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武術節

  滄州武術節融武術、文化、經濟為一體,重點突出滄州傳統武術的特點與優勢,充分體現武術節的群眾性、傳統性、學術性與國際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滄州武術節。歡迎閱讀!

  滄州武術節

  每4年舉辦一屆“滄州武術節”,是觀摩學習交流的好機會,喜愛武術的人滄州武術可以前來以武會友。河北滄州武術節在***10月中旬創辦首屆,以後每年金秋季節舉辦一屆,至2003年已舉辦了七屆。滄州武術節是全國舉辦武術節最早,而且經驗最豐富,比賽表演專案最多的一個群眾性武術節日,在海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

  滄州武術節融武術、文化、經濟為一體,重點突出滄州傳統武術的特點與優勢,充分體現武術節的群眾性、傳統性、學術性與國際性。歷屆舉辦節日邀請原蘇聯、美國、比利時、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武術界朋友,參加“傳統武術國際懇談會”、經貿洽談會、名優特產精品展銷會、國際精武聯誼研討會、武術競技賽、表演賽等各種活動,提出弘揚“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精神,發揚“精武一家”的優良傳統,擴大了滄州“武術之鄉”的影響。

 



 

  滄州武術節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每屆武術節開幕的前一天,要舉行盛大的武術環城遊行。在各單位體育團體組織的彩車上,扮演者手持刀槍劍棍,表演各式武術動作,老拳師們披紅戴花,接受節日的祝賀;全城各中小學的武術愛好者組成方陣表演武術套路,街道兩旁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浩浩蕩蕩的隊伍首尾相連,猶如一條彩色繽紛的武術長龍貫穿滄州全城,從中可以看出滄州人民對武術的熱愛是何等的深厚。

  練武、尚武精神已蔚然成風,習武人數已達30萬,規模性武術學校如滄州林沖武術學校等有3所,大小拳社近百家,武術被列為中小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佔全年體育課課時的1/4,參加武術活動的學生超過19萬,佔在校學生的90%,有300多所中小學建立武術隊。街頭巷尾、公共場所從早到晚,無論是年近花甲的老翁,或是幾歲的幼童,都會玩刀槍劍棍,他們平時練武,既強身又是一種特殊愛好。滄州武術流傳至今,與當地黨政領導重視和祖祖輩輩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延伸閱讀:

  滄州武術特色

  滄州武林名師眾多、武精德高,他們的事蹟在民間廣泛流傳。如擊敗沙俄大力士,受到康熙皇帝召見嘉賞的 丁發祥;宣統皇帝的武術教官八極拳師霍殿閣;助譚嗣同變法聲震京城王正誼;神槍李書文、鏢師李冠銘、雙刀李鳳崗、大槍劉德寬、李文彪,以及佟忠義、郭長生、李雨三、楊積善、滄州武術孫文勃、吳秀峰、張殿奎、盧振鐸、賈耀亭、丁玉林、丁潤華等。近代“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屢勝外國大力士於擂臺之上;馬鳳圖、馬英圖傳藝於西北五省。民國在張之江創辦的南京中央國術館中,就曾先後有52位滄州拳師在館任教。他們為御辱鎮邪、弘揚國威、光大中華武術貢獻極大,被譽為武林師表與民族的驕傲。同時,他們吸取各地武技精華,充實滄州武林。因而使得滄州武林門類與拳械技藝愈加豐富,許多拳械套路,經過提煉、改進、創新,獨具滄州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