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城的風水怎麼樣

  風水是漢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青囊,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認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那麼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過的了。相傳風水的創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起源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天師後裔、風水大師張金華雲:信風水不一定起作用,但不信可能起反作用。

  一、福州城址選擇與風水中國古代人們對城址的選擇十分慎重,認為它是未來事業興旺與否的關鍵,關係到族人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必須作為頭等大事,集中全族人的智慧,由最高領導者作出決定。《詩經》中《大雅·公劉》篇就記述周朝祖先公劉,約在公元前十五世紀,率領族人遷居陝西旬邑縣選址建城的經過。

  二、福州古城建築中的風水格局福州地處福建東南部,古時是閩江入海口,四面環山,氣候宜人,地理條件十分優越。自閩越王無諸建都城於福州,二千多年來福州一直是福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明朝初年重修福州府城後,形成理想的風水格局。

  1、相對封閉式格局明代福州古城修建後,形成一個相對封閉式的地理環境。從城中看,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方山***五虎山***,北有蓮花山,這四座大山的餘脈環繞福州城,形成山環形勢。閩江自北向南,從福州城南穿流而過,其支流環繞福州城,形成水繞形勢。

  2、南北中軸的形勢福州古城建築自北向南形成南北中軸線的形勢。城北為屏山,在屏山正北城牆上建樓,稱作樣樓,後改名鎮海樓,為全城制高點。從鎮海樓向南,即是全城最重要的寺廟華林寺。鎮海樓與華林寺上下呼應,成為城北最主要的風水寶地。鎮海樓歷經多次重修,於1970年被拆毀,至今未重修,甚為可惜。

  3、陰陽協調的佈局福州古城建設的平面佈局採用風水思想中的四分世界觀,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代表東、西、南、北四方守護神。福州古城建有東、西、南、北城門,與中心鼓樓結合起來,形成陰陽協調的佈局,反映天圓地方的形勢。古城由南北中軸線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為閩縣,西為侯官縣,東西兩面相對平衡協調,形成均衡的城市佈局。

  4、趨吉避凶的措施按照風水理論,任何一處地理,無論風水如何好,總有不足之處,必須採取措施補救,福州古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