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養殖方法

  牛蛙體大肉肥,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蛙類,養殖牛蛙有什麼技巧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池塘選擇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汙染,環境安靜,交通便利,供電充足。

  蛙池建造 每100平方米為一個大池,每個大池平均分成四個小池。池邊用40目的篩絹圍好,篩絹高出池底1米左右,篩絹底部20~30釐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釐米,池坡比1∶3,水位30~40釐米,水體深度不低於20釐米。進、排水口設定在大池的對角,每個池子放4塊80釐米×40釐米的泡沫塑料板作為牛蛙的休息臺,並用黑色遮陽網遮陽。

  苗種放養 放苗前,每畝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進行消毒。清塘消毒後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養前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20分鐘。放養密度: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飼養管理

  ***1***巡池檢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證24小時不間斷,每天換水率達到300%,排水口處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來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釐米。發現牛蛙攝食與活動有異常及時採取措施。

  ***2***飼料以浮性配合飼料為主,投喂前半小時先將配合飼料用水泡溼,促使軟化膨脹。日投喂量為在池蛙總量的7%~15%,並根據氣候、水質及殘餌等情況適時調整,投喂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

  ***3***分級飼養,每隔一段時間及時將規格較大的個體分級篩選,把規格相近的牛蛙調整到同一口池塘進行養殖。

  疾病防治 苗種放養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並定時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全池潑灑消毒,分池後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蛙體進行消毒,防止機械損傷。發現病蛙、死蛙及時挑出隔離飼養,並適時用高濃度的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牛蛙的籠養方法

  牛蛙體大,肥碩,生長迅速,繁殖率高,是目前世界上最適宜作用肉食用的蛙類,由於牛蛙是隻能攝食活動的小動物,飼料問題一直是發展牛蛙養殖業的一大難題,下面簡介牛蛙籠養技術,供參考。

  進行籠養是將處於快速生長階段的牛蛙裝在特製的籠具內,採用特製的喂料器械,將人工配合飼料填入蛙胃中。蛙舍根據養殖者的經濟條件與養殖規模,牛蛙籠養房舍可以分為週年生產式和季節生產式。週年生產式的蛙舍採用全人工控制環境條件,打破牛蛙冬眠及其他不利氣候條件對牛蛙生長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建築上既要考慮夏季有利於通過換氣,又要保證冬季保溫供暖。季節生產式的蛙舍只在蛙的生長季節簡單使用,可以是涼棚式,只要做到防雨、防晒即可。籠具用於籠養牛蛙的籠具由三個部分組成:1、支架;2、水槽;3、蛙籠。這種結構較為簡單,製作材料最好是硬質塑料,沒有條件時也可以用木料因陋就簡地製作。

  需要注意:

  1、每條蛙籠的長度應隨蛙舍的結構而定,每架蛙籠的排列層數應隨蛙舍的空間高度、通風條件及養殖操作者的身高而定。

  2、蛙籠在水槽中最好用小木塊或其它物品稍墊起,使其離開槽底2~3釐米左右,同時保證蛙籠浸水深度在3~5釐米以上。

  3、每條蛙籠中的每個小籠應大小適中,以能容納250克左右的蛙6~8只為宜。這樣,在操作時既能節約時間又不影響蛙的生長。

  飼料配製及加工要求籠養牛蛙的飼料首先必須滿足牛蛙的營養需要,即:粗蛋白35%左右,粗脂肪6%左右,其中粗蛋白中必需有60%以上來自動物蛋白或單細胞蛋白,而且飼料中還應新增賴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

  牛蛙的經濟價值

  牛蛙具有生長快、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等優點,其皮可製革,內臟可製藥;牛蛙生長快,肉質細嫩,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階營養食品;蛙皮薄、軟、韌,是製造錢包、皮帶、領帶、皮鞋、樂器、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可以藥用,蛙油可製作高階潤滑油。

  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味道鮮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脂肪0.3克,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營養食品,備受人們的喜愛。

  牛蛙有滋補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過多的人以及體質弱的人可以用來滋補身體。牛蛙可以促進人體氣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陰壯陽,有養心安神補氣之功效,有利於病人的康復。牛蛙的內臟及其下腳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經水解,生成複合胺基酸。其中,精胺酸、離氨酸含量較高,是良好的食品新增劑和滋補品。水解的複合胺基酸,經分離提純,用於醫藥,化妝工業。牛蛙的內分泌系統分泌各種激素,經提取可用於醫藥、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如腦垂體激素用作魚類、兩棲類的人工催產劑,利於人工繁殖。牛蛙的胃腺、腸腺及胰腺含有豐富的消化鶤,尤其是水解蛋白質的鶤類含量高,可提取利用。牛蛙的膽汁提取,加工後可作藥用。蛙皮可製作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蛙油可製作高階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