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藥不能喝酒的原因

  喝中藥可以治療疾病,可以補身調理身體,但是喝中藥其實不能喝酒為什麼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這個不是絕對的,相反的,很多藥物還需要藉助酒的力來加速藥效或者達到病處,比如雲南白藥就有這樣的要求,大部分外科方面的藥物都需要用酒送服。酒性燥熱,容易傷陰動火,耗散正氣,所以中醫有:酒使氣散之說。不讓喝酒是對的。雖然說用藥期間不用禁止房事但是還是要節制的。

  喝中藥不能吃什麼

  1、清熱藥躲開辣椒

  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黃、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物,或者牡丹皮、黃柏、金銀花、桔梗、桑葉、連翹等寒涼藥物,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胡椒、咖哩、酒類等,否則會減弱清熱涼血類中藥的療效。

  2、治過敏別吃芒果

  如今,即便是在北方的冬天,我們也能買到芒果、荔枝等熱帶水果。

  這裡要提醒大家,除了海產類、花生等,芒果、荔枝也屬於“發物”,正在服用治療哮喘、皮炎等過敏性疾病中藥的人,最好不要吃這類食物。

  3、溫熱藥最怕冷飲

  室外雖然冰天雪地,可在屋內,暖氣、空調已經營造了一個溫暖如春的環境。很多人因此在大冬天還喜歡喝冷飲。這可能使人們的胃腸在不知不覺中變虛。

  吃太多冰冷食物會讓胃的溫度下降,不利於消化食物。

  4、溫補中藥忌白蘿蔔

  人蔘是補氣的,而蘿蔔是行氣、降氣、破氣的,如果蘿蔔和人蔘同時吃,可能會削弱人蔘的補氣功效。

  其他的溫補類藥物,如西洋參、黨蔘、黃芪、何首烏、熟地等,都與人蔘具有類似的功效,不適合與蘿蔔同服。

  無論生的還是熟的,蘿蔔都有行氣的作用,要注意避免與補藥合用。

  此外,具有清熱解毒的綠豆,也會“抵消”人蔘等藥物的補益作用。

  酒的作用

  1.酒對人體益害兼有。它既具有補養效益,又具有醫療保健效能。適當飲酒,能加速血液迴圈,活血化淤,減輕心臟負擔,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過去一般傳統觀念認為,有冠心病的人絕對不能喝酒。酗酒者血壓最高,其次則是不飲酒的人,而少量飲酒的人則血壓最正常。

  2.還發現適量飲酒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質成分,具有減緩動脈硬化和心肺病發作的危險。為什麼適量飲酒能減少心臟病發病的危險?一位生物學家從一種烈性威士忌酒裡發現,它含有植物雌激素,並初步揭開了它的奧祕:這種雌激素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所以能夠預防心臟病。我國古代中醫認為,酒有通筋活絡的作用。雲:“酒為百藥之長。”這是對酒的醫藥價值的最高評價。並一直延用在酒內加泡藥材的方法,用以防病治.

  3.由於果酒、黃酒、啤酒等低度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各種氨基酸以及維生素,經常適量小酌無疑有好處。如有條件能堅持常飲少量原汁葡萄酒,既可強心補血,軟化血管,又可治療多種貧血症。因為葡萄酒除含糖、醇、酸類,蛋白蛋、礦物質、酯、氨基酸等人體所需物質外,還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6、維生素D等這些促進人體發育防治疾病發生的各種維生素。為此,有些醫生建議:低血壓患者每日可堅持喝15毫升丁香葡萄酒,作為一種良好的輔助性治療。

  4.啤酒,因其含有二氧化碳有消暑解熱之奇功,是夏季的一種理想的清涼營養飲料,不僅能解渴、助消化、健脾胃、振食慾,而且對某些疾病,如高血壓、貧血病等,均有一定的醫療效果。

  【注意】陰虛、失血及溼熱甚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