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有什麼常識呢

  春季養生禁忌小常識有哪些呢?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季養生不可忽視,今天小編為你帶來春季養生禁忌小常識的內容,歡迎大家來到學習。

  春季養生小知識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春季,很多人都容易上火,有些人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其實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上火”的症狀並不是上火,例如便祕,或許是體虛的表現。所以,春季要弄清身體上的是哪把火,再對症下火。

  支招:對症治療春季上火。

  心火:有虛火、實火之分,可見心悸、失眠多夢、舌尖痛、口舌糜爛、尿黃灼熱等。實火多由邪熱內蘊、痰火內鬱或情志所傷而致。若勞累過度,耗傷心之陰血,形成陰陽失衡,陽氣偏亢則會出現虛火。

  預防春季心火可以多吃蓮子湯。

  胃火: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易飢、便祕等,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少、便祕、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等。

  春季胃火可多吃綠豆湯

  肝火:可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咽乾,急躁易怒,舌邊尖紅,脈數,甚則昏厥、發狂、嘔血等,有時還會感到心煩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氣鬱結日久,或過食辛溫之品,或熱內蘊化火上逆所致。

  喝梨水可治療春季肝火。

  肺火: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豬肝湯可去春季肺火。

  腎火:腎火偏亢又稱命門火旺。一般多因為腎陰不足導致陽火偏亢,出現火迫精洩的病機。一般會出現陽強易舉、遺精、早洩等症。

  治療春季腎火可以吃豬腰。

  二忌:“春捂”不當。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捂出了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支招:春捂秋凍要適宜

  “春捂”有三大要點:

  第一,別急著“換季”。冬季衣物先別急著收起來,等氣溫穩定了再換季;

  第二,隨時增減衣物。春天氣候變化異常,早晚溫差變動大。可以帶件衣服備用,晚上睡覺時搭條小毛毯,避免寒氣損傷陽氣;

  第三,別捂出汗。捂過頭了也會導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春季穿著應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機率;腹部保暖是保護胃、脾、腸,預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導致大腦缺氧,進而招惹到“瞌睡蟲”。但一困就睡,卻對健康很不利。睡得時間太長會進一步減少腦部血流量,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憊。

  支招:解決春困不能想睡就睡

  解決春困要抓住兩個黃金時間點:一是起床後;二是午飯後。《黃帝內經》提到:“夜臥早起”。就是說春季可以稍晚點睡***晚11點***,但要早起***早6點半***,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髮。

  春困飲食注意事項

  1、早餐攝取較多的熱量。理想的飲食安排是:早餐攝入熱量最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

  2、飲食要清淡。油膩的菜餚可使人飯後產生疲憊現象,表現為體溫、血糖降低,情緒低落,工作效率下降,所以春季宜清淡適口。

  3、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由各種氨基酸構成的,所以從瘦肉、雞肉和低脂奶製品中攝取的蛋白,有助於提高人的精力。

  4、常吃水果和飲果汁。水果中含有豐富的鉀,它是幫助維持細胞水分的主要礦物質之一。鉀的缺乏會使人感到軟弱無力,也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葡萄乾、橘子、香蕉、蘋果中都富含這種礦物質。

  四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補陽”是《黃帝內經》等醫學經典推崇的養生準則,在五臟和五味的關係中,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

  支招:春季飲食要減辣

  中醫講春為肝氣當令,它有利於調節各大臟腑的功能,但有一個缺點,就是易傷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應少吃酸以防肝氣過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發肝氣而補益脾氣。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過量;而香菜、蔥、蒜、蓮子、大棗、山藥等也很適合春季吃。

  此外,應告別冬季養生式溫補,改以健脾胃。要少吃發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魚、蝦、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門窗緊閉。

  春天氣溫上升,溼度提高,各種細菌、病毒等開始大量繁殖。如果長時間門窗緊閉,或空氣流通不好,很容易導致感冒流行、傳染性疾病高發。

  支招:春節注意開窗通風

  春季通風比任何季節都重要。家裡還是辦公室都要保證每天開窗通風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最好能形成空氣對流,最佳的通風時間是在日出後和日落前。

  六忌:宅在家裡不出門。

  冬季強調靜養,但春季相反,應動養,因為“動則養陽”。經過冬三月的收藏季節,人們應多做戶外活動,對健康十分有利。

  支招:春季適當出遊

  春主生髮,在出遊時,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擋一部分有害物質“病從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豐富,腔道彎曲,對乾燥寒冷的空氣有加溫、加溼的作用。霧天汙染物較多,最好別出去鍛鍊。

  另外,春季運動要有度,早春時節,身體各器官功能還處在較低水平,此時不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要從舒緩的運動開始,如慢跑、步行、放風箏等。

  春季養生吃什麼蔬菜

  春季養生必備四種蔬菜,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那春季養生吃什麼好呢?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薦以下4種蔬菜,有利於春天保健養生,應該多吃。現在就來看看是哪四種蔬菜可以養生吧。

  豆芽防口乾脣燥症狀。春天氣候乾燥,容易出現口乾脣燥等口角炎症狀,而豆芽味道鮮美,是滋養潤燥、清熱解毒的好選擇。無論是黃豆芽還是綠豆芽,跟原豆相比,它們的維生素含量增加,礦物質利用率提高,並且蛋白質和多糖更易吸收。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開春吃豆芽,能幫助五臟從冬藏轉向春生,有利於肝氣疏通、健脾和胃。豆芽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可焯水後涼拌,也可做湯,還可用來涮火鍋。

  薺菜能補鈣。眼下,雖然還沒真正回暖,但最耐嚴寒的薺菜卻已經上市了。薺菜營養豐富,其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鈣量接近同等質量牛奶的3倍。薺菜還有一定藥用價值,傳統醫學認為它可用於輔助治療痢疾、腸炎、胃潰瘍等疾病。薺菜可以用來做餡,也可焯水後涼拌、攤雞蛋、煲湯煮粥等。

  萵筍抗過敏。萵筍又叫“春菜”,是最適合春季吃的蔬菜之一。萵筍含豐富的維生素、鈣、鎂、膳食纖維等成分。日本研究發現,萵筍中的某種物質可以抵抗春季因過敏而引發的鼻炎,能夠緩解過敏病人的痛苦。萵筍可以用來涼拌、燒、炒,還能加工醃製醬菜、泡菜等。

  韭菜提高抵抗力。韭菜雖然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但以初春時節品質最佳。韭菜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祕和大腸癌的發生,故有“洗腸草”之稱。韭菜性溫,因而在春季吃可以固陽氣,提高人的免疫力,特別是平日手腳冰涼的人不妨多食用韭菜。韭菜的吃法很多,韭菜炒雞蛋,或者韭菜炒瘦豬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韭菜,口舌生瘡、咽乾喉痛及肝火旺盛的人最好少吃。

  春季養生必備的四種蔬菜,已經由尋醫問藥網的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春天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因此春季養生就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不能錯過以上四種既能保健養生又能食用的應季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