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導致輸卵管堵塞

  輸卵管堵塞主要導致女性不孕,佔女性不孕的25%至35%。那麼,?輸卵管堵塞怎麼治療和預防?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婦科炎症

  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表現為雙側輸卵管炎,久而久之使輸卵管的開口,特別是接受卵子的那一端***稱之為傘端***部分或全部閉鎖,也可使輸卵管內層粘膜因炎症粘連,使管腔變窄或閉鎖。這樣,使卵子、精子或受精卵的通行發生障礙,導致不孕。嚴重的盆腔炎可蔓延至盆腔腹膜、子宮及子宮頸旁邊的組織,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組織變硬,活動不靈,特別是輸卵管失去柔軟蠕動的生理效能,變得僵硬、扭曲,管腔完全堵塞,達到無法醫治的程度。

  輸卵管炎:

  當發生輸卵管炎時,輸卵管的最狹窄部分及傘端很容易發生粘連而造成管腔狹窄或完全閉鎖,這樣,精子和卵子就不能在管腔內相遇,因而造成不孕。

  2、不潔性生活:

  因不潔性生活感染各種疾病,如性傳播疾病等,病症都會繼發輸卵管炎症,造成不同程度地輸卵管堵塞。

  3、長期陰道出血:

  由於婦科腫瘤、子宮病變等原因導致月經過多、月經淋瀝不盡等不規則陰道出血現象,沒有治療,繼發炎症感染,導致輸卵管內潰爛、堵塞。

  4、人工流產:

  人流手術時由於機械刺激、操作不當或流產不全等多方面原因,常常導致女性繼發各種炎症感染;隨著各種致病菌的相繼侵入,由子宮蔓延到盆腔、輸卵管,導致輸卵管發生感染,引起輸卵管堵塞。

  輸卵管堵塞的治療

  1.輸卵管近端阻塞的治療

  輸卵管近端梗阻佔女性輸卵管疾病的10%至25%,近段輸卵管梗阻的復通可採用宮腔鏡下COOK導絲復通術或輸卵管部分切除再吻合術,宮腔鏡下導絲復通是通過宮腔鏡下將COOK導絲插入輸卵管間質部進行輸卵管通液,通過導絲套管的分離、擴張作用及液體的衝擊作用復通輸卵管的間質部及峽部,手術操作簡單,但費用較貴,約85%的近端輸卵管堵塞可以通過近端導絲疏通得到解決,但術後妊娠率報道差異較大,12%~39%,宮外孕的發生率為2%~9%。如果不能進行導絲復通的患者,可以尋找梗阻部位進行輸卵管部分切除吻合術。

  2.輸卵管中段梗阻的治療

  中段輸卵管病變是指輸卵管中間部位阻塞或缺失性改變,引起疾病的原因為輸卵管妊娠與輸卵管絕育,輸卵管吻合術是輸卵管中段梗阻的常用手術方法,是在腹腔鏡下切除輸卵管堵塞部分並吻合輸卵管兩斷端。國外報道輸卵管吻合術的術後妊娠率為74%~81%,宮外孕發生率為4.8%。

  3.遠端輸卵管堵塞的治療

  遠端輸卵管病變佔輸卵管性不孕的85%。遠端輸卵管堵塞的病因是盆腔炎和腹膜炎及先前的盆腹腔手術史。

  ***1***輸卵管造口術是解決輸卵管遠端梗阻致不孕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由於梗阻的輸卵管常伴輸卵管腔纖毛組織的嚴重破壞,及輸卵管肌層蠕動能力的損傷,因此,術後妊娠率僅在30%左右,決定手術成功與否的因素除了操作技巧外還與輸卵管的破壞程度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闌尾炎等形成的輸卵管外部粘連,輸卵管本身的纖毛細胞及黏膜皺褶未受損傷,術後妊娠率相對較高;相反,由衣原體、淋球菌或結核桿菌感染造成的輸卵管梗阻,往往造成輸卵管內膜的嚴重破壞,輸卵管造口術的效果就比較差。

  ***2***輸卵管傘成形術這一部分內容是指那些還沒有完全閉合形成積水的輸卵管傘端粘連的分解或擴張狹窄的輸卵管。相對來講,這部分患者輸卵管的損傷較完全閉鎖或積水形成者明顯輕微。因此,手術的效果也比較顯著。如果沒有明顯的輸卵管和卵巢周圍粘連,分離後的傘端黏膜良好,80%以上的患者可在術後獲得宮內妊娠。但如果輸卵管與卵巢或周圍組織形成緻密的粘連,分離後創面巨大,則手術的預後較差,術後自然受孕率下降,宮外孕風險增加。當輸卵管遠端和近端阻塞同時存在,手術成功率為5%或更少。

  ***3***輸卵管切除術研究表明輸卵管積水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有害作用,可能的作用機制是積水的輸卵管中的毒素可以逆流進入宮腔,損害移植的胚胎。

  ***4***附件周圍的粘連的處理輸卵管卵巢粘連鬆解術:是指分解卵巢和輸卵管之間以及一切附件周圍的粘連。輸卵管周圍粘連干擾了輸卵管的拾卵功能和配子運輸功能,如果卵巢周圍粘連形成,還會抑制卵子的排出。輸卵管卵巢粘連分解術使累積妊娠率增加三倍,如果為輕度膜狀粘連,則術後妊娠率良好***24個月,60%***,但是如果粘連緻密,則結局很差,這些患者最好採取IVF。

  輸卵管堵塞的預防

  1.注意生殖系統的清潔衛生,預防各種病原體***特別是性傳播疾病***的感染是最關鍵的,人工流產術、分娩術、取放置宮內節育器,及其他宮腔手術時,應進行嚴格消毒,避免不適當的宮腔操作,避免不潔性生活,避免經期同房,反覆輸卵管通液術等。

  2.積極根治肺結核、淋巴結核,以防感染盆腔結核。

  3.女性一旦患有附件疾病,應遵守治療原則,採取積極態度,徹底治療,儘快控制病情,防止轉為慢性。

  4.加強鍛鍊,增強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