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應該怎麼測血壓
一般人認為測量血壓只需要伸出右臂就可以了,其實除了這個方法外,老年人最好測量下肢血壓。老年人下肢怎麼測血壓?老年人為什麼要測下肢血壓?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講解下老年人測下肢血壓的方法吧。
老年人下肢測血壓的方法
測量下肢血壓的具體操作如下:
1、體位:不同的教科書有不同的方法:具體有3種說法:
1-1、病人取平臥位或俯臥。
1-2、病人取仰臥、俯臥或側臥。
1-3、病人取俯臥或屈膝仰臥位。概況起來有4種臥位:平臥位、俯臥位、側臥位、屈膝仰臥位。其中對俯臥位都一致認可,而對其他臥位有不同的爭議。
2、準備:患者休息5分鐘以上。俯臥位時不能用力,下肢肌肉放鬆,褲口寬鬆。
3、方法:袖帶平整縛於大腿下部,氣囊縱軸中線壓於膕動脈上,下緣距膕4cm處,鬆緊以伸進1指為易;聽診器胸件置於膕窩中點膕動脈搏動最強的部位,與面板緊密接觸,以左手固定,勿塞於袖帶下。右手擠壓氣囊,輕輕加壓,使水銀柱逐漸上升,當達23-25kPa***200mmHg***時放氣,放氣速度以每秒0.5kPa,使水銀柱緩慢下降,中途不能再次打氣,以一次為準。正常情況下,同側下肢血壓比上肢血壓高20-40mmHg,下肢低於上肢血壓,見於主動脈縮窄。
老年人要測下肢血壓的原因
相信很多測過血壓的人都知道,測血壓無非就是伸出右臂,免起袖子最好準備。測上臂肱動脈血壓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標準血壓測量方法,但對於首診為高血壓,以及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測量雙側上肢血壓後,還應測量下肢血壓。
50歲以上或冠心病的中、高危人群應將測量四肢血壓作為常規檢查,而健康人也應在測量上肢血壓的同時定期增加下肢血壓的測量。
近年來,一個與下肢血壓密切相關的檢查指標——踝臂指數***ABI***,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醫學專家的重視,ABI即踝部動脈收縮壓和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國內外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已證實,ABI是診斷外周動脈疾病、評估其預後的簡單、有效的方法。在心血管領域,醫學家同樣發現ABI反映了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其異常也預示著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風險將會有明顯升高。
ABI正常比值應高於1,若低於1,則提示腿部血管有動脈硬化,比值越小,情況越嚴重。測量時,採用標準仰臥位測量上臂和下肢踝部的收縮壓,踝部的血壓多測量足背動脈和脛後動脈。足背動脈位於足背偏內側,脛後動脈位於內踝下方,一般醫生測量時多使用多普勒聽診器,這種聽診器可以捕捉到最微弱的動脈搏動,測量值極精確。此項檢查無創、準確、簡單,病人無痛苦和危險,可準確地診斷下肢外周動脈病變,還可預測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以50—70歲的中老年發病較多,目前此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早期發生動脈硬化,要提高警惕,瞭解“踝臂指數測量”這一有效的早期篩查下肢動脈病的簡便方法,從而抓住血管病的最佳治療時機,有效提高血管病的治療效果。
此外生活中,提醒中老年人注意摒棄不良習慣,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如果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下肢涼麻、肢體破潰久治不愈等情況,應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
測量血壓的九大注意事項
很多人以為量血壓只要隨時隨地把血壓計套上便可以量,其實,如果量血壓時方法不正確,得出的結果就會不準確。量血壓時,應注意以下九點:
1、確保所選用的血壓計是經臨床認證的,並定時檢查其準確度。水銀柱血壓計最少每年檢查一次,而壓表式血壓計***又稱無液測壓計***則最少每年校準兩次。自動血壓計應先依從生產商指示校準後才使用。
2、確保血壓計的壓脈帶切合個人需要,否則影響量血壓的準確度,壓脈帶的充氣囊袋太窄或太短可把血壓量高,而充氣囊袋太闊或太長則會使所量的度數低於實際的血壓。
3、量血壓前30分鐘不應抽菸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包括茶或咖啡等。
4、不應因懷疑焦慮緊張導致血壓上升而將血壓度數調低。倘若對應診時血壓數值有懷疑,應再測量作比較。應先休息靜坐至少五分鐘後再測量,量血壓時不應說話或交叉雙腿。
5、首次量血壓時雙臂的血壓都要測量,而日後量度時應選用首次量得較高度數的手臂作測量。約有20%病人雙臂的血壓值會有區別,但若重複測量三次,連續三次雙臂的收縮壓差距都多於20mmHg或舒張壓差距多於10mmHg,可向醫生查詢再作深入評估。
6、讓手肘輕放於桌面上,舉起前臂並調整至壓脈帶和心臟在同一水平線高,可用手支撐前臂。因為手部肌肉收縮可能導致舒張壓升高達10%,而壓脈帶的位置高過心臟水平線會使所量的血壓低於實際達10mmHg。
7、因為人體血壓整天都在變化,所以應選擇在每天同一時間量血壓。
8、留意有否“白衣性高血壓”現象,即一些人因為面對醫護人員時心情緊張,在診所內測量的血壓會偏高。
9、患有心房纖顫的人所量得的血壓可靠程度較低,這是由於當心律不規則時血液輸出量和血壓變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