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生白芍,別名,白芍,芍藥, 拉丁文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毛茛科、芍藥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分枝黑褐色,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複葉;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生白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生白芍的功效
炒白芍又稱炙白芍。為白芍片用麩以文火炒至微黃,略帶焦斑,篩去麥麩,晾涼入藥者。多用於養血、斂陰。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為白芍片用黃酒淋灑拌勻,然後炒幹入藥者。寒性緩解,活血功效增強。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為白芍片用米醋噴淋,用文火微炒入藥者。偏於斂肝止痛,養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滅盡火星,然後晾乾入藥者。偏於斂血止血。
生白芍與赤芍《神農本草經》不分,通稱芍藥,唐末宋初,始將二者區分。二者雖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謂“白補赤瀉,白收赤散”,一語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區別。一般認為,在功效方面,生白芍長於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平抑肝陽;赤芍則長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清洩肝火。在應用方面,生白芍主治血虛陰虧,肝陽偏亢諸證;赤芍主治血熱、血瘀、肝火所致諸證。又生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證。但生白芍長於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主治肝陰不足,血虛肝旺,肝氣不舒所致的脅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攣作痛;而赤芍則長於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滯諸痛證,因能清熱涼血,故血熱瘀滯者尤為適宜。
生白芍的作用:
生白芍養血平肝,長於斂陰;赤芍涼血活血,長於散瘀。故於補血、養陰及調經方中,常用生白芍;於清熱涼血及活血袪瘀劑中,常用赤芍。
1、生白芍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生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症。
2、生白芍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症。生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症。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生白芍用於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症,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生白芍的臨床應用
1.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
生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煅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症。
2.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症。
生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症。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用於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症,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