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花要怎麼養

  燈籠花,別名鈴兒花、吊鐘花、吊鐘海棠,拉丁文名EnkianthusquinqueflorusLour.杜鵑花科,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黃色;多分枝,枝圓柱狀,無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燈籠花怎麼養的吧。

  燈籠花怎麼養:
   
     1、土壤:喜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2、溫度:喜溫暖,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5~2代。耐寒性較扶桑強,可忍耐短時間的31低溫。溫度低時會產生落葉,但翌年春暖後仍可萌枝發葉。越冬溫度宜保持51以上。冬季如能保持室溫18~301,可持續開花不斷。

  3、光照:喜充足的陽光,雖能耐半陰,在稍陰的地方也可生長,但植株生長與開花以全日照時為好,必須置放於陽光充足之地。

  4、澆水:喜溼潤的土壤環境,不耐乾旱。生長期間應充足澆水,保持盆土溼潤而不幹旱。6月進入開花期後對水分的要求更多,應增加澆水量,以滿足植株生長與開花所需。但也忌水潰,澆水不宜過溼,梅雨季節要在雨後及時倒去盆中的積水。冬季需節制澆水,特別是在低溫落葉後更需注意減少澆水,不讓盆土過溼。

  5、施肥:喜肥,春季植株開始生長後每半月追施1次氮肥,以促使枝葉生長茁壯。5月下旬植株即將進入生長與開花的旺盛時期,應及時補給養分,每半月追施1次氮磷鉀結合的肥料,促使多發側枝、花開連綿,並保持花勢不衰。要避免單純追施氮肥,否則枝葉生長旺盛,但開花量少;只在植株明顯缺肥、葉片變得薄小而色黃時,才需適當追施氮肥。9月追施2次磷鉀肥,停施氮肥。冬季停止施肥。

  6、修剪:幼樹應加強打頂,以促發分枝。春季出棚後要結合翻盆對植株進行修剪,除剪去細弱枝、過密枝外,還應對留下的一年生枝條進行短截,以矮化植株,促發分枝和多開花。老化而生長勢變劣的植株,應加大修剪強度,否則植株生長衰弱,易落蕾,開花稀少。

  7、翻盆:每年春天翻盆1次,喜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基質可用腐葉土、泥炭土、園土、珍珠岩或粗砂等材料配製。

  8、土壤:喜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燈籠花的價值:

  觀賞價值

  吊鐘花朵朵成束,好似鈴鐺吊掛,花白粉色,妖嫩媚人,晶瑩醒目,花期正值元旦、春節,長期以來作為吉祥的象徵,為廣東一帶傳統的年花,每到節日為大型插花所不可缺少的材料。為一美麗的觀賞花卉,在廣州花市享有盛譽。

  藥用價值

  純天然燈籠花生於高山森林中,兩年一次開花,具有減肥消斑、美容養顏,去火、平肝明目等功效。燈籠花對腎虧、腎虛引起的腰腿痠痛、四肢痙攣、腎重不舉,坐臥難支,尿頻尿濁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將燈籠花與綠茶加在一起沖泡,以適宜的水溫泡開,一杯透明的茶水裡有嫩葉與燈籠載沉載浮,那是極為賞心悅目的。取本品2~3朵,開水衝飲,也可加入玉美人、冰糖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