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功能主治及中藥屬性

  白芷是常用的中藥,它能夠用於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面板瘙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白芷具體的功能主治及中藥屬性。

  白芷功能主治

  祛風,燥溼,消腫,止痛。

  治頭痛,眉稜骨痛,齒痛,鼻淵,寒溼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面板燥癢,疥癬。

  ①《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②《別錄》:療風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瀉'***,嘔吐,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

  ③《藥性論》:治心腹血刺痛,除風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腹痛;能蝕膿。

  ④《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瘰癧、腸風、痔瘻,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⑤《滇南本草》:祛面板遊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溼疼痛。

  ⑥《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稜骨痛,大腸風祕,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白芷的中藥屬性

  入藥部位

  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雲南牛防風的根。秋播種植的,次年7~9月間莖葉枯黃時採挖。春播種植的,當年10月採挖。擇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淨殘莖、鬚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晒乾或微火烘乾。置乾燥不通風處儲存,防蟲蛀或黴爛。

  性味歸經

  【性味】 辛,溫。

  ①《本經》:"辛,溫。"

  ②《別錄》:"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甘。"

  ④《藥物圖考》:"有小毒,臭香,味辛。"

  【歸經】 入肺、髀、胃經。

  ①《珍珠囊》:"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

  ③《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禁/宜人群

  陰虛血熱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②《本草經疏》:"嘔吐因於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用水洗淨,浸泡,撈出潤透,略哂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後,切片乾燥。

  ①《雷公炮炙論》:"採得白芷後,刮削上皮,細銼,用黃精亦細銼,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時後出,於日中晒乾,去黃精用之。"

  ②《綱目》:"今人採***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勻晒收,為其易蛀並欲色白也。入藥微焙。"

  地理分佈

  栽培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白芷的臨床應用

  1. 用於感冒風寒,頭痛,鼻塞。常配伍防風、羌活等。

  2. 用於頭痛、齒痛、鼻淵、風溼痺痛者。治療陽明頭痛、眉稜骨痛,頭風痛等,外感風寒者,配伍荊芥、防風、川芎;外感風熱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治療齒痛,屬風火者,配石膏、黃連。治鼻淵頭痛、與蒼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風溼寒痺、腰背疼痛,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同用。

  3. 用於瘡瘍腫痛。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用。

  4. 用於帶下過多。屬寒溼帶下,與鹿角霜、白朮、炮姜等配伍;屬溼熱帶下,配伍車前子、黃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