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病毒,那麼你對埃博拉病毒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埃博拉病毒的簡介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熱***EBHF***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艾滋病為3級,SARS為3級,級數越大防護越嚴格***。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埃博拉病毒的傳播途徑

  敏感細胞

  綠猴腎細胞***Vero***、地鼠腎細胞***BHK***、人胚肺纖維母細胞等均可用培養EBoV。病毒感染細胞後7h,培養物中可檢測到病毒RNA,18h達高峰,48h後可見到細胞病變。7~8天后細胞變圓、皺縮,染色後可見細胞內病毒包含體。

  傳播方法

  各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普遍易感,經腸道、非胃腸道或鼻內途徑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後2~5天出現高熱,6~9天死亡。發病後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倉鼠、乳鼠較為敏感,腹腔、靜脈、皮內或鼻內途徑接種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雞胚不敏感。人群普遍易感,無論其年齡和性別。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熱病人、感染動物密切接觸的人員如醫務人員、檢驗人員、在埃博拉流行現場的工作人員等。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熱性,但在60攝氏度的條件下60分鐘將被殺死。病毒主要存在於病人的體液、血液中,因此對病人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各種穿刺針、插管等,均應徹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壓蒸氣消毒。埃博拉病毒還可能經過空氣傳播。實驗人員將恆河猴的頭部露出籠外,讓其吸入直徑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氣霧,猴子4~5天后發病。每天與病猴密切接觸的6個工作人員的血清發現該病毒抗體陽性,其中5人沒有受過外傷,也無注射史,因此認為可通過飛沫傳播。

  病毒可透過與患者體液直接接觸,或與患者面板、黏膜等接觸而傳染。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雖然猴子間的空氣傳染在實驗室中已被證實,但並不能證明人與人之間能夠透過空氣傳播病毒。美茵嘉護士是空氣傳染的可能病例,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輩⒉蝗範ㄋ?僑綰謂喲サ講《盡02├?《鏡牧饜寫蠖際且蛭?皆旱幕肪常?愀獾墓?參郎?⑺媧ζ?玫惱臚貳⑷狽Ω貉共》慷級砸交と嗽痺斐杉?笸?病R蛭?蝦玫納璞訃拔郎??諳執??囊皆褐校?2├?《炯負醪豢贍鼙?⒋蠊婺A饜小?/p>

  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在此期接觸病人甚至可能不會受感染。隨著疾病的進展,病人的因腹瀉、嘔吐和出血所排出的體液將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險性。由於缺乏適當的醫療裝置和衛生訓練,疫情的大規模流行往往發生在那些沒有現代化醫院和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的貧困地區。許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區正好具有這些特徵。在這樣的環境下,控制疾病的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針頭,在嚴格消毒情況下也不能重複使用針頭;隔離病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依照嚴格的規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護目鏡和防護服。所有醫護人員和訪問工作者都應當嚴格執行這些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10月6日釋出公報說,埃博拉病毒不通過空氣傳播,並且未有證據顯示病毒出現變異。因此一些關於埃博拉病毒可能會變異成可通過空氣傳播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臆測。世衛組織強調說,研究顯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觸出現症狀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方式是與患者體液直接密切接觸,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洩物、嘔吐物感染性最強,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發現病毒,唾液與眼淚有一定的傳染風險,不過在患者汗液樣本中從未檢測出完整的活體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預防措施

  疫苗研製

  2006年2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負責人加里·納貝爾稱,預防致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經通過了最初的人類安全檢測,其令人充滿希望的跡象表明,這種疫苗能使人類免受此病的感染。

  已經有21人接受了早期測試的試驗性疫苗。不過納貝爾提醒說,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證實這種疫苗是否成功。

  納貝爾和研究中心的同事從含有3個埃博拉蛋白質的DNA中研發出疫苗。他們說,這種疫苗能令猴子對埃博拉有免疫力。疫苗不僅能抑制這種病的傳播,還能保護醫生、護士和動物飼養員,以防患於未然。

  2014年8月9日,中國宣佈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體基因,同時具備對埃博拉病毒進行及時檢測的診斷試劑研發能力,這讓世界為之驚喜。於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高官也不斷提醒各國重視中國在應對疫情方面的豐富經驗。

  2014年9月8日,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發一種針對埃博拉病毒的測試疫苗,並且計劃九月開始在健康志願者身上進行測試。一旦倫理申請獲得通過就會開始進行試驗。如果這種疫苗效果良好,這項研究將延伸到西非的甘比亞和馬裡。

  研究人員希望這種疫苗能夠讓這些國家的人們防止感染這種病毒,但是首先要在未感染的人群中對這種疫苗進行測試。這種埃博拉病毒已經被證實非常難以控制,目前只能夠對藥效和疫苗的效果進行評估。

  這種疫苗含有埃博拉病毒的一種蛋白質,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引發免疫系統反應。研究的第一階段將在60位健康志願者身上進行試用。如果證實這種疫苗安全而且有效,那麼它就會被用於甘比亞和馬裡的80位志願者。到2015年,這種疫苗有可能在這些病毒爆發的國家得到更廣泛的使用。

  2014年9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稱,年底前可能將有大規模疫苗,用於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雖然科學家在對兩種疫苗進行試驗,但目前沒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據計劃,到年底前生產的疫苗數量,將能夠對疫情的控制產生一定的影響。據認為,目前埃博拉疫情已造成5個西非國家5800多人感染。

  2014年12月,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團隊自主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疫苗通過國家、軍隊聯合評審,獲得臨床批件,並於本月開展人體試驗。

  防範措施

  控制傳播

  控制“埃博拉”的擴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動態,加強國境檢疫,暫停進口猴子主要限制來自疫區的猴子,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除靈長類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對有出血症狀的可疑病人,應隔離觀察。一旦確診應及時報告衛生部門,對病人進行最嚴格的隔離,即使用帶有空氣濾過裝置的隔離裝置。醫護人員、實驗人員穿好隔離服,可能時需穿太空服進行檢驗操作,以防意外。對與病人密切接觸者,也應進行密切觀察。

  輔助性治療

  治療首先是輔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電解質,修復損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對併發症的治療。排除個別病例,埃博拉康復者的血清在治療疾病中並沒有什麼作用。干擾素對埃博拉也是無效的。在猴子試驗中,凝固干擾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學家宣稱,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獼猴中有3只康復。對埃博拉病毒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些抗病毒藥如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無效,主要是支援和對症治療,包括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控制出血;腎衰竭時進行透析治療等。

  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漿治療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爭議。

  埃博拉病毒的治療方法

  英國科學家研究顯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質成分的食物,而在象牙海岸流傳了一種方法,把牛尿煮沸飲用。

  現今唯一對抗方法為注射NPC1阻礙劑,埃博拉病毒需透過NPC1進入細胞核進行自身複製,NPC1蛋白於細胞間進行運輸膽固醇,即使阻礙劑會阻擋膽固醇的運輸路線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絕大多數的爆發都是短暫的時間。NPC1阻礙劑也能對抗馬堡病毒。

  攝入大量鹽水可防埃博拉是謠言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15日釋出一份宣告指出,某些產品與實踐可預防或治癒埃博拉病毒是謠言,經過完全檢測及批准的埃博拉疫苗可能不會在2015年前出現。

  世衛組織強調,儘管一些有前景的產品正處於研發中,但數十年來的科研工作並未發現任何有療效或具防護性作用的藥劑對人體安全有效。

  宣告稱,當前為儘可能挽救埃博拉病患的生命,世衛組織已認可使用試驗***物治療。各方正在加速試驗***物生產,但該類藥物供應仍然十分有限,而公眾也須認識到試驗***物未經人體試驗,也未經監管機構批准。

  對某些聲稱可預防或治癒埃博拉病毒的產品或方法,世衛組織予以完全否定,並稱其為“盲目療法”。例如,“攝入大量鹽水可預防埃博拉病毒”的謠言已至少導致2名奈及利亞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防治