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山楂紅糖水功效作用

  桂枝山楂紅糖水是很常見的養生飲品,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你知道桂枝山楂紅糖水有哪些作用嗎?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桂枝山楂紅糖水的功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桂枝山楂紅糖水的功效

  桂枝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桂皮醛,可溫經通陽、發汗解表,在婦科方面適用於血虛寒凝之月經不調與痛經症狀;加上山楂可增強子宮血液迴圈。

  寒性體質者,可在經前1星期開始服用此茶飲,至經行第3天止。月經來潮時可熱敷腹部,使經血較易排出,感覺會較舒服。

  山楂桂枝紅糖湯的做法

  材料: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克。

  作法: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l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通脈,化淤止痛功效。適用於女子寒性痛經症及面色無華。

  桂枝的功效

  散寒解表

  桂枝辛溫發散,具有疏散風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農本草經》***以下稱《本經》***言桂枝“味辛,溫,無毒”;宋《本草別說》:“仲景《傷寒論》發汗用桂枝”;清《本草備要》也雲:“桂枝治傷風頭痛,無汗能發;中風自汗,有汗自止”。可見歷代本草書對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觀點是統一的。但清代部分醫家認為桂枝性溫且熱,性偏則有“毒”,宜辨證明確後使用,否則用之則傷人。

  調和營衛

  歷代醫家多認為桂枝有調和營衛的作用。《本草綱目》說:“桂枝透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去”。《景嶽全書》說:“桂枝氣輕,故能走表,以其善調

  營衛,故能治傷寒,發邪汗,療傷風,止陰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謂之“調和營衛”。可見歷代醫籍和本草著作都認為桂枝具有調和營衛的功能。

  溫通經脈

  桂枝藥材為枝條,枝條可通達四肢,具溫通經脈之功。清張秉成指出:“桂枝體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溫經達絡散風寒。”***《本草便讀》***。汪昂評之“痛風有風痰、風溼、溼痰、瘀血、氣虛、血虛之異,桂枝用作引經”***《本草備要》***。黃宮繡對其宣痺的功能進一步闡發說“桂枝能橫行於臂,治痛風***行痺***,須用桂枝以為響導。”***《本草求真》***清周巖在《本草思辨錄》中總結道:“桂枝所優,在溫經通脈,內外證咸宜”,均說明桂枝具溫通經脈之效。

  溫助陽氣

  桂枝性溫且熱,入氣分,味辛甘,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辛甘發散為陽”,為“陽中之陽”***《藥性賦》***。桂枝氣厚,“氣厚者為陽”、“厚者發熱”、***《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神農本草經》言“補中益氣”,《名醫別錄》“主治心痛”,《本草經集註》“主溫中,心腹寒熱冷疾。理疏不足,導百藥無所畏。”等,從歷代醫家之論可見桂枝不僅溫通五臟的陽氣、調暢血脈和經絡,而且還可補中益氣,具治病養生駐顏的功能。

  利肝肺氣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氣”的功效,利肝氣包括了平肝和疏肝兩方面的作用,利肺氣則指肅降肺氣。具辛溫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肅肺?“桂樹之下無雜木”***《呂氏春秋》***,從古書的記載均可見桂樹能“克”其它樹木,為“百樹之王”。中醫則引申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說:“桂枝,其體輕,其味辛,有升無降,故能入肺而利氣,脅風本屬於肝,凡治脅風之症,當用桂枝入肝以平”。溫病大家葉天士則更有精闢論斷:“桂氣溫,秉天春和之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潤澤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從桂枝的氣味和習性來說明桂枝利肝肺氣。

  平衝降逆

  桂枝具有平衝降逆的功效,是針對下焦寒氣或水溼***飲邪***之氣上逆而言,通過溫化、溫散寒凝水溼而達到平衝降逆的目的,與前利肝肺氣有著本質的區別,彼為舒暢肝肺氣機,以順達為是,此為降逆氣以平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湯、苓桂草棗湯均體現了這一平衝降逆以治奔豚的特點。桂枝能溫散膀胱水氣,使衝氣不從腹部上逆,而能蒸騰水氣從背部和衛表而出。平衝降逆這一功效可以說是桂枝溫助陽氣功效的特殊運用,因其特殊所以歷代醫家多單列為一功效。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調營衛,溫助陽氣“主百病”,溫通血脈“無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