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小孩大便出血怎麼回事

  有些孩子幾天才排便一次,而且大便又硬又幹,乾硬的大便會將肛門周圍的黏膜擦破而出血。因為大便時的痛苦,使嬰兒不敢再大便,致使糞便停留在腸道時間過長,將水分充分吸收,使糞便更加乾燥,排便更困難,從而形成惡性迴圈。嬰兒便祕應當予以重視。應多吃含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多喝開水。增加戶外活動,多運動也可促進腸蠕動,使大便通暢。

  兒童出現便血的原因很多,整個消化道出血都可引起便血。肛門排出的大便中帶血,不管顏色是鮮紅的、暗紅的還是柏油樣的,都稱為便血。大多數便血都是由於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但也可以是全身疾病表現的一部分,有時因吞入來自消化道外的血液也可引起“便血”。

  常見的便血原因有以下幾個:

  1、消化道疾病 為便血最常見原因,包括食管靜脈曲張、食管異物、潰瘍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腸套疊、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絞窄性腸梗阻、 美克耳憩窒、腸息肉、肛裂等。

  (1)肛裂:多見於兩歲左右的幼兒

  便血特點為肛門有點滴鮮血,同時伴有排便痛,孩子大便時哭鬧不安,大便乾硬。引起肛裂的原因有許多種,如先天性肛門狹窄、排乾硬大便時撕裂肛門,以及小兒便血肛門損 傷或感染。孩子出現肛裂,家長若沒有及時發現或處理不當,患兒很容易產生肛瘻。

  提醒:在預防治療方面,家長要經常給孩子清洗肛門,保持肛周清潔並塗搽潤滑藥物,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2)直腸息肉:多見於3—6歲兒童

  便血特點為排便終了時出現鮮血,量少,不與糞便混雜。息肉通常長在腸壁的黏膜上,好像一個帶蒂的肉疙瘩,通常如黃豆或蠶豆大小。位置低的息肉,排便時可脫出肛門,猶如一個紅色“肉球”。如果患兒為單發性直腸息肉,可採用手術摘除而治癒,若為多枚息肉,則應分次手術治療。

  (3)肛裂 :多見於2歲左右嬰幼兒。

  便血特點為肛門少量點滴鮮血 ,同時伴有排便痛、哭鬧不安、大便乾硬。引起肛裂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肛門狹窄、排幹大便時撕裂肛門及肛門損傷或感染。肛裂的處理包括保持肛門清潔 ,塗擦潤滑藥物 ,多吃油性易消化食物。

  (4)急性壞死性腸炎 :

  便血特點為赤豆湯、洗肉水樣、腥臭味 ,伴有高熱、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嚴重時出現休克。血常規檢查的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5)美克耳憩室 :一種先天性腸道畸形 ,多見於 2歲以內小兒。

  便血特點為突然大量便血、先黑後紅。採用同位素掃描對憩息伴出血可確診。對美克耳憩室以手術治療為宜。

  此外 ,腸旋轉不良、腸重複畸形、食管裂孔疝等疾病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而產生便血。

  如果兒童出現便血,家長一定要注意了,這很可能是患上了幼小兒便血年性息肉,該病多發生於人體直腸或乙狀結腸,主要好發於兒童,也可見於青年人。此病發病年齡自出生數月至十餘歲不等,其中男性多於女性。

  從幼年性息肉分析,息肉直徑大小從0.8cm 至3.5cm 大小不等。幼年息肉主要症狀為,便時帶暗紅粘液性血液,大便爛或爛硬交替,每日一次至數次不等,出血少則為大便表面帶血,多則數十毫升至上百毫升不等。因長期出血及息肉炎性刺激可導致腹瀉,以至發生慢性貧血,消瘦,面色蒼白,平時易感冒出汗,頭髮稀疏枯黃、生長髮育緩慢等症狀,息肉若不及時得到診斷及治療,將會繼續增大。

  2、血液疾病 新生兒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過敏性紫癜等。

  3、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傷寒等,新生兒吞入母親產道血或乳頭破裂的血,鼻、咽、齒齦出血的吞入等。

  4、食物或藥物的影響。某些食物和藥物也可引起大便顏色的變化,有時容易與便血混淆。如夏天吃大量西瓜和西紅柿後可以使大便顏色變紅,貧血小兒服用鐵劑後大便可發黑,食用動物血後大便顏色也可發黑,這些由於食物和藥物引起大便顏色的變化不屬於便血。兒童便血往往是多種疾病的一個危險訊號,既有內科疾病,外科疾病也很常見,應引起家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