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初期症狀

  艾滋病在形成的初期會發生什麼症狀?對人體會構成什麼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艾滋病初期症狀有哪些

  hiv感染後,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一旦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一般初期的症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樣,可有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等,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面板、黏膜出現白念球菌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斑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併發惡性腫瘤等。臨床症狀複雜多變,但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還可侵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1.一般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釐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厭食、噁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搐、偏癱、痴呆等。

  5.面板和黏膜損害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濟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艾滋病病例

  艾滋病,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和確認。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縮寫AIDS的音譯,曾譯為"艾滋病"、"愛死病"。分為兩型:HⅣ-1型和HⅣ-2型,它們又有各自的亞型。不同地區流行的亞型不同,同一亞型在不同地區也存在一定差異。是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Ⅳ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稱艾滋病病毒。

  生物天生具有免疫功能,當細菌、病毒等侵入人體時,在免疫功能正常運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癒。然而,HⅣ所攻擊的正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中樞細胞—T4淋巴細胞,致使人體喪失抵抗能力。

  這種病毒終生傳染,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了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HIV本身並不會引發任何疾病,而是當免疫系統被HIV破壞後,人體由於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導致各種複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12年至13年,在發展成為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們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的病因

  研究認為,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週刊》上登載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併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