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M***為發生於B淋巴細胞的惡性漿細胞病。好發於中老年,但近年發病率有增高及發病年齡有提前趨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

  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表現

  MM的臨床表現除貧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見臨床表現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狀態或靜脈血栓等其它臨床表現。

  臨床上MM的誤診率高達40-50%,引起誤診的常見臨床表現如下:

  一、感染

  由於正常免疫球蛋白減少,異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無免疫活性;白細胞減少、貧血及放化療等影響正常免疫功能,故易於反覆感染。患者可以發熱作為首發症狀就診。易發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統感染,女性患者更易於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對於中老年患者反覆發生感染,不應僅侷限於抗感染治療,應在抗感染治療的同時,積極尋找是否有原發病。若患者合併有骨痛、貧血、出血等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質破壞是本病的突出臨床表現。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見,其次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於本病患者常有嚴重骨質疏鬆,常在稍用力或不經意情況下即可發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機械性壓迫引起神經系統症狀,嚴重者造成截癱。若截癱時間過久即使經過有效治療,患者也很難恢復行走,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也可出現骨骼腫物,瘤細胞由骨髓向外浸潤骨質、骨膜及臨近組織形成腫塊。

  侷限於一個部位的孤立性漿細胞瘤較少見,最終可演變為多發性骨髓瘤。

  X線檢查在本病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陽性病變部位主要在顱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見於四肢骨。典型表現為以下三種:①穿鑿樣溶骨性病變,為多發性類圓形透亮區,為本病的特殊X線表現。以顱骨、骨盆最易發現。②瀰漫性骨質疏鬆。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見於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見於肋骨等處。對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檢查以明確溶骨性病變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視,或就診於骨科,被誤診扭傷、骨折、骨結核或骨腫瘤而延誤病情。

  故對於中老年患者嚴重骨質疏鬆或發生骨折的患者,在診斷時應考慮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電泳等以早期明確診斷。

  常見影像學檢查對MM患者的綜合診斷價值依次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線檢查。

  三、骨髓瘤腎病

  腎臟病變為本病常見而重要的病變。臨床表現以蛋白尿最常見,其次為血尿。晚期可發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外研究發現,MM腎病患者在病理上腎小球病變較輕,而小管-間質病變嚴重,故患者臨床上很少出現高血壓。

  骨髓瘤腎病由多種因素所致,輕鏈蛋白尿對腎小管的損傷和輕鏈在腎小球的沉積引起的澱粉樣變是主要原因,此外骨髓瘤細胞浸潤、高血鈣、高尿酸血癥等也參與發病。

  免疫分型與腎損害關係密切,輕鏈型腎損害率最高。

  患者可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診於腎科或中醫科,被誤診為腎炎等而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使病情進展至晚期或發展至尿毒症。

  故對於中老年患者長期蛋白尿、血尿不能明確診斷者,應及時作腎活檢、骨髓穿刺或骨髓、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電泳等骨髓瘤相關檢查。

  多發性骨髓瘤診斷

  1.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症:見於結核、傷寒、自身免疫病等,一般骨髓漿細胞不超過10%,且均為成熟漿細胞。

  2.其他產生M蛋白的疾病:慢性肝病、自身免疫病、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等可產生少量M蛋白。

  3.意義未明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癥***MGUS***:血清中M蛋白低於30g/L,骨髓中漿細胞低於10%,無溶骨性病變、貧血、高鈣血癥和腎功能不全。M蛋白可多年無變化。約5%的患者最終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

  4.骨轉移癌: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損周圍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鹼性磷酸酶明顯升高。有原發病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