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氣球反思總結

  《窗前的氣球》本課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十二課。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今天上完了《窗前的氣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小小的氣球,小孩子可以用它來做遊戲,也可以作為慶祝節日的禮物。可就是這麼一直普通的氣球,在這篇短短的文章中卻是愛心的傳遞員,它給科利亞的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本課教學中我抓住了科利亞沒意思、孤獨、傷心最後高興地笑了這一情感變化為線索,著重讓學生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變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這節課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同桌讀,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學生體會到位,讀得很好。在課堂上我注意把學生朗讀和教師範讀相結合,讓學生通過一次次得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篇2

  為了讓學生引導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於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很難過,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裡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後,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並茂了。這些是我在執教的過程中感覺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但也還是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學生已能相當好的歸納文字所描寫的內容和闡述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我對部分學生的語言沒有做進一步提升,如果此時能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行為,我想在這裡的教學會更出採,學生對文字的感悟也會更深刻。還有就是因為擔心時間關係在這節課的尾聲課上忽略了學生的回答,導致一個說話內容的重複與一個想像訓練太簡單。

  總之,遺憾總是有許多的,不過我想正是這些教學中的不足,才能激勵我前進,為我今後的教學帶來方向。

  篇3

  一個小小的氣球,學生們可以用它來做遊戲,可以作為他們相約偷玩訊號。可就是這麼一直普通的氣球,卻是愛心的傳遞員,它給科利亞的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字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執教了本文之後,有以下三點表示滿意:

  1,教學設計圍繞一個點展開。低段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字詞教學,根據這一特點,也根據學情,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抓住"病"字的教學而展開整堂課的學習。先教學"病"字框,然後書寫,接著給"病"字找朋友,找找課文中有"病"的句子,是哪一些,讀一讀,一是為了加查學生預習課文時對文字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是在朗讀的過程中隨機理解科利亞生病時孤獨寂寞的處境,為後面同學的問候打下情感鋪墊。整個來說,教學時是按照這樣的環節實施教學的,預設得比較成功。

  2,課堂教學中的第二個重要的環節——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安排了學生的自瀆,感悟的環節。這些說起來有些廣,但是學生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之後,在這一方面已能得心應手。我只是在其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練習,如:說話訓練,情景想像等,把課文中的空白點對學生進行適當引領,這個環節應該是也還是成功的。

  不容置疑,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應該或不應該的錯誤,我也總結為三點:

  1,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學生已能相當好的歸納文字所描寫的內容和闡述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我對部分學生的語言沒有做進一步提升,如果此時能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行為,我想在這裡的教學會更出採,學生對文字的感悟也會更深刻,以後的學習習慣也會更佳。

  2,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我也沒處理好。並且忽略了學生的回答,導致一個說話內容的重複與一個想像訓練太簡單。

  3,總覺得自己的課堂教學還不夠大氣些,無法做到熟練地駕輕就熟。

  遺憾總是有許多,教學中的不足能激勵我前進,為我今後的教學帶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