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精選
作為海爾集團的執行長、一位走向國際舞臺的共產黨員,張瑞敏能將海爾打造成一個屬於咱中國人自己的世界級名牌,其祕訣何在?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哪些因素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1:品牌決定一切
張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
1985年4月,當眾將76臺存有嚴重質量問題的電冰箱砸毀。事後許多人都佩服張瑞敏抓質量的決心,卻沒有充分意識到他抓品牌的遠見卓識。單純從眼前的物質利益來看,冰箱也許是可以不砸的,因為經過修理後還可以使用。但張瑞敏要的是向全國消費者表態:我海爾就是對質量一絲不苟!幾十臺冰箱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塑造一個質量過硬的品牌形象,孰重孰輕現在看來立馬見分曉。但在那個時代,許多企業連商標意識都沒有,何談品牌意識?張瑞敏的所作所為就非常難能可貴了。
當下有許多企業認為自己還太小,沒有資金能力來實施品牌戰略。殊不知當年的海爾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只是一個集體小廠,虧空達一百多萬元,年銷售收入僅三百多萬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張瑞敏走馬上任,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就將海爾打造成國內甚至國際大品牌,靠的是什麼?
因為他明白,企業不是等做大了再搞名牌戰略,而是利用名牌戰略做大企業。這一點,值得每一箇中小企業深思。
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2:突破傳統套路
2001年3月底,座落在海爾開發區工業園的海爾國際物流中心正式啟用。該物流中心具有海爾特色的“一流三網”管理模式可實現四個目標:
1、為訂單而採購,消滅庫存。
2、雙贏,贏得全球供應鏈網路。
3、三個JIT***準時生產方式***——採購、配送、分撥物流,實現同步流程。
4、計算機網路連線新經濟速度。
張瑞敏從一開始的以物流為中心到把物流發展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再到創造性地提出三同步模式,是中國工業企業的創舉。這套管理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跟海爾可以依賴的巨大基礎資源息息相關。
1、著名的OEC管理模式和市場管理。
2、借力發展。邀請專家提供方案、借鑑國外成熟模式拿來就用。
3、對現行組織機構的重大創新,每一位員工積極參與。
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3:熟諳用人之道
張瑞敏實施的“三工並存,動態轉換”的管理辦法,從根本上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培養了員工的敬業感和進取精神,使企業永遠保持活力。
所謂三工轉換,指全體員工分為優秀、合格、試用三種,分別享受不同的待遇,並根據工作業績和貢獻大小進行動態轉換。一部分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上轉為合格或優秀員工;極少數員工因為工作疏忽被下轉為試用員工,後來立功補過又轉回合格或優秀員工。如此一來,員工逐漸培養起對個人和企業的職業責任意識。
此外,張瑞敏還把新產品的開發與個人利益掛起鉤來。開發人員的收入只與產品的銷售掛鉤,這就把他們推上了市場。所以開發人員必須時時關注市場上反饋了什麼技術問題,馬上去解決處理。這一招大大加快了新產品的開發速度。
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4:企業文化的精心培育
張瑞敏認為企業發展的靈魂是文化,海爾過去的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這位誕生於中國儒家文化發祥地的企業領導人不但有著濃厚的東方文化底蘊,又通過學習借鑑了大量的西方先進文化,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海爾企業文化。為了實現海爾發展的大目標,他制定了文化戰略的大系統和實施這個大系統的三個子系統:
1、企業內部系統。用海爾的核心文化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2、企業外部系統。用海爾的營銷文化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的需要,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3、企業快速反應系統。用海爾的戰略理念,緊緊關注並跟上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及時抓住機遇,發展企業規模。
企業的問題都在於人,企業文化就是要研究人——人的意願、人的心智、人的思考方式。以為人本的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而海爾文化的昇華,用張瑞敏自己的話說,靠的是讀書、學習。一方面借鑑西方先進國家的科學管理模式,一方面融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華,兼收幷蓄,創新發展,然後自成一家。
有人說,可口可樂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間燒掉,但只要把人留下,很快就能復甦。這句話用在海爾身上,亦可。
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5:速度第一
“永遠比對手快一步”是張瑞敏訂下的標準。海爾之所以能在中國的家電市場上遙遙領先,根本原因就在於它不斷運用科技新手段開發新產品。
海爾成功的關鍵因素6:搶灘美國市場——果敢的作風
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市場,美國成為海爾海外擴張策略的重中之重。海爾在美國卡羅萊納州的小鎮堪德投資4000萬美元興建了工廠;花費1450萬美元購買位於曼哈頓市中心的格林威治儲蓄銀行樓,作為辦公室和研發中心以及產品陳列室;並已在洛杉磯成立了設計中心。至此,海爾在美國真正實現了“本土化設計、本土化製造、本土化營銷”的三位一體格局。
業內人士分析,美國家電市場將由於海爾的搶灘而面臨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