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荔枝狗肉節的來歷
玉林荔枝狗肉節是中國廣西玉林市民間自發形成的節日,在每年的6月21日,是一種歡度夏至的民俗。那麼,你知道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玉林“荔枝狗肉節”的來歷
一是據民間傳說。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民間有語:“冬止魚生夏止狗。”由於狗肉溫熱,易上火,夏至是“陽氣”最盛的一天,吃荔枝和狗肉這兩種很“熱氣”***容易上火***的東西,正好與“陽氣”呼應,“以陽制陽”,不會象平常那樣熱火攻心,所以在這一天放開肚子吃大餐。
然而一個說法叫“冬至魚生夏至狗”,“止”於“至”兩個相近的發音卻讓人誤解其意。一些人認為,這樣應該理解為冬至的時候吃魚生,夏至的時候應該吃狗肉。於是人們便在夏至到來的時候猛吃狗肉,大啖荔枝,以至逐漸形成習俗。
二是商人的創設。生意人禁忌多,經商講究圖意頭,夏至來臨意味換季,為得一年到頭生意紅火的好兆頭,因此在這炎炎夏日到來之際專門買來極易上火的荔枝、狗肉、老酒一起吃,荔枝溼熱,狗肉上火,兩者加到一塊吃無異於火上澆油,然而在生意人眼中卻成了“紅紅火火、旺上加旺”的意思,而這個說法迅速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認可,故在這一天,寧願冒著流鼻血的危險而不顧一切大動食指大打牙祭。最終演變而形成了現在的“獨家節日”。
三是一個純粹的吃的理由。有人說,這個節日應該是當年幾個閒得坐著拍大腿的人,為了找個名堂來吃喝,才找出了這麼一個過節的理由。
玉林狗肉節所需要的食材
荔枝
荔枝,是中國江南名貴水果,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玉林盛產荔枝,且品種眾多,享譽盛名。
夏季來臨,作為南國特產,火紅的荔枝也擺滿了街頭巷尾。從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與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幾句名詩中,荔枝享有了無數的聲譽,清香甜美的荔枝深得人們的喜愛。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如此介紹荔枝:“常食荔枝,能補腦健身,治療瘰癘疔腫,開胃益脾。乾製能補元氣,為產婦老弱補品。
狗肉
狗肉 ,在中國某些地區,又叫“香肉”或“地羊”。在粵語地區也叫“三六香肉”,因為三加六等於九,“九”和“狗”在粵語中同音。狗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對增強機體抗病力和細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顯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強人的體魄,在中醫上講,狗肉有溫補腎陽的作用,對於腎陽虛,患陽萎和早洩的病人有療效。
狗肉入菜譜,於中國來說可謂淵遠源長,算得上是一種飲食文化。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就記載有:食狗肉有“安五臟、輕身、益氣、宜腎、宜胃、暖腰膝、壯氣力、補五勞七傷、補血脈、實下焦”等功效。狗肉被許多人視為美味佳餚,又以其為益身健體的滋補良藥。加之狗肉吃起來氣味醇厚,芳香四溢,所以倍受人們的青睞,在中國各地,都有冬季吃狗肉的習俗。 有關狗肉的諺語有許多,民間有云:“吃了狗肉,不蓋被褥”,“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狗肉香,佛跳牆”,“夏至狗,無路走”,“冬至魚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幾登筵”等等,狗肉的魅力可見一斑!
狗肉、荔枝這兩種似乎並不相關的在中醫理論上同屬於易“上火”的食物,卻在炎熱的夏至日搭到了一起,並因此誕生了一個“美食節日”。 北方人冬天“抱著火爐吃西瓜”,玉林人夏天“光著膀子吃火鍋”。玉林素有“狗肉荔枝夏至菜”的說法。夏至是玉林的重要節日,這個時候也正是新鮮荔枝上市的黃金時節。
在這個初夏的節日裡,到了夜幕始落時分,無論城鄉,大街小巷的狗肉攤檔都座無虛席、人聲鼎沸、火爆異常,人們圍在桌子火鍋邊,一邊吃著狗肉,一邊品嚐新鮮荔枝,或者將荔枝浸泡在酒水裡喝荔枝酒,邊吃邊聊,划拳猜碼,興高采烈。有興濃者,將宴席進行到通宵達旦,堪稱玉林的“狂歡節”。那種開心暢快、那種淋漓盡致是無法比擬的,這也算是玉林的“一絕”了,在廣西乃至全國都吃出了“名堂”,南無大行普賢菩薩,甚至在這天,周邊的梧州、貴港、南寧等地的人都專程開車過來,趕赴玉林人的這一“盛宴”,場面可謂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