編今天來說說臘八粥的故事

  故事

  每到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總要忙活一陣,專心誠意地煮上一鍋臘八粥,暖暖腸胃,造造氣場,以扛過風雪嚴寒,為歲末大年來個鋪墊。那麼臘八節又是一個什麼節日呢,我就再和大家聊聊這個民間傳說故事。

  據史書上記載,這一習俗,最早源於佛教。佛祖釋迦牟尼在身處無憂樹下之後,曾立下巨集願,要雲遊四海,以“安身立命”,廣積良緣普渡眾生。有一天,因連日跋涉而腹中空空,導致體力嚴重透支,一頭栽倒在河邊。一位好心的牧羊女,揀來各種乾果野豆,加上五穀雜糧,熬成一鍋稠粥,一勺一勺喂入他的口中。釋迦牟尼甦醒後,慢慢恢復了體力,經過七天七夜,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修成正果。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即臘月初八,各地廟宇和眾僧都要誦經頌佛,善男信女和芸芸眾生則仿效牧羊女,以多種米豆乾果煮熬成粥飯供奉佛祖也示誠意。

  在民間還有一種傳說是,臘八粥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朱元璋小時候為財主放牛,常常捱打,吃不飽飯。有一天,老牛一跤滑落,跌斷一腿,老財主氣急敗壞,將朱元璋關進灶屋,不給飯吃。時間一長,他餓得前胸貼著後脊樑,不得不到處尋食,無意中發現有隻老鼠洞,扒開一看,裡面有米、有豆、有芋艿,還有紅棗,便把這些東西混在一起,煮成一鍋粥,吃得又香又甜。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吃慣了珍餚美味,忽然又想起了在小時候因受肌餓吃的那鍋鼠糧粥。便叫御廚做了一餐百果甜粥,這一天正值臘月初八,因此命名為臘八粥。滿朝文武見皇帝吃起臘八粥,紛紛仿效,傳到民間,遂成風俗。到了清朝雍正王朝更是盛行,皇帝還要親自賞賜大臣每人一碗粥,僅一天的開支,就上幾千兩銀子。可想而知臘八節,在皇家和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和內函的深遠,這就是臘八節的傳說事。

  【太湖故事】

  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煮粥用的食料大致相同,但它的源流可能就有所不同了。

  在皖西太湖一帶的說法是這樣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有座大廟,廟裡的和尚及勤雜人有多少也沒有確切數字,反正每餐吃飯要以撞鐘為號。燒飯用的鐵鍋連木圍一起將有一人深,鐵鏟猶如現在的鐵鍬。

  在眾多的和尚中,有一個當年被當家師收留的孤兒,此伢十幾歲癩痢頭,這伢相貌雖醜,但不好吃不偷懶,一廟的大小和尚都喜歡他。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交通受阻,山外的糧食運不進來,廟裡開始缺糧了,糧食是十分的省著吃,懂事的和尚伢總是等師父們吃完飯再去吃點剩菜剩飯,久而久之由於重度營養不良,身上瘦得皮包骨頭。

  一轉眼,到了臘月初八,廟裡只有最後一餐的糧食了,和尚伢把所有的雜糧收集起來煮了一鍋粥,加上油鹽,味道確實還不錯,粥還沒有完全煮好,和尚伢爬上鍋臺,拿起大鐵鏟想再攪拌幾下,由於人單力薄加上餓飯的原因,一時頭髮暈,身子斜著向鍋中心伸出去,突然人失去了平衡,倒向滾沸的鍋裡。

  和尚們像平時一樣,開飯一齊向廚房湧去,大家吃著香噴噴的粥,到了快吃完的時候,才發現沒有小和尚伢,灶下負責塞柴的和尚說:“我記得他還上了灶臺呀!”這時有個和尚想再添一點粥到碗裡,拿起鍋鏟向下撬,翻起一看,幾根人骨頭露在上面,和尚發出一聲驚呼:“不得了呀!鍋裡煮死了人啦”!頓時,全廟的和尚無不傷心痛哭:“我們吃粥把和尚伢吃了呀!罪過,罪過啊!”

  和尚們用最好的禮節做了最虔誠法事,超度了捨身的亡魂。從這以後,每年臘月初八都要煮一鍋當年同樣的粥,為的是紀念這可憐的和尚伢。

  慢慢地,這習慣也傳到了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