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及其藥性

  赤芍與白芍同稱赤白芍,赤白芍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多好處,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赤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赤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赤芍與白芍同稱赤白芍,赤白芍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多好處,赤芍具有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對腸風下血,月經不調有著很好的療效,而白芍對改善心肌血注,擴張血管對抗急性性心肌缺血,有很好的療效,同時白芍還具有鎮靜,抗火,抗潰瘍的多種療效。可以說赤白芍是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一種保健品。

  當然了赤白芍對治療疾病的功效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最好能根據自己的症狀選擇適合自己的赤白芍,這樣對自己的健康才是最有好處的。

  中藥芍藥以其根入藥,有赤芍和白芍之分。白芍和赤芍,以現代中藥藥理認識而論,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中藥材。 但植物學的角度來看,白芍與赤芍又同屬一科植物即 毛茛科,且幾乎是同種,可謂原系一家。今天已經將二者從藥理上分得一清二楚。

  赤芍功效

  赤芍味苦,性涼,具有化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對腸風下血、月經不調、自汗盜汗、目赤腫痛、腹痛、脅痛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藥理分析,芍藥含有芍藥甙、安息香酸、揮發油、樹脂、糖類、澱粉等,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並有鎮痛、鎮靜和抗驚厥的作用。白芍為毛莨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性涼,功效與赤芍基本相同,傳統上多用於陰虛發熱、自汗盜汗,主治頭暈、頭痛、胸脅疼痛、痢疾腹痛、闌尾炎腹痛、腓腸肌痙攣、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症。

  白芍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藥甙。該成分具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解痛、抗炎、抗潰瘍等多種作用;特別是在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方面,有著較好的效果。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芍對肝巨噬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可使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增加30%,所以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還證實炒白芍主養血,生白芍主平肝。

  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赤芍的藥性

  赤芍藥氣味苦平,無毒。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病疲,止痛,利小便,益氣。

  芍藥始出中嶽山谷,今白山、蔣山、茅山、淮南、楊州、江浙、吳鬆處處有之,而園圃中多旖植炙。春生紅芽,花開於三月四月之問,有赤白二色,又有幹葉、單葉、樓子之不同,入藥宜用單葉之根,蓋花薄則氣藏於根也。開赤花者,為赤芍。開白花者,為白芍。

  初之氣,厥陰風木。二之氣,少陰君火。芍藥春生紅芽,秉厥陰木氣而治肝。

  花開三四月間,秉少陰火氣而治心。炎上作苦,得少陰君火之氣化,故氣味苦平。風木之邪,傷其中土,致脾絡不能從經脈而外行,則腹痛。芍藥疏通經脈,則邪氣在腹而痛者,可治也。心主血,肝藏血,芍藥秉木氣而治肝,秉火氣而治心,故除血痺。除血痺,則堅積亦破矣。血痺為病,則身發寒熱。堅積為病,則或症或瘕。芍藥能調血中之氣,故皆治之。止痛者,止病腹之痛也,肝主疏洩,故利小便。益氣者,益血中之氣也。益氣則血亦行矣。

  白芍藥氣味酸平。元明諸家相沿為酸寒收斂之品,凡裡虛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斂。夫《本經》主治邪氣腹痛,且除血痺寒熱,破症堅積聚,則新產惡露未盡正宜用之。若裡虛下利,反不當用也。

  白芍、赤芍各為一種,白補赤瀉,白收赤散,白寒赤溫,白入氣分,赤入血分。赤芍秉少陰厥陰之氣,白芍秉厥陰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