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調研報告

  要做村情的調研報告要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範文篇1

  岔河村位於丁嘴鎮西南2.5公里處,全村陸地面積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2380畝,主要以稻麥輪種為主。有11個村民小組、535戶、2400人。全村現有建檔立卡戶70戶、239人,低保戶26戶、72人,五保戶6戶、6人,外出務工人數為650人,本地就業人數為230人。

  一、綜合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科學發展觀,分析、研究和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結合岔河村經濟、人文、地理資源現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力爭通過二年努力,實現村級經濟“跳躍式”發展,使全村基本達到“經濟健康發展、生活比較富裕、村風明顯改善、村容整潔有序、民主法治進步”的目標,成為丁嘴鎮新農村建設的示範點和經濟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先行者。

  二、個性目標

  1、經營好村級創業實業公司。丁嘴鎮岔河村為進一步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在區領導的關心下,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於2015年11月成立了岔河村村級創業實業公司-宿遷市陸岔人家家畜有限公司。實業公司從事農村綠色食品的銷售,包括散養家禽、菜籽油、金針菜、蛋類等綠色食品,2015年春節期間公司與宿遷市人保財險有限公司進行了第一次農副產品採購交易,對村及周邊農副產品進行收購、加工、包裝並運送至人保公司,純綠色農副產品受到了人保公司員工的一致好評,公司第一次運作即獲利10000多元,發展前景良好。

  2、發展好宿豫區岔河木材加工廠。宿豫區丁嘴鎮岔河村木材加工廠於2015年12月建成,投入資金為15萬元,其中宿豫區區委辦公室幫扶10萬資金,自籌資金5萬元。木材加工廠佔地4畝,其中生產車間與庫房佔地320平米,每日可生產板皮6000張,每張板皮價值1.05元,利潤約為0.03元,每年可產生約6萬元效益。

  3、做好流轉土地工作為民增收。人保財險公司現代農場基地,是宿遷市人保財險有限公司投資150萬元興建的現代化綜合農場。一期流轉土地約300畝,已基本流轉到位,二期計劃流轉土地1000畝,該基地內設有綠色糧食基地、蔬菜基地、高效養殖場等農業專案。專案建設成後,可提供就業崗位20個以上,重點吸納12戶流轉土地的低收入群眾就業,平均月工資收入800元以上。

  三、黨建和社會穩定目標

  1、加強支部建設,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充分運用遠教平臺的豐富資源,抓好黨員隊伍政治思想素質和法律意識提高,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每位黨員成為群眾的一面旗幟。同時,把規章制度作為基層建設的“綱”,切實用規章制度把支部建設統一起來、規範起來,堅決糾正將規章制度束之高閣,憑個人好惡、憑“老經驗”辦事,靠“土政策”、“土辦法”管事的做法,克服工作上喊得凶、抓得鬆和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2、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注重村級發展人才隊伍培養。積極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對那些積極上進,工作肯幹,思想作風正派的先進青年,對其進行正確引導、重點幫教,端正他們的入黨動機,計劃任期內發展黨員3-4名。同時,注重培養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雙帶型”致富能手,新培養創業致富帶頭人5名,確保村幹部人人有致富專案,全部培養成“雙強型”村幹部,並做好大學生村官傳幫帶及創業工作。

  3、勤政廉潔,樹立良好黨員幹部形象。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嚴格遵守黨規黨紀和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忠於黨,忠於人民,堅決做到謀事不謀利,奉獻不索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抗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工作上嚴要求,生活上不攀比,以身作則,任勞任怨,做清廉的表率,樹立廉潔奉公的村幹部形象,使組織放心,使人民滿意。

  4、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有一個***團結的局面,努力做到本村一般民事糾紛自行調處,把不穩定的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杜絕上訪事件的發生。

  範文篇2

  按照《張家口市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推進方案》的要求,市公用局駐涿鹿縣礬山鎮龍王塘村工作組通過召開村兩委幹部座談會、村民代表座談會、入戶走訪、填寫《民意調查表》等形式,對村情進行了調研,形成如下村情報告。

  一、村莊概況

  龍王塘村位於涿鹿縣礬山鎮南2公里處,地處丘陵山區,此地明初建有龍泉寺,取名龍王塘。全村總面積13平方公里,現有居民817戶、2199人,其中貧困戶463戶,貧困人口1398人,低保戶有88戶124人,五保戶有14戶14人,每年外出務工近210人,年人均純收入2600元,扶貧物件1398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為5535畝,其中包括水澆地3500畝,旱地2035畝,另有退耕還林地3426畝,為礬山鎮第一大村。

  二、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1、村兩委幹部基本情況

  龍王塘村兩委於2015年1月換屆完畢,現有兩委幹部3人,均屬三屆連任並高票當選。村支書兼村主任李佃全,男,48歲,本科學歷;村兩委委員範興華,女,50歲,高中學歷;村兩委委員黃永明,男,48歲,高中學歷.現有村民代表36人.

  2、黨員基本情況

  龍王塘村現有黨員110名,35歲以下的22人,60歲以上的48名;2015年以來共發展黨員32名,2015年新發展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名。

  3、村兩委班子執行情況

  2015年前,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及多種原因,至使村內矛盾突出,幫派對立,人心渙散,基礎設施薄弱,甚至有部分村民圍攻礬山磷礦,群體上訪,村裡秩序一片混亂。2015年3月,在省第七屆村委會換屆選舉中,李佃全以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龍王塘村結束了六年沒有村委會的歷史。同年五月,他又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近年來,龍王塘村在以李佃全為“帶頭人”的村兩委班子,一心一意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逐步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促進了全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支援。村黨支部從抓黨員隊伍入手,較好地堅持了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黨員“雙帶”、黨支部議事、民主評議支部和黨員等制度,經常組織黨員開展學黨章、學科技和義務修路等活動,使黨員在日常生產與生活中能起到先鋒模範作用。村兩委實行了“一清四議兩公開”制度,認真堅持民主議事制度,村內重大事情都由村兩委成員和村民代表共同商定辦理。村兩委還大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村規民約》,組建了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婦女禁賭會,群眾哪家有大事小情、喪事喜事,村兩委都準時到場提供服務,真正成為了村民的“主心骨”.村兩委還組織群眾開展十星級文明家庭評比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提高了村民素質,保持了全村穩定。

  存在的問題:一是部分村幹部素質仍有提升空間。思想有時保守,學習和掌握現代管理知識並靈活運用於農村工作實際方面有待提高;二是兩委在充分調動和利用黨員和村民代表等骨幹的積極性方面有待加強,執行制度的堅持上還有待進一步規範;三是當前村幹部任務重、壓力大、待遇偏低,村幹部的吸引力降低,同時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村民參與村政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全村以種植業為主。主要農產品有玉米、杏扁、葡萄等,群眾缺少致富渠道,增收緩慢。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村級經濟歷來以農業為主,農業規模較小,特色農業較少,農業發展沒有形成產業化的路子。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財政補助,債務負擔重。村莊基礎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及文化設施等不夠完善,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亟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建設和改造。

  全村人口較多,事務繁雜,村務管理方式、手段需要改進。該村現存有蚩尤寨、蚩尤鬆、蚩尤泉等歷史遺蹟,其中蚩尤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受資金的制約,一直沒有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科學開發,沒有制定過村莊綜合規劃。

  礬山磷礦、紫利元選礦廠、龍泉礦泉水廠建在本村,可為村裡部分村民打工提供便利條件.本村有機井4眼,但輸水管道距離短且存在老化現象;有完全小學一所,村級醫療點3個,各類個體工商戶82家,村委辦公室和會議室8間;有危舊戲臺一個,800平方米文化廣場兼球場一個,需要維修改造.

  該村歷史久遠,民風淳樸,每逢傳統民俗節日,都要舉行帶有濃厚地方文化韻味的舞龍、秧歌表演等活動。村裡組建有舞龍隊、秧歌隊,每年冀臺經貿洽談會在三祖聖地祭祖活動中和每年春節前夕都少不了舞龍隊、秧歌隊的助興表演.

  四、幸福鄉村計劃情況

  該村現沒有列入幸福鄉村計劃。該村在2015年文明生態村建立活動中,以“三化”標準做為建立目標,初步形成了村民集居區村街道路3縱3橫的格局。2015年,圍繞推進幸福鄉村建設,著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結合龍王塘村申請省級新民居提升工程實際,初步規劃了一些建設專案.

  一是飲水安全:龍王塘村1990年建設自來水入戶工程,鋪設地下自來水管道共有1萬多米.其中有1000米已嚴重老化,多次破裂,經常造成飲用水汙染並影響周圍居民房屋安全,需徹底更換。

  二是村街道路硬化:龍王塘村位於礬山鎮區南2公里處,礬蛭旅遊公路穿村而過,在2015省級文明生態村建立中,該村已硬化村街道路4條。現需硬化東西主要街道2條。另外該村30%的勞動力在本村地界內礬山磷礦打工,是村民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但通往礬山磷礦的街道,是一條膠泥路,出行極為不便,亟需硬化。以上待建的3條街道共需硬化3000米.

  三是村衛生室建設:本村現有村級醫療點3個,現計劃投資2萬元裝修整改村級衛生室3間,建成80平米的標準醫療室一個,改善村民的就醫條件。

  四是垃圾處理:根據涿鹿縣和礬山鎮《關於公路兩側及沿線村莊環境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該村列入礬山鎮公路沿線村莊環境治理範圍,可望徹底解決村街道路髒、亂、差的現象,為配合縣、鎮的治理方案,該村需建設垃圾填埋場一處。

  五是安全穩定用電:該村現有3臺變壓器,合計容量340千瓦,基本能滿足目前用電需求。

  六是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該工程還沒有實施到村。村裡有的文化廣場,廣場內的戲臺是60年代建設的,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亟需翻修改造;另需購置舞龍隊、秧歌隊配套演出裝置,以滿足涿鹿縣尋根祭祖品牌形象和各種龍文化節慶活動的需要;另計劃安裝村民健身器材及配套座椅等,以滿足村民閒時健身活動需求。

  各類報告七是農家書屋建設:由於該村一直未建農家書屋村,按照省、市檔案精神,結合省及市公用局的具體幫扶,今年計劃建成30平米的農家書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