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艦和驅逐艦的區別

  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驅逐艦和護衛艦區別

  1、看舷號

  在我國,驅逐艦的舷號都是“1”開頭的三位數,如150艦就是一艘驅逐艦;

  護衛艦的舷號都是“5”開頭的三位數,如549艦就是一艘護衛艦。

  需要注意的是,遼寧艦的編號也是“1”開頭的,但它不是驅逐艦,因為它的編號是兩位數。

  2、看大小

  同一時期的驅逐艦比護衛艦的排水量要大,從外觀上來看,就是驅逐艦的個子更大。不解釋了,直接上圖吧:

  3、看使命任務

  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

  護衛艦主要用於反潛和防空護航,以及偵察,警戒巡邏,佈雷,支援登陸和保障陸軍瀕海翼側等作戰任務。

  在現代海軍編隊裡,驅、護艦的火力和噸位日趨變大,遂行使命任務日趨多樣化,成為世界各國建造數量最大、分佈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水面艦艇。

  驅逐艦和護衛艦的由來

  19世紀70年代,英國為了對付敵方“魚雷”艇***航速低,體型大,不同於以後的魚雷快艇***,建造了“魚雷艇驅逐艦”,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驅逐艦。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為保護自身殖民地的安全,西方各國建造了用於警戒、巡邏和保護己方商船的中小型艦隻,這是護衛艦的前身之一。

  巡洋艦與戰列艦、驅逐艦的區別

  在歷史上,“巡洋艦”這個詞並不是代表某一種特定的軍艦型別,而是代表一種軍艦所要擔負的任務。從17世紀開始,這個詞通常都是指代用來執行單艦破交或者護航任務的“護衛艦”或者更小一些的艦隻。從19世紀未開始,“巡洋艦”才成為一種專門被設計用來執行單艦作戰的軍艦名稱。

  本週五即將播出的軍武次位面視訊節目第五期《旭日攻略-巡洋四海》將回顧20世紀初日本海軍的發展史,今天我們以二戰前的日本海軍為例,詳細為大家介紹下巡洋艦到底和戰列艦、驅逐艦有什麼區別。

  日本海軍是在1883年 ***明治16年***首次引入“巡洋艦”一詞。從那以後,除了“浪速”、“高千穗”、“畝傍”、“千代田”等正式的巡洋艦以外,還有很多其餘艦艇也都被稱作巡洋艦。例如一些“巡航艦”和“單桅戰艦”也就都被粗略算進了“巡洋艦”的行列。到1898年***明治31年***日本海軍正式制定艦艇類別標準,原先的一些巡航艦、炮艦就都被劃分成了“海防艦”或者“炮艦”。

  1886年3月剛剛建成的日本海軍“浪速”號防護巡洋艦,該艦後於1898年3月21日被改編為二等巡洋艦

  所謂“巡航艦”、“單桅戰艦”都是自風帆時代沿襲下來的名詞,以甲板層數、桅杆數量來區分具體艦種,其中單桅戰艦體積較大,而巡航艦則較小。除此以外,另一種經常被初創期的日本海軍算作巡洋艦的就是“護衛艦”。

  以當時的日本海軍而言, 3700噸的 “扶桑” 號就是一艘護衛艦。護衛艦就是巡洋艦的前身,雖然現在這個詞被用來指代一些排水量不大的軍艦,但在當時,護衛艦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艦隻。而巡航艦儘管比護衛艦艦型更小,但也可以算作是巡洋艦的一個分支。

  在蒸汽動力的基礎上, 裝甲防護也逐漸被搬上了巡洋艦。最初擁有裝甲的巡洋艦被稱為 “防護巡洋艦”, 這些巡洋艦隻有一層被稱為“穹甲”的水平裝甲,但沒有舷側裝甲,因此排水量相對仍然較小,其火炮口徑一般也在152毫米以下。另外,也有一小部分防護巡洋艦在舷側裝有裝甲,但並沒有安裝穹甲,其排水量往往比穹甲巡洋艦更小,它們被單獨稱為 “裝甲巡洋艦”。 從此時開始,巡洋艦也開始被編入主力艦隊,成為了戰列艦部隊的偵察和保護力量。隨著戰列艦噸位的不斷增大,裝甲巡洋艦也經歷了大幅的發展。但無論是防護還是火力都仍然遠不及戰列艦,而航速又要比防護巡洋艦稍低。因此並不適於參與艦隊決戰,而仍然只能作為艦隊前衛或者較為強大的破交力量而使用。自裝有戰列艦級別主炮、裝甲更厚、 航速更高、 排水量更大的 “戰列巡洋艦”在1908年誕生後,各海軍強國就基本停止了裝甲巡洋艦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