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靶向治療研究

  肺癌是現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患癌人群從小兒到老人都有。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資料僅供參考。

  

  先化療還是先靶向藥物治療,由醫生,患者商討後決定,但目前不主張同時使用,主要是不增加療效。另外,目前尚未發現先打化療,無效後再吃TKI類的藥物會降低了TKI類藥物的療效,放療也是同樣的,不會影響。抗血管生成藥物,還有單抗類的藥物必須要跟化療聯合在一起才有效才能起到明顯的效果。

  至於放療,有些藥物是可以的,沒有看到嚴重的不良反應。肺的放療跟TKI類的藥物聯合會不會增加放射性肺炎相關的研究,目前為止並沒有看到明確的資料增加,但是畢竟目前的相關資料和相關的資料還不夠特別充沛,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病人某些在醫生覺得需要的時候這樣做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

  肺癌治療的靶向藥物

  一、EGFR突變

  EGFR***英語: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簡稱為EGFR、ErbB-1或HER1***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家族成員之一。該家族包括HER1***erbB1,EGFR***、HER2***erbB2,NEU***、HER3***erbB3***及HER4***erbB4***。HER家族在細胞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

  EGFR基因在亞裔腺癌人群中的突變頻率是10%-40%,常見突變位點:19外顯子缺失突變,21外顯子L858R點突變及18與20外顯子突變等。

  一代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靶向的出世,創造了肺癌治療史上的奇蹟。後續抑制作用較強的二代不可逆抑制劑阿法替尼也進入大家視野,阿法替尼是靶向EGFR及HER2的雙靶點抑制劑,療效肯定,但國人的不良反應相對多些。而一代二代藥物治療在一年左右的時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耐藥,在對於耐藥機制的研究中發現了T790M的二次突變,針對於此的三代EGFR-TKI抑制劑AZD9291也因此普及,形成了目前三代EGR-TKI的治療階梯。我們也要認識到國內上市的靶向藥物只有一代的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二代藥物阿法替尼即將上市,三代藥物也只有臨床試驗,基於藥物未在中國上市,病情進展後可以進行化療。

  二、ALK融合或重排

  ALK融合或重排在肺腺癌中佔5%-10%,其常見的融合方式是EML4-ALK。其靶向的一代藥物是國內已有的克唑替尼,可產生74%的有效率。而長期使用的患者也會在中位1-2年時間出現耐藥,即發生ALK守門基因的突變導致繼發耐藥,從而促發了二代甚至是三代藥物的出現,也形成了ALK治療的三階梯,但國內上市的ALK靶向藥物只有克唑替尼一種,化療仍是ALK耐藥後的選擇。

  三、ROS1的融合

  ROS1的融合在肺腺癌中突變率較低,1.2%--1.7%,常見於年輕、非吸菸、腺癌、高級別組織病理型別患者。這一基因融合與ALK類似,具有明確的腫瘤形成驅動性及較好的臨床療效。因此2017.2版NCCN指南中首次將ROS1提到肺腺癌的常規檢測中,制定了該類患者特定的臨床治療路徑。

  對於ROS1重排陽性的患者,一線初試治療推薦克唑替尼用藥,有效率可達到72% ,耐藥時間19.2 月,病情進展後可以進行化療或PD-1的免疫治療。

  肺癌的免疫治療

  1、抗體靶向的免疫治療在很多惡性腫瘤上已獲得早期成功,在晚期肺癌和其它腫瘤的治療中已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一些靶向PD-1受體的單克隆抗體***nivolumab, pembrolizumab*** 或其配體PD-L1 ***atezolizumab, durvalumab, avelumab***已應用於臨床。這些藥物的早期臨床試驗已證實在經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中,14-20%表現出迅速且持久的反應,且生存率的改善顯著。最主要的副作用是無力、疲勞、喪失食慾、噁心及腹瀉。

  3、抗PD-1或抗PD-L1藥物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被4個隨機臨床試驗支援,其中有代表性的2個是在經基於鉑類化療治療的患者中比較nivolumab與多西他賽治療效果--CheckMate 017試驗和CheckMate 057試驗。

  4、檢查點抑制劑的獲益主要限於PD-L1陽性腫瘤人群。Pembrolizumab在PD-L1表達細胞數≥50%的情況下,已被FDA批准作為二線及以上線的治療。默克公司宣佈一項達到終點的大型研究表明,在PD-L1表達細胞數≥50%的情況下,pembrolizumab與化療相比,PFS和OS獲益明顯。在一項包含所有NSCLC組織學亞型的II期試驗中,atezolizumab與多西他賽相比,表現出明顯獲益。

  5、整體的資料表明PD-1抑制劑傾向於在經過標準化療的肺鱗癌中作為二線治療,在非肺鱗癌中至少需要滿足PD-L1陽性的條件。

  6、在之前未經治療的患者中,抗PD-1或抗PD-L1抑制劑的早期試驗的結果喜人--在PD-L1陽性患者中1年生存期超過70%。幾項試驗正在比較這些藥物聯合鉑類治療方案作為一線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