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溼的食物有哪些

  溼在中醫裡又叫“ 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溼,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溼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在炎熱的夏季,其實身體還是有很多的溼氣,那麼呢?怎麼科學祛溼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小米

  不含麩質,不會刺激腸道壁,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纖維質,容易被消化,因此適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適合排毒,有清熱利尿的功效,營養豐富,也有助於美白。

  燕麥

  能滑腸通便,促使糞便體積變大、水分增加,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將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時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蘋果、葡萄乾,營養又能促進排便!

  地瓜

  所含的纖維質鬆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紅豆

  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祕,促進排尿。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胡蘿蔔

  對改善便祕很有幫助,也富含β-胡蘿蔔素,可中和毒素。新鮮的胡蘿蔔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山藥

  可整頓消化系統,減少皮下脂肪沈積,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將去皮白山藥和菠蘿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牛蒡

  可促進血液迴圈、新陳代謝,並有調整腸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保有水分、軟化糞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祕。可作成牛蒡茶隨時飲用,長期服用。

  薏仁

  可促進體內血液迴圈、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新增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怎麼科學祛溼

  科學飲食

  日常的飲食最好做到科學,多吃清淡的食物和少吃油膩食物。這是因為油膩食物會在春腸胃消化出現問題,甚至出現消化不良、發炎等等的問題。而油炸食品會導致體內分泌出過多的過氧化物,不利於腸胃健康。同時,要少吃生冷食物,如西瓜、沙拉、白菜等等,這些食物在日常攝取時要適量,或搭配一些能夠降低寒性的食物。

  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溼氣,可以試試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可以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而紅豆性平,味甘酸,可以健脾止瀉、利水消腫。如果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具有利尿、除溼的功效,達到祛除溼氣、排毒養顏的作用。除此以外,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蔘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煲成粥、煮水喝,或直接飲用亦舒堂薏仁茶,有利尿、除溼的功效,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但是,要注意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拔罐療法祛溼

  拔罐療法對祛溼有一定效果。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它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

  艾灸除溼

  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能夠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溼及養生保健,對春季除溼邪很有療效。

  怎樣知道自己體內有溼

  從中醫角度看,當溼邪侵襲人體後會有下列八個較為典型的症狀。

  口中發黏,舌苔白膩 溼性黏滯,溼邪致病具有黏膩停滯的特點。所以感受溼邪一般會表現出一些具有黏滯性的症狀。最典型的就是口中發黏,舌苔白膩。這是因為溼邪侵犯人體後傷及脾臟,導致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調,所以導致食慾的改變和口味的異常,吃飯沒什麼胃口,又由於“脾開竅於口”,故出現口中發黏,若是伸出舌頭一看,會發現舌苔是白膩的。

  胸腹脹滿,小便短澀 由於溼為陰邪,進入人體後留滯於臟腑經絡,易阻滯氣機,使得人體內的氣執行不暢,從而引起多種不適。如溼邪停滯在胸膈,則會引起胸膈的氣機不暢,出現胸悶;溼困脾胃,脾胃的升降失常,氣機阻滯則出現脘腹脹滿;溼邪停於下焦,氣機阻滯,氣化不利則小便短澀。

  頭部沉重,四肢睏乏 溼性重濁,其致病表現的症狀一般具有沉重,重著的特點。又由於“脾主肌肉”,若是溼邪侵犯肌表,可出現全身困重,四肢困重、倦怠乏力,頭重頭沉猶如被布包裹。若是溼邪留滯在經絡關節,則可見關節疼痛重著。

  下肢浮腫,經常洩瀉 溼性屬水,水性趨下,所以溼邪致病具有趨下,易損傷人體下部的特點。常表現為下肢浮腫,洩瀉,一般大便稀但黏而不清利,便完後感覺不爽。若是痢疾,便一般為黏液.性膿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