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的治療方法及護理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近年來對於房顫的治療得到了很大的重視,那麼我們一起來了解房顫的治療方法吧。

  治療方法

  心房顫動的分類:初發房顫,包括初發陣發性房顫、初發持續性房顫、急性心肌梗死併發的房顫、預激合併房顫;反覆發作的陣發性房顫;復發的持續性房顫;永久性房顫。心房顫動的治療如下:

  1、轉復房顫:房顫患者轉復為竇性心律並長期維持竇性心律是最理想的治療結果,可以有效消除症狀、改善血流動力學、減少栓塞的發生、消除心房重構,而且不用長期服用抗凝藥物。

  2、控制心室率的治療:凡有證據表明房顫已經持續數年,轉復後很難維持竇性心律的患者,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轉復的風險大於房顫本身的患者,無症狀且無特殊理由必須轉復的患者應考慮控制心率治療。

  3、房顫的抗凝治療:但目前國內房顫的治療率低,尤其是抗凝治療,有百分之30左右的患者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療。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一是房顫起源於心房內的某些部位的快速異位節律點;二是房顫本身可以誘發心房的重構,包括電生理和組織學的重構,這些重構反過來促進房顫的發作和持續。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血管疾病者和左心房擴大、超聲心動圖發現左心房血栓的房顫病人,除了服用房顫治療藥物外,必須進行抗凝治療,甚至應該以抗凝治療為主。

  日常護理

  1、一般護理。術後患者入CCU進行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徵情況,每30分鐘測量P、R、BP,直至平穩。持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患者心率、心律變化,觀察有無房顫、房撲等心律失常發生。

  2、穿刺部位的護理。術後絕對臥床休息24h,雙側腹股溝穿刺處於彈力繃帶加壓包紮,肢體制動12h,密切觀察穿刺肢體足背動脈搏動、面板溫度、顏色及感覺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飲食護理。房顫射頻消融術部位與食管接近,為防止出現心房-食管瘻併發症,術後第一天給予涼流質飲食,術後2周予涼軟食,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囑患者少食多餐,增加營養,保證各類營養素攝入。1月後無異常可恢復正常飲食。

  危害性

  1:房顫對心功能影響

  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臟射血功能降低,不能滿足患者機體需要,導致出現心衰症狀,如呼吸困難、雙下肢水腫等。心衰反覆發作,患者心功能逐漸降低、纖維化加重、心肌細胞減少,最終導致死亡。

  2:死亡率增加

  許多研究表明:房顫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險因素。在沒有合併其他心血管疾病,房顫可使死亡率增加1倍。合併心衰時,房顫者比沒有房顫者死亡率男性增加2.2倍,女性增加1.8倍。

  3:血栓形成與栓塞

  正常竇性心律時,心臟內血流為層流,房顫時則變為湍流,即使基本單一方向的血流變為漩渦狀,增加對於心內膜損傷,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隨血流流動。如血栓較大,可能坎墩在瓣膜口,導致心臟不能排血,可能引發猝死。較小的血栓可栓塞在腦、腎、肢體、脾等多器官,造成多器官損傷。如發生腦栓塞,可能發生死亡、偏癱、肢體運動或感覺障礙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