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預防疾病小知識

  每一年冬春交替的時候就是各種疾病的高發時期,兒童作為易感人群,其自身免疫機制尚未完全成熟,最易感染。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供大家參考。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汙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遊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乾淨,包括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春季疾病易發的兒童疾病

  手腳

  易發疾病:受涼感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常見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發,以5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

  預防方法

  保暖:冬去春來,當孩子受涼、過食、過勞或驚恐之後,身體抵抗力降低,病毒和細菌會乘虛而入。因此,家長應該在乍暖乍寒的春季給寶寶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注意手腳的保暖,抵禦寒冷,防病保健康。

  勤洗手,戴口罩: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家長儘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出門最好給寶寶帶上口罩,降低受感染的機會。出門回來、飯前便後要勤洗手,經常讓孩子用淡鹽水漱口,清潔口腔。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

  一旦發現寶寶有發燒、有皮疹等症狀,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寶寶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肚子和腸胃

  易發疾病:腹痛腹瀉

  俗話說“病從口入”,春季病毒細菌滋生,寶寶的腸胃也會變得異常敏感。寶寶飲食不當或者受到病毒感染的話,很容易就會出現拉肚子的症狀。而腸胃敏感的寶寶也很容易在春天發生過敏症狀。如果保暖不小心,小肚肚著涼,很容易引起春季腹痛、腹瀉。

  預防方法

  暖胃:如果寶寶是因為小肚肚著涼而引致腹瀉、感冒。那麼家長就應該做好寶寶小肚肚的保暖工作了。腹部的保暖,建議家長給寶寶戴個棉肚兜,既能維護寶寶胃腸道的功能,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注重寶寶的飲食衛生:食物講究衛生飲食不規律,或者不注意清潔衛生,很容易招致胃腸道感染。不要讓孩子直接吃生的或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玩具與食具定期煮沸消毒。哺乳期的家長更要當心寶寶的飲食衛生,給寶寶餵奶前最好用溫開水洗淨乳頭,奶瓶和奶嘴等食具都要及時清洗乾淨並消毒。

  春季疾病好發五大原因作祟

  為何春季容易滋生各種疾病呢?專家稱,原因主要有幾點:

  一是,冬天裡,身體漸漸對寒冷習慣了,春天天氣轉暖,人體內部系統卻還來不及調整適應;

  二是,春天主生髮,萬物皆蠢蠢欲動,細菌、病毒等亦隨之活躍;

  三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氣,忽冷忽熱的溫度變化,四處飛揚的花粉等也是春季致病的誘因;

  四是,初春蔬菜品種較少,胃口也較差,容易缺乏營養;五是,春暖花開,大家開始頻頻聚會,病原很容易相互傳播。

  春季兒科常見疾病治療方法

  腹瀉

  嬰幼兒腹瀉,又名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徵。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本病治療得當,效果良好,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發病原因:

  1、體質因素

  ①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②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迴圈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2、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

  ***2***消化道外感染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3、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過敏

  ***4***藥物影響

  ***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中醫稱為"風、寒、暑、溼瀉"***等,也易引起嬰兒腹瀉。

  治療方案:

  1、要調整好孩子的飲食,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有些家長千方百計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來彌補患兒腹瀉造成的損失,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腹瀉長時間不愈。此時宜給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糖鹽開水,甚至暫禁進食,使胃腸功能得以恢復,以加快疾病的痊癒。

  2、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小兒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瀉的兒童,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從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