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的靶向治療

  肺癌是最常見的腫瘤疾病,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肺癌晚期靶向治療,一起來看一看吧。

  肺癌晚期靶向治療

  “臨床上不少使用靶向藥物的患者服用一段時間後失效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介紹,“其實,大多數藥物都會產生耐藥性,包括靶向藥物在內。”林麗珠解釋稱,分子靶向藥物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最後使其死亡來達到治療目的的。各種特定的分子靶向藥物是針對某種癌細胞的某一個蛋白、某一個分子起作用的,只能抑制腫瘤生長的一條通路而已。當一條通路受到抑制時,腫瘤細胞會不斷自尋“生路”,選擇其他通路合成自身生長所需要的物質,久而久之可使分子靶向藥物失去作用,即產生耐藥性。例如,治療肺癌的靶向藥物TLI抑制劑的中位有效期是9~13個月,基本上每個病人遲早都會出現耐藥。

  另一個常見的困惑是:為什麼患同一種病,服用同樣一種藥,有的人有效,有的人卻無效?對此,林麗珠表示,對於特定的靶向藥物,使用前應做相關的基因檢測,弄清楚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上是否有符合相關靶向藥物“打擊”的位點。有了“敏感”的靶點,藥物才能起效。另外,靶向藥物在腫瘤的治療中是前進了一步,但仍然有許多未知的因素制約著它的發展,因此,即使起效後也可能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而失效。

  濫用靶向藥小心人財兩空

  廣州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張華教授坦言,近十年來,靶向治療的科研和臨床似乎已經超越了所有腫瘤研究的風頭,學術推廣和商業營銷一浪高過一浪,推出新藥的速度和臨床運用的數量史無前例的高漲。

  張華指出,目前國內對靶向藥物的使用已出現濫用的苗頭,有醫生方面對適應症把握不嚴的原因,臨床上有不少該做的基因檢測沒認真做便隨便用藥的例子;另一方面,病人自身受某些藥商誇大宣傳的影響,將其當作救命“神藥”,對療效寄以過高的期望。事實上,目前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證實,使用分子靶向藥物,患者的用藥緩解率為20%~50%,中位生存期延長5~15個月。但靶向藥物是癌症藥物中最昂貴的,病人服用一個月花費常需數萬元。受癌症折磨的家庭到最後病急亂用藥的現象並不少見,甚至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砸鍋賣鐵,錢花了不少,藥用了卻沒多大效果,最後落得人財兩空。

  “客觀來講,這類藥物對適用的人群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並非像某些誇大宣傳所吹噓的那樣安全有效。”張華告訴記者,靶向藥物的濫用不僅已經影響了癌症病人的規範治療和基本治療,還會拉低分子靶向藥物本身的療效,並增加其副作用。他就診治過因為靶向治療藥物造成的肺纖維化和心功能衰竭等嚴重副作用的病人,皮疹、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發生率也並不低。

  肺癌的症狀

  一、咳嗽是肺癌患者最早和最常見的症狀。由於起病時常類似感冒或支氣管炎,故易被忽視。因此,凡以往無慢性呼吸道疾患的人。

  二、咯血是肺癌的第二個常見症狀。常因癌組織侵犯支氣管黏膜而引起。咯血量一般很少,常為血絲痰,可持續數週、數月或呈間歇性發作。由於咯血的量少或間歇出現,易被人疏忽。事實上,中年以上出現血痰者,約有1/4為肺癌所致。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痰血時,切莫麻痺大意。

  三、胸痛者約佔肺癌病人的半數以上,特別是周圍型肺癌,胸痛可為首發症狀。那是由於癌組織浸潤胸膜所致。胸痛常固定於病變部位,早期多呈間歇性隱痛不適。體位改變、深呼吸和咳嗽時可使之加劇。因此,凡不明原因而出現固定部位的胸痛,應早作相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