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離異

  離異,是從法律意義上解除夫妻之間的婚姻關係。離異和離婚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如果真要區分的話那麼離婚可以看作是一種行為或事件離異更多表明離婚單身的持續狀態。如說某人已經離婚了和他是離異的人分別表明一種對事實的判斷以及狀態的持續。


 

  離異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在面對小孩時總是認為孩子還很小,什麼都不懂。所以當夫妻感情發生改變,離婚的時候也就覺得孩子很小不懂。其實即使再小的孩子,他們的心理都是敏感的。父母離婚無形中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不同階段的孩子會對此有不同的行為表現。

  幼兒和學齡前兒童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父母離異時最容易受到感情衝突的影響。常常會表現為強烈的負罪感,覺得父母親分開都是因為自己的錯,是自己不乖造成的:“一定是因為我不聽話,爸爸媽媽才不要我的。”而在情緒上的反應則是煩躁,甚至抑鬱。所以,父母親需要特別留心,應該清楚地告訴孩子,父母親的分開並不是他的錯,與他無關,以舒緩他們內心的負罪感。有些孩子幼兒時期的問題可能會再次出現,比如說尿床。

  小學階段的孩子

  這個年紀的孩子往往有著很強的自我表達意願,情緒起伏明顯。對於父母離婚,他們通常表現的異常憤怒或異常傷心。有些父母親考慮到了這個可能,會做些和好的嘗試。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如果是在複合機率比較低的情況下做這樣的嘗試,一旦失敗,對孩子來說無疑是雙重打擊。他們中很大一部分都會有持續的悲傷情緒狀態,若不處理,在長大後,容易在感情上缺乏自信,總在擔心對方會不會突然離開,與異性交往,或是處理個人生活和婚姻問題時,內心往往都很焦慮,自己也就不容易快樂起來。

  青少年階段的孩子

  這個年紀的孩子身心都處於劇烈的變化當中。面對父母離婚這一不可改變的事實,他們往往表現出兩種完全相反的情緒反應,有的孩子就會試圖逃避長大,永遠留在小孩的狀態;而另一些孩子則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可以早些獨立。他們有時會故意惹怒別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做事情時卻又擔心做不好,沒有足夠的信心。

  另外,研究還發現,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而未得到應有照顧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酗酒、打架的行為,有的孩子還會過早發生性行為,而在出現精神抑鬱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孩子高很多。而專家們強調,父母離婚時的處理方式,遠比離婚的時間點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來得大。

  父母離異時,如果沒有很好地處理這些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情緒狀態,就很可能對他們之後的成長和生活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在一項綜觀性研究中,研究者選擇了一些父母在1946年離婚的子女,隨後對他們進行了長達20年和30年後的跟蹤。結果發現,雖然父母親的離異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可給孩子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依然存在。包括了人際交往中的不安全感,不佳的矛盾處理方式,不良的親子關係,坎坷的愛情婚姻經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